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旭日升
释义

河北旭日集团成立于1993年,曾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其打造的“旭日升”商标于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旭日升的总产量在中国饮料中排名第二,曾一度占据茶饮料7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从2005年开始,“旭日升”商标与旭日集团一起,几度沉浮,历经波折。2008年1月,河北旭日集团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目前“旭日升”商标所有权由石家庄三亚饮品有限公司拥有。

资料

简介

1993年始,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然而,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旭日升”,日渐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蓝色记忆”。

对于旭日的衰落,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有。但知情人士认为,旭日集团内部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管理变革”才真正要了它的命。

旭日升饮料有限公司

旭日升(衡水)饮料有限公司是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北新设立的子公司,是汇源在河北省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汇源集团未来的发展中有着突出的战略意义。 2011年1月,汇源集团应衡水市政府邀请成功竞拍取得旭日升旗下164枚商标,当即决定在衡水注册成立旭日升(衡水)饮料有限公司,作为旭日升品牌持有人全权运作茶饮料。茶饮料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在增长,但遗憾的是,截止到今天,中国依旧没有一个专业的茶饮料品牌,也没有一家专注的大型茶饮品牌企业,而汇源集团此次收购旭日升品牌,正是决心要借其在茶饮料市场的优良品质,一举使汇源成为中国茶饮市场上的领导品牌。 旭日升(衡水)饮料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400000平方米,现拥有茶饮料生产以及辅助设备、附属设施等共计新上设备118台(套)。同时公司已引进、安装两条德国克朗斯生产线,将于在6月份和7月份正式投产。两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小时灌装饮料7.2万瓶,日产11.5万箱,灌装项目产能相当强大, 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旭日升”的品牌将再次占据国内茶饮料的重要阵地,为打造中国茶饮料领导品牌迈出坚实而稳健的步伐。

升腾

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料发展史上,“旭日升”是不可或缺的一页。

河北旭日集团的前身为冀州市供销社,20世纪90年代初期,供销社独辟蹊径,在中国的传统饮料“茶”上做文章,率先推出“冰茶”概念。1993年,河北冀州供销社改名为旭日升集团。1994年,旭日升集团投入3000万元用于冰茶的生产和上市,并很快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市场回报。

创业初期,旭日集团派出上百名冀州员工,奔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大城市,通过地毯式布点,密集型销售,建立起48个旭日营销公司、200多个营销分公司,连接起无以计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旭日升”营销网络。一夜之间,独占了中国茶饮料市场鳌头。

1995年,旭日升冰茶销量达到5000万元。1996年,这个数值骤然升至5个亿,翻了10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

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分析人士指出,旭日升的成功是因为它选择了一个百姓熟悉而市场或缺的切入点,并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冰茶”概念。1999年,旭日集团确定“冰茶”为旭日集团商品特有名称,并将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将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以商标作壁垒“独家垄断”。在当时看来,旭日升有了这个商标,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品牌产品

旭日集团曾生产和销售旭日升、高兴就好、天之情、变得彩四个品牌,计四十余个品种的茶饮料。旭日升冰茶依靠其解热解渴的独特功能,主要消费对象为青少年这一饮料消费主群体。旭日升暖茶以其暖胃去寒的独特功效吸引广大成年人,甚至老年消费者,满足他们冬天饮料消费需求。高兴就好果味碳酸饮料以其随心所欲、高兴就好的诉求吸引了广大的少年儿童消费者。天之情低糖、无糖茶饮料主要服务于白领阶层和中老年消费者,满足他们对茶的需求。变得彩因其具有茶水分离的技术和新颖的饮用方式对嗜好新奇的消费者有较大吸引力。

迟暮

旭日升的巨大成功引来众多竞争对手的跟风。在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岚风”、娃哈哈等一群“冰红茶”、“冰绿茶”的围追堵截中,“冰茶”的独家生意很快就被对手模仿,旭日升创造出来的概念日渐释稀、弱化。

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迅速从最初的70%跌至30%,市场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当产品先入者的优势逐渐被减弱,甚至荡然无存之时,管理上的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尤其是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张,显得公司的制度和人才保障越来越滞后。

据熟悉旭日集团的人士介绍,旭日升在销售渠道建设时,不论是进入哪一个城市,不论是什么职位,集团都无一例外地从冀州派遣本地人马,但是相应的制度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来,总部与网点之间只有激励机制,而没有约束机制。

