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洪刚
释义

许洪刚,初中文化程度、军人出身,是一个以地为生的农民,也是我国民间一位小有成就的火笔画艺人。

简介

许洪刚是一个火笔画艺人,也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只是他的农民角色做得并不合格,他从不考虑怎么勤俭持家,怎么养家糊口,却把全部心思用在了火笔画上。一个农民不种地,整天画这玩意儿,既不当吃又不当穿,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呢?20多年来,许洪刚在亲友的这种不解与埋怨之中,在乡邻们异样的目光之中,坚着他自己的原则,固执地走着。

火笔画也称烫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画之一,也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民间艺术,火笔画是用摄氏300至800度的铁钎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在加工过程中,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泽呈深、浅渴色,乃至黑色,颜色古朴典雅,画面清晰秀丽,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装饰效果的艺术效果。

成长经历

“顽劣”的童年

许洪刚1969年出生在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前西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妹6人,加之许洪刚父亲的身体又不好,所以家境特别困难。许洪刚自幼特别喜欢画画,六七岁时,已能给村里的姑娘大婶画鞋垫花,村里每次放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后许洪刚就会把电影上的人物、大刀、手枪一个一个的画出来,同龄的孩子们都争着来看。许洪刚上学以后,对画画更是“变本加厉”,“记得小时候为了画画,我经常挨打,因为我把老师发的作业本都用来画画了。”许洪刚说,“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没有多余的钱来买本子,父母就老说我是败家子。”不但父母说他是败家子,就连亲戚朋友都说他“不务正业”。虽然家人极力反对,但迷上画画的许洪刚常倔强,谁也劝阻不了。在学校里,老师将班里的黑板报都安排给许洪刚一个人去画,他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为学画去当兵

1986年初中毕业后,16岁的许洪刚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在蓬莱当兵的大哥便帮他在部队后勤部伙房里找了份烧锅炉的临时工作。平时看到伙房的师傅们用瓜果蔬菜雕刻出的东西非常美,他也买了一把刻刀偷偷跟着学,有一次,他在一个西瓜上雕出了八仙过海的造型,师傅们看了都夸他雕得好。还有一次,他正烧着火时“画瘾”上来了,他顺手拿起了一根一头还红彤彤的烧火棍,不由自主地在墙壁上画起了迎客松。官兵们见了不但没批评他把墙弄脏了,反而一个劲地夸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许洪刚说:“当兵吧,在部队里你能学不少东西,说不定你在画画上将来还会有出息呢。”这让许洪刚很受激励,1987年,他参军了。走时,他带了大大小小十几支毛笔。

在部队时,许洪刚一直从每个月的伙食补贴中一分一分地省钱买美术书籍、颜料自学,因为他毛笔字写得漂亮又能画画,于是部队经常让他去搞板报宣传。至今,许洪刚还保留着他在部队上创作的板报照片。

许洪刚所在的部队有个叫张雷生的战士,画画比较有名气,好学的许洪刚便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触张雷生。“他的衣服我抢着给洗,就是想让他给我指点指点,”许洪刚说。张雷生被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答应传授他作画的技巧。那时许洪刚只有晚上有时间学画,可是部队有规定,9:00以后必须熄灯休息,许洪刚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大衣卷好放进被子底下应付查岗,自己偷偷跑到张老师家里学画画。可惜的是,张雷生只指点了他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调走了。从此以后,许洪刚继续看书自学。当兵5年,许洪刚共15次受到部队嘉奖。1992年,复员回家的许洪刚在莱阳火车站坐车时看上了一本美术书籍,可是翻遍全身还是差5元钱。担心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许洪刚把自己崭新的一床军褥子卖了5元钱,买下了这本书。

艺术经历

1992年,许洪刚退伍后,到华盛集团做了四五年的临时工。期间,他为华盛集团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画。但是,他说:“哪里的环境都不如农村好,离开了农村见不到小鸟、野花、小河、草地,我的灵感似乎要枯竭了,我的根在农村。”1997年,许洪刚辞掉工作,回到河东老家,希望能专心画画儿。

“在地里种庄稼,他也不安心,一棵草、一只鸟,甚至一棵形状古怪的树就勾走了他的魂,扔下锄头就看啊看,看完就跑回家。”许洪刚的妻子王怀美嗔怪地说,“他是一个为了美宁愿放弃一切的人。”也正因为他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他被村里的人视为“另类”。70多岁的老母亲最不放心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经常叫着他的小名教训他。因此,许洪刚很痛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洪刚看到做木工的岳父拿的电烙铁,就萌生了用电烙铁在木板上创作中国画的念头,他立刻找来木板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烧坏了30多块木板后他终于选定了白榉板和红榉板。看到平时不起眼的烙铁竟然能勾勒出山川人物、花鸟鱼虫,让毫无生气的木板变成传神的艺术载体,许洪刚对烙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一心扑在火笔画上,不管农事,不管家人吃穿,画画的时候拔掉家里的电话线,并让妻子把大门反锁,一连几天任何人都不见。“许洪刚就是个怪人,他画画和别人不一样。”王怀美在旁边说。“喜欢在作画前听上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东方好莱坞》、《猛士》这些音乐都是我喜欢的。”许洪刚补充说。听完奔放的音乐,再去创作温柔的仕女,许洪刚的确是“怪”。

火笔画艺术的功力在于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因为烙画不宜修改,特别讲究一次成功率,因此难度较大。一件成功的烙画作品,它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在谈及从事火笔画过程的感触时,许洪刚深有感慨地说要学火笔画最大的困难在于毅力。作画中最吃功夫的环节是手劲的使用,劲道浅了画出的线条达不到要求,劲道重了则烫得一团焦黑,整个作品彻底失败,要练出随心所欲使用手劲的能力,需要经过漫长艰苦的练习和思考,这个过程极其枯躁乏味,人如同机械般每天上千次地简单重复最基本的动作,没有毅力是根本做不到的。“为了练习作画时手不抖,我最初练习的是用右手拿铁棍保持平衡,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许洪刚的手指关节内外都有很厚的老茧,这些都是经年累月伏案苦练的见证。

临沂十大民间剪纸艺术大师许洪刚

套色让单色剪纸多姿多彩许洪刚在制作火笔画作品。 .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剪纸作品几乎都是单色调的,要么纯红,要么纯白。但是,在本届临沂市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上,火笔画“怪才”许洪刚却给人们带来了其独创的套色剪纸作品,该种类型的作品一经亮相,立刻引起了观众及其他剪纸艺术大师的关注,成为现场人们谈论的焦点。

为剪纸增色他有一“套”

“传统的东西要继承,更要创新”,这是记者采访许洪刚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剪纸作为我国民间一门传统艺术,很多人都会剪,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重复度很高,缺乏特色。”

1969年出生的许洪刚,从小就具有美术天赋,进入部队后,自学了国画、油画等,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让他创作的作品得到了部队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正是基于良好的美术功底及对色彩极强的感悟能力,让许洪刚萌生了用套色创作剪纸作品的想法,经过长期的试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利用套色完成的剪纸作品,直观、鲜明,立体感、层次感强,色彩绚丽多姿,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许洪刚说。

由于擅长利用套色创作剪纸作品的人很少,所以就显得非常珍贵。在本届临沂市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上,其他剪纸艺术大师,就纷纷向许洪刚“讨教”如何套色。

许洪刚表