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燕 |
释义 | 原名许燕慈,安徽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61年后历任福州、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福州、广州空军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广州文艺研究所专业作家。著有话剧本《裂变》、《哦,女人们》、《我是太阳》,电影文学剧本《继母》、《白栅栏》,《许雁剧作选》等。 北师大教授基本信息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学生人格心理与人格教育、职业人的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领导干部心理特征与测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鉴别与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学习经历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并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2年8月—1984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青年部工作。 1984年 12月- 2001年4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院)工作, 曾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 2004年1月-2007年12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 兼任组织部部长。 2007年7月至今, 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2009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 进修培训经历1996年11月—1997年2月,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做研究学者。 1998年9月—1999年9月,在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9月—2001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询博士课程班学习。 2006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一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7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二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8年1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第三期管理干部培训。 2009年10月29日-11月16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创新培训。 学术兼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2005—)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2-)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5-)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2002-) 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2-) 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3-) 北京双高人才测评专家委员会成员(2002-) Editor of Th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8-2000) 《心理学探心》编委,(2003至今) 《心理科学》编委,(2005-2009年)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社会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课程本科生: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大学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研究生:人格理论、人格研究方法、实用人格测评技术、人格心理学进展、心理学进展 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 承担、参与课题: 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996-2000年 大学生个性教育环境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重点项目,1997-2000年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香港大学研究基金,1996-1997年 跨世纪社科人才的心理品质与培养机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996-2000年 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1997-2001年 大学生人格教育实验研究,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研究基金,2000-2002年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与提高教师相应实施素质的评价研究,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0-2002年 大学生人格优化的实验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1-2003年 教师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重点项目,2001-2005年 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项目,2000-2003年 21世纪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重点项目,1995年—1999年 北京市委组织部《首都高校人才建设与发展战略报告》,2005年 高校教师职业枯竭预警机制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6年 发表论文许燕、王芳.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病. 中国教师, 2003, 3:5-6 许燕.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2年学术前沿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204-213 许燕、王芳、张西超.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 3:39-45 许燕.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现代商业银行(青年版), 2005, 03:42-44 许燕. 职业枯竭点击职业人. 解读心灵——心理健康手册. 东方出版社, 2005, 9:1-17 许燕.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青年记者, 2005, 10:35-37 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 2005, 12:63-64 蒋奖、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3):197-199 蒋奖、许燕、林丹瑚.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性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4, 27(2):364-366 蒋奖、许燕. 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4, 4(1),2:119-121 蒋奖、许燕、张西超.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2):178-180 蒋奖、许燕.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4, 4(31):87-90 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 2004,36(5):568-574 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 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12):854-856 许燕.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北大商业评论, 2004, 10(5):156-162 许燕、王芳、高山.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5-203 许燕、王芳. 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论文出版社, 2005, 1:100-108 高山、许燕.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抑郁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9:46-49 许燕、王芳、张西超、蒋奖、张姝玥.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5,2:53-58 蒋奖、张姝玥、许燕等. 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1):4-8 张姝玥、许燕、蒋奖. Maslas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修订及应用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2):85-88 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 2005, 12:63-64 许燕. 工作是美丽的,健康是幸福的——关于职业枯竭的讲演. 书摘, 2006, 6:94~97 许燕. 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世纪大讲堂(第11辑).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6, 1 蒋奖、许燕. 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6, 2(3), 1:24-26 许燕.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 北师大学报, 1995, 2:87—9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95, 5, 全文转载: 许燕.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青年研究, 1996, 8:7—14 许燕.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研究, 1999, 5:33—3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99, 7, 全文转载 许燕.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1, 4:40-45 许燕、刘嘉、蒋奖.