旭日集团管理思想

采取了按照回款多少来评定工作考核的管理思想,而忽视了市场通路的精细化建设。有报道说,旭日集团原来很多从冀州出来的业务员为了配合企业的考核,私自和经销商达成“君子协议”: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可以答应你的返利条件;而且,我还可以从集团公司给你要政策,甚至还可以让你卖过期的产品。很多分公司的经理、业务员也根本不管市场上的铺货、分销和监督,而是住进了经销商包的酒店,除了催款和不可能实现的“大胆”承诺之外,就是和经销商一起欺骗企业。

变革

内忧外患之时,旭日升的管理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第一步是给企业高层大换血,意在将原有的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向量化、标准化管理转变。据说,旭日集团当时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个个是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少壮派高手,其中集团的营销副总经理还是曾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销售主管。

第二步是把1000多名原来一线的销售人员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公司垂直管理。这样的调动是集团成立8年来最大的一次人事调动。

第三步是把旭日集团的架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这般手段,可谓是“大破大立”。不料,悲剧也由此而生。

反思

成长

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未让产品的市场表现“止跌回升”,组织内部就先乱了。

当“空降兵”进入旭日集团并担任要职之后,新老团队的隔阂日益加深,公司管理层当初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从国外回来的“洋领导”移植的成功模式在元老们那里碰壁,元老们经验性的决策在新人那里触礁。

由于公司最初没有明确的股权认证,大家都不愿自己的那一份被低估,元老们心里想的是“当初我比你的贡献大”,而新人们心里想的是“今天我的贡献比你大”。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很容易散崩。

据知情人士透露,旭日在高层进行大幅调整之后,又把1000多名原工作在一线的业务人员调回生产部门,单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到变革带来的震荡是如何巨大。他认为,人员的大幅度调整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个人利益的重新洗牌,更关系到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变革使企业的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企业出现了失控和分裂。

国外管理专家有一个观点:企业领导在考虑实行变革时,一定要克制,不可往企业里投掷巨石。他们必须鼓励自己的员工采取不断往池塘中扔小圆石的策略。惟如此,所要求的大规模变革才能开展起来,同时又可以确保企业的健康肌体所受到的破坏最少。

