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绍 |
释义 | 许绍(?-621),字嗣宗,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唐朝大臣,隋楚州刺史许法光之子。少年时与高祖为同学。大业末年,任夷陵郡通守。归唐后,被封为硖州刺史、安陆郡公,后进封谯国公。武德四年(621年),率军征讨荆州,不久病死军中。贞观年间,追赠荆州都督。 人物生平许绍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先世于梁末徙至后周,定居安州安陆。祖父许弘与父亲许法光,都担任过楚州刺史。许绍与唐高祖李渊小时候曾经是同学。 大业末年,许绍任夷陵通守。隋炀帝被弑后,许绍率所部遥尊越王杨侗。后来王世充篡位,许绍遣使以黔安、武陵、澧阳归顺唐朝,授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 后来,李渊暗中令许绍杀死李靖。许绍爱其才,不肯杀之,多次为其求情,终于获得谅解。武德三年(620年),开州(治盛山,今四川开县)蛮酋冉肇则反叛,率众进攻夔州(治今四川省奉节县),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即以八百精兵大破冉肇则,俘获五千多人,李渊喜出望外,高兴的说:“使功不如使过”。 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攻打萧铣,复令许绍督兵以图荆州。不久,许绍逝世于军中,唐高祖听闻后十分伤心。贞观年间,追赠荆州都督。 史籍记载《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 许绍,字嗣宗,本高阳人也,梁末徙于周,因家于安陆。祖弘,父法光,俱为楚州刺史。元皇帝为安州总管,故绍儿童时得与高祖同学,特相友爱。大业末,为夷陵郡通守。是时盗贼竞起,绍保全郡境,流户自归者数十万口,开仓赈给,甚得人心。及江都弑逆,绍率郡人大临三日,仍以郡遥属越王侗。王世充篡位,乃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遣使归国,授硖州刺史,封安陆郡公。高祖降敕书曰:“昔在子衿,同游庠序,博士吴琰,其妻姓仇,追想此时,宛然心目,荏苒岁月,遂成累纪。且在安州之日,公家乃莅岳州;渡辽之时,伯裔又同戎旅。安危契阔,累叶同之,其间游处,触事可想。虽卢绾与刘邦同里,吴质共曹丕接席,以今方古,何足称焉!而公追砚席之旧欢,存通家之曩好,明鉴去就之理,洞识成败之机。爰自荆门,驰心绛阙,绥怀士庶,纠合宾僚,逾越江山,远申诚款。览此忠至,弥以慰怀。”及萧铣将董景珍以长沙来降,命绍率兵应之。以破铣功,拜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委以招慰。时萧铣遣其将杨道生围硖州,绍纵兵击破之。铣又遣其将陈普环乘大舰溯江入硖,与开州贼萧阇提规取巴蜀。绍遣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子婿张玄静追至西陵硖,大破之,生擒普环,收其船舰。江南岸有安蜀城,与硖州相对,次东有荆门城,皆险峻,铣并以兵镇守。绍遣智仁及李弘节攻荆门镇,破之。高祖大悦,下制褒美,许以便宜从事。绍与王世充、萧铣疆界连接,绍之士卒为贼所虏者,辄见杀害。绍执敌人,皆资给而遣之,贼感其义,不复侵掠,阖境获安。赵郡王孝恭之击萧铣也,复令绍督兵以图荆州,会卒于军,高祖闻而流涕。贞观中,赠荆州都督。 《新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十五》 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人。父法光,在隋为楚州刺史。元皇帝为安州总管,绍时为儿,与高祖同学,相爱也。大业末,任夷陵通守,会盗起,州境独完,流人自占数十万,开仓赈给。炀帝崩问至,绍率人吏三日临,以所部遥属越王侗。后王世充篡立,遂遣使以黔安、武陵、澧阳归国,授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高祖赐书道平生旧,以加慰纳。 萧铣将董景珍降,命绍率兵应接。以破铣功,擢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铣遣杨道生围峡州,绍击走之。铣将陈普环具大舰溯江,与开州贼萧阇提略巴、蜀,绍遣智仁及婿张玄靖、掾李弘节追战西陵,覆其兵,禽普环,悉获战舰。江之南有安蜀城,地直夷陵,荆门城峙其东,皆峭险处。铣以兵戍守,绍遣智仁等攻荆门,取之。制书褒美,许以便宜。绍境连王世充及铣,其下为贼剽者皆见杀,绍得敌人,独资遣之,二邦感义,杀掠为止。进谯国公,赐帛千段。 赵郡王孝恭等伐铣,复诏督兵图荆州。会病,卒于军,帝为流涕。贞观中,赠荆州都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