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又声 |
释义 | 许又声,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毕业。曾任国务院侨办政研司副司长,广东江门市副市长(挂职),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司长、国外司司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成绩政绩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二〇〇九年春节赴欧洲艺术团即将启程。该团团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许又声在行前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欧洲华侨华人的事业和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他今年春节期间率团访演,希望一方面慰藉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愿欢腾的歌舞、喜庆的晚会给侨胞带去鼓励和好运。 国际交流许又声率领的艺术团将为英国、德国、法国的华侨华人奉上富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在他看来,海外几千万侨胞有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强烈意愿,因应侨胞的需求开展工作,是侨务部门的职责所在。二〇〇九年春节,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将派出四个高水平艺术团赴海外访演,是为了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华侨华人及各国人民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与博大精深,满足广大侨胞欣赏、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愿望。 许又声指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本国多元文化的发展,提倡多族裔文化共生。海外华侨华人作为所在国的少数族裔,应当为丰富当地多元文化做出贡献。国侨办和海外交流协会此次组派艺术团进行海外春节访演,同样有助于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交流、了解与融合。 当地时间1月31日,正在伦敦访问的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前往台资长荣集团英国总部参观访问,与长荣集团高层会晤。图为长荣集团副总裁叶顺利(左)与许又声(右)在交谈 许又声 谈到出访的目的地,许又声强调,在欧洲,华侨华人旅居历史较短,大部分都是新中国建立以后赴欧的。据统计,欧洲目前有两百多万华侨华人。“历史较短、人数较少,决定了欧洲华侨华人全面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令人欣慰的是,旅居欧洲的华侨华人在推动所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中欧交流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其贡献也愈发受到各界肯定。许多国家的元首都在新春之际问候、祝福华侨华人,便是一个例证。 许又声说:“海外侨胞在中国遭受冰雪、地震灾害时慷慨伸出援手。他们对家乡的深情挂念让我尤为感动。现在侨胞可能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希望艺术团的演出能传递一份乡情和关爱,告诉华侨华人,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困难总会过去 许又声表示,根据中国相关的法律,我们在海外的侨胞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保留中国国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国国籍。如果他们保留中国国籍,那就成为华侨。如果他们加入了住在国的国籍,那就成为外籍华人。中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明三点: 第一,实行不承认双重国籍的立法原则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一个原则。 第二,中国是一个侨务大国,现在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几千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实行的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实践证明它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有利于海外的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当地更好地长期生存和发展。同时,它也有利于减少疑虑,增进互信,促进中国和华侨华人住在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三,对一些侨胞希望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这样的愿望,我们表示理解。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将为他们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合作和来往提供便利和服务。比如说,在来往中国方面,据我们了解,相关部门已经授权我们驻外使领馆给需要经常往来中国的这些外籍华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多次往返签证。 青年论坛以“华人华侨新生代与故乡”为主题,邀请海内外各界青年代表围绕“如何利用中国·广东·江门的商机,实现合作共赢”、“如何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在各个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等话题交流心得体会。华裔青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有关的政策了如指掌,他们希望根据江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海外青年拓展事业的需要,找到他们回国发展的空间。 海外潮籍乡亲是华侨华人社会的独特群体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二十八日应邀出席今天此间开幕的第五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并作讲话。 许又声在开幕式上致词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潮籍乡亲今日相聚美丽的曼谷,共襄盛举,他代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代表李海峰主任向第五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许又声指出,旅居海外的潮籍乡亲人数众多、英才辈出,是华侨华人社会中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独特群体。在旅居海外的漫长岁月中,潮籍乡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勤俭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勇于经营、诚实守信,为推动住在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促进住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交流,支持祖籍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推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许又声说,自一九九九年举办第一届国际潮青联谊会以来,在海外潮籍老一辈乡贤关心支持下,年会越办越好,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海外潮籍社团的国际盛会,成为潮籍乡亲敦睦乡谊、交流讯息、拓展商机、分享经营、增进合作的重要平台。 他同时希望华裔青年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住在国政府多元文化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和文化的活动,同时发挥民间友好使者的作用,在参与、推动住在国与祖籍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据资料记载,一九三二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当时在张学良将军的赞助下,中国派短跑名将刘长春出席,回答了《天津青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洛杉矶是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洛杉矶的侨胞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举行了盛大宴会欢迎刘长春。据说,当时的宴会场面达到了近千人的规模。 虽然在比赛当中,刘长春没有取得名次。但海外侨胞还是自发制作了一个金质的大奖章授予他,因为他毕竟是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奥运选手。 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政府派出一百三十六人的代表团,回答了《天津青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当时,奥运代表团组成以后,在国内没有筹到足够的路费,代表团处于一种“走不出去”的状况。这时候,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邀请代表团中的足球队运动员,先期到东南亚进行巡回的筹款义赛。据说,当时赛了二十七场,筹到的义款是二十四万港币,解决了中国代表团的路费问题。 二00八年奥运会马上就要隆重开幕,这就回答了《天津青年》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许又声总结道,这是中华民族百年的期盼,也是包括广大华侨华人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他举了三个例子,介绍本届奥运会申办、筹办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作出的贡献。 --在奥运会的申办过程当中,各国华侨华人积极地以各种形式向当地主流社会、当地民众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介绍中国人民为筹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同时,向各国的奥委会委员作介绍,替中国争取选票。 --在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当中,“水立方”是由一百多个国家的三十五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的很多同胞共同捐资兴建的。现在这一建筑物已经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贡献奥运、支持奥运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海外华侨华人还积极充当北京奥运会赛事志愿者。海外侨胞既了解中国文化,又了解所在国的文化,既了解中文,又了解所在国的语言。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在网上申请担任赛会志愿者。 据了解,在网上报名成功的海外华侨华人志愿者有两万七千多人,北京奥组委经过各种程序筛选,最后获准担任赛会志愿者的一共有三百多人。 许又声说,海外华侨华人志愿者主要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他们的身影将活跃在奥运会的各个赛场上。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欧艺术团亮相英国爱丁堡市CORN EXCHANGE剧院。 来自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热情奔放的激情演出,为寒冷的苏格兰掀起一阵暖流。哈尼族少女敲响新春的喜庆鼓声,藏族青年唱出高亢的祝酒歌,彝族少男少女舞动火红的披毡,向观众们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侨胞观众纷纷表示,“四海同春”极大丰富了爱丁堡侨社的春节庆祝活动。演出结束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院长布莱克莫对许又声说,他对艺术团牺牲个人假日离开家人来到英国演出访问表示敬佩。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首席馆员李立蓓等与700余名侨胞及英国友人一同观看了演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