旭日升的变革管理失败,给大家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打败"旭日升"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它自己本身"。在饮料业界,"旭日升"速升速落的发展历程是带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故事。然而段恒中,这位历经"旭日升"变故的掌舵者,河北旭日集团董事长断然不会想到:旭日升竟然会成中国茶饮料的悲情"先驱".其实,段恒中和"旭日升"这个茶饮料品牌也算经历过风雨和彩虹.只不过这一次,随着"旭日升"商标28日在苏州被强制拍卖,段恒中及旭日集团寻求资本图谋东山再起的种种设想将化作泡影.尽管近年来业界有关"旭日升"衰落的反思时常出现在媒体或出版物中,但是段恒中却始终未曾露面,更没有总结出几大失误;当然,记者料他肯定也在冷静地反思,因为当初他就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将"旭日升"带入饮料业第一梯队的,而今他何尝不想在另一种质疑声中力挽狂澜。但是,"旭日升"从中国茶饮料业的肇始者到不甘茶饮料步入"群居时代"进而挑起名称之争再到败走麦城,段恒中和他的团队就像画了一个圈,他们在屯兵全国,买卖天下之后竟又缩居到了发家之地———河北冀州.1999年,记者意外地在天津杨柳青的一家饮料厂看到了"旭日升"生产罐装流程,厂外装货的汽车排成了长龙.其时,"旭日升"在国内市场上正如日中天.2000年,"旭日升"独家赞助成都糖酒会,签了近2个亿订单的盛况让业界人士直咂嘴."旭日升"的传奇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空白的市场和创新了一种资产运作方式.仅1995年,他们在全国采取借鸡生蛋的运营方式利用租赁厂房或委托加工开设了23家分公司.1993年,河北省冀州市供销社成立了河北旭日集团.1996年,"旭日升"冰茶的销量骤然升至5个亿,上演了"冰茶神话".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冰茶的销售额达到20亿元.河北官员视察该企业和组织各地学习"旭日升"经验的活动就如走马灯一般.但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企业管理却成了制约发展的硬伤,粗放式的管理导致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激励和约束机制发生错位,不计成本地推行广告高空轰炸,派出上千个营销人员寻找经销商,铺货,回款;此外,"旭日升"粗放的营销模式造致市场冲货现象不断,再到市场秩序混乱引发企业信用危机,"旭日升"已然坐困危局.就在"旭日升"独占冰茶市场之时,康师傅,娃哈哈等对该市场觊觎良久的企业迅速推出冰茶系列产品要求"市场通吃".1999年,"旭日升"以"冰茶"是该公司品牌的"特有名称"为由向国家工商局提出保护申请.尽管工商局裁定:"冰茶"为旭日升商标的特有名称,其他任何企业不得使用.但事与愿违的是,由于数家品牌企业主打"冰红茶","冰绿茶"而成为市场新宠,"旭日升"则沦为孤家寡人走向落寞境地.其实,一对老冤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互相制衡又互为竞争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两个跨国公司.而在中国近期发生的健力宝迟暮,乐百氏被洗牌,旭日升陨落等现象表明:一个渐趋成熟的饮料市场竞争体系已然廓清,市场上没有永远的霸主,只有永远的竞争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说,打败"旭日升"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它自己本身.《非常营销》一书的作者这样做了一个假设:当初旭日升不是以保护,而是以主动竞争的方式,与康师傅,娃哈哈等一起把"冰茶"概念做足做大,其营销的前途又将是如何?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从70%迅速跌至30%,这一年,旭日升的追债官司不断,债权人的无奈和愤怒如剥笋一般不间断地将"旭日升"的债务官司大白于天下,"旭日升"就此陷入了资金链断裂和市场信誉崩塌的危机之中;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市场铺货,败走饮料行业,而康师傅,娃哈哈,统一等品牌的红茶,绿茶饮料市场热销.面对困局,"旭日升"并不是坐以待毙."旭日升"的一位员工回忆说,2001年5月,"旭日升"为了和康师傅,统一争夺市场份额推出几个新品种,但我们一贯的低价策略竟演变成了"自杀"———赔钱.内外交困之际,"旭日升"还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的大手术,高层更换为"空降部队",把1000多名原工作在市场一线的业务人员调回生产部门,而新老团队之间的隔阂,利益关系之间的重新调整削弱了企业凝聚力,使得原有矛盾激化,新矛盾层出不穷.不少人士认为,"旭日升"的这次自救适得其反,是一次变革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的失败案例.虽然近两年来,坊间不断传出"旭日升"融资有望的消息,但最终却又都烟消云散."旭日升"也就不被人们经常提及.如果说"任凭风云起,冷眼看纷争"是领队娃哈哈的宗庆后的阳谋大略的话,那么,段恒中呢 "待看山穷水尽,仰叹无力回天"又哪里是他统帅"旭日升"图谋霸业的初衷呢 ?

品牌被收购

如今,业已破产的旭日升已被中社旭日集团接管,其旗下商标正在被陆续处理,包括曾经赫赫有名的“冰茶”品牌。

中新网2月23日电(财经频道记者 马丽)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23日汇源果汁集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汇源果汁集团正式宣布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

据了解,河北旭日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管理人委托拍卖公司对“旭日升”商标全部164枚及“冰茶”特有名称进行拍卖,汇源果汁集团一举中标。根据法院裁定,上述商标专有权归买受人衡水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所有。“旭日升”将作为独立的产品品牌,由汇源旗下的子公司来运作经营。

“可口可乐并购案以后,将近两年,可能是我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劳心劳力,太辛苦了。”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心声。并购受挫后,汇源果汁一系列密密麻麻的大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愈挫愈勇”之举。

动作背后,资金同样是难题,“本来有25亿美元拿来让你用,但是一下子这个钱没了,上游资金也面临着大笔的投入,下游也要发展。所以这两年对我来讲,资金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朱新礼坦承。在他看来,所谓的资金压力并不是经营陷入困境,而是一种短暂的匹配能力有限。“你本来要投50亿元,但是你有可能只能投30亿元,是这种压力。”

如今,汇源果汁正欲进军茶饮料,而目前这一市场横亘着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可口可乐、雀巢等,另外日本啤酒品牌“麒麟”和“朝日”也进入了中国茶饮料市场。在汇源果汁大力扩张的情况下,能往茶饮料投入多少资金还未可知,同样,汇源果汁借品牌之力,欲与各位盘踞茶饮料市场多时的巨头们分一杯羹的难度也不小。

肖金明说,如果洽购成功,旭日升早前管理的混乱以及现在薄弱的营销力量,将带给汇源果汁不小的难题,而旭日升想“傍上”汇源果汁东山再起也并非易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