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专刊:5-18 许燕、刘嘉、蒋奖、王芳、郑跃忠、付涛.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心理学探新, 2004, 3(24):35-39 许燕、蒋奖、刘嘉、王芳. 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特征的研究. 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203-212 许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 科学时报, 2006.1.17 许燕.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探新, 2003, 3:15-19 许燕. 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2, 4:24—28 许燕. 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学探新, 1999, 4:21—25、41 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8(8),3:42-46 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下)——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5(9), 2:42-46 许燕.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心理学探新, 2000, 4:44-49 杨莉莉、许燕. 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人性观差异的调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2004, 1:64、57 于霞、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比较性研究. 社会心理研究, 1998, 1: 许燕、梁向芬. 师范生人际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 1998, 4:21—27 许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探析. 北师大学报, 1994年增刊: 李传银、许燕. 孤独心理研究回顾. 社会心理研究, 1999, 3: 蒋奖、杨六琴、许燕等. 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效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9):628-630 许燕. 面向12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教育研究, 1999, 10:36—41 许燕. 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7-367 许燕.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44-356 许燕.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172-199 许燕. 心理素质是21世纪未来人的教育通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1999, 10:52—55 Xu Yan. The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Chines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 2000,35 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因性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心理学探新, 1997, 4: 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测性实证研究及评析. 心理学探新, 1997, 2: 许燕.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9:2—5、10 许燕. 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 2000, 2:32—36、125 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6(SSCI): 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for Chinese Pupils. Pakist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97: 王中会、许燕. 应用学习风格理论进行因材施教.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增刊: 刘在花、许燕. 智力落后研究综述. 当代教育科学. 2003.19:36-38 刘在花、许燕. 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3, 26(2):236-239 许燕. SARS的社会心理应激与心理重建. 直面SARS的思考. 同心出版社, 2003.7:216-223 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及学校满意度的比较性研究. 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学术研究论文集, 1996-1997: 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 青年研究, 1997, 5:38—44 许燕. 北京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评价的研究. 青年学研究, 1998, 2: 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评估述评. 上海教育科研, 2003(11):33—36 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研究的理论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 2005(4)总208期:30-32 刘在花、许燕. 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5(1)总第55期:8-83 许燕.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青年研究, 1997, 11:9—1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1998, 2全文转载 陶红梅、许燕等.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9:86-91 许燕. 心理学差异的检验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 3:28—30、45 陈勇嘉、许燕. 锻炼心理中感情测量研究发展的评述. 体育科学. 2005,(25)4:71-73 许燕. 旅客心理——航班延误的冲突致因与对策. 中国民用航空. 2004, 8,总第44期:33-36 张厚粲、许燕. 面向21世纪的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心理学探新, 1996, 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 1997, 11全文转载 Houcan Zhang, Yan Xu. Teaching of psycholog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40(000) :1-7. 国内与国际会议论文: 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 XXVI. Canad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1996,8:16-21 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acial, verbal and mathematical abilities of Chinese pupils.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IUPsyS, 1995, 8:27-30 Y an Xu, Jia Liu, Yuezhong Zheng, Tao Fu. SARS outbreak and the evolvement of valu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August, Beijing Fang Wang, Yan Xu. Job burnout in Chines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August, Beijing 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 第二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2月,香港 许燕.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1997年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在苏州全国心理学会议报告论文,苏州 许燕. 21世纪理想教师心理结构的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技学术研讨会. 2000年12月,台湾 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第七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24-26日,台湾 许燕: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2005年2月21-22日,北京 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以及首届学术报告会,2003年11月5日,北京大学 许燕: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比较性研究,2003年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前沿论坛:中国社会变迁与公民价值观变化趋势,2003年12月13日,北京 许燕:2002?学术前沿论坛 “小康社会:发展与创新” 社会心理学分论坛:“应激与心理健康”,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与干预方法,2002年12月21日,北京 许燕: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第四届中国名医论坛,2004年4月25日,北京 许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初探,2005年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会,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 许燕:SARS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3年第四期管理科学论坛,2003年12月17日,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许燕. 职业枯竭——已知与未知.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 许燕、梁志祥. 北京大学生多元自尊初步探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 出版专著与教材: 许燕主编. 实用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张厚粲、许燕.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许燕. 人格——绚丽人生的画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许燕. 让孩子人格出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 许燕. 小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 许燕.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 许燕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3-6,中学1-3,高中1-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许燕主编. 滋润心田的春雨——青少年情感教育. 青岛出版社,2005年5月 获奖情况: 北师大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8)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获北京市道德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 北京市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百人工程”第一批人选(1995)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优秀学会工作者(1993—1998年度) 北师大华为奖教金(2001) “CIC教学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心理学》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 《普通心理学》获北京市第八届社科成果一等奖(2004) 《普通心理学》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 “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 “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著名时装模特2001年戴安娜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商用模特冠军 曾用名:许焱焱 毕业院校:中原工学院(原郑州纺织工学院) 学位:学士 职称:助教 白衣天使许燕,女,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1998年被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授予“十佳医务者”称号,1999年被仙桃市妇联授予“巾帼能手”称号,2001年被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授予“星级护士”称号,2003年获得仙桃市卫生局“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全能奖”,2004年被仙桃市卫生局授予“优秀护士”,2005年被仙桃市第一人民授予“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被仙桃市卫生局授予“百佳医务工作者”称号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个人简介许燕,女,理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生物化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酶工程”学院课程建设、“生物化学”校课程建设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生)校课程建设;参加编写了“生化实验讲义”、“高级生化讲义”、“生命的透视”、“酶工程”,“分子细胞生物学讲义”等教材。 主要经历1980.09-1984.06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学士) 1984.07-1991.05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助教) 1991.05-2000.05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讲师) 1996.09-1999.11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在职学习(硕士)2001.09-2004.05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命科学院在职学习(博士) 2005.08-2006.02 美国Weber State University留学(访问学者) 2000. 05-现在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蛋白质分离、分析和甲壳动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 科研项目1. 高蛋白水稻的选育和利用,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2001年12月通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第三) 2. 板蓝根凝集素纯度与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极其抗病毒作用的研究,2001年12月完成结题。(第三) 3. 甲壳动物光感器中Gq蛋白的分离和定位,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2002年12月完成结题。(第二) 4. 不同类型G蛋白与甲壳动物感光细胞的信号转导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2004年12月完成结题。(主持) 5. 几种同工酶与甲壳动物十足目养殖种类抗病害的关系。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2005-2007(主持) 主要论文和著作1. 水稻凝集素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上海师大学报,1997,26(2):99-100。(第一) 2. 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储藏蛋白变异,上海农业学报,1997,13(4):11-16。(第三) 3. 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水稻稻瘟病关系的研究,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28(2):82-87。(第一) 4. 板兰根凝集素活性的测定及临床观察,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28(2):78-81。(第二) 5. 经大豆DNA处理的水稻后代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分析,植物研究,2000,20(1):1-5。(第三) 6. 几种甲壳动物感光器中的Gq蛋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动物学专辑):32-36(第三) 7. 经大豆DNA溶液处理的水稻后代种子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初报. 植物研究,2000,20(2):189-194(第三) 8. 不同花色金盏菊的RAPD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0(2):72-76(第一) 10. 大麦、油菜的抗耐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0(3).(第二) 11. 动物感光器中的G蛋白及其偶联的光信号转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1(3):91-96.(第一) 12. 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大豆籽粒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6:200-202.(第一) 13. 钙离子浓度对光暗适应罗氏沼虾感光细胞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影响.动物学研究,2003,24(5):373-376.(第四) 14. 红螯螯虾感光器中Gq蛋白的鉴定及光波长对其含量的影响. 动物学研究,2003,24(6):429-434.(第一) 15. 大麦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上海师大学报,2003,32(2):56-58.(第二) 16. 不同波长光照对日本沼虾视觉的影响.上海师大学报 ,2003,32(3):75-78.(第一) 17. 不同光照条件对日本沼虾感光器细胞ATP含量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10:128-132.(第一) 18. 红螯螯虾光感受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1):52-57. (第一) 19. 红鳌鳌虾感光器Gqα的亚细胞定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5(2):55-61. (第一) 20. 日本沼虾感光器Gqα基因的扩增及分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5(3):69-73. (第二) 21. 用Red/ET重组酶构建基因打靶载体,生物工程学报2006.11;22(6):919-924.(中、英文两版)(第四) 22. 凡纳对虾体内ACP、AK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复旦学报.2007. 46(6): 947-951. (通讯作者) 23. 感染桃拉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体内4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2008,15(1):122-128. (通讯作者) 24. 生命的透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作者之一) 25. 酶工程,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作者之一) 26. 简明分子生物学,北京,2009年3月(作者之一) 复旦大学教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许燕在其撰写的《30年中国新闻文体变迁》(收录于李良荣等著的《历史的选择》一书)一文中,引用了原告博士后研究报告《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部分内容,但未加注释指明所引用内容的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出处。 法院认定,这种在创作中不标明作品来源的使用是对原告文章的抄袭,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应该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故判令许燕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新闻学核心期刊《新闻记者》杂志上刊登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启示并赔偿原告合理费用。 2010年2月8日,复旦大学校长办公会正式做出复旦学术处字(2010)4号的处理决定,包括撤销许燕副教授任职资格,停止李良荣教授博士后联系导师两年,免去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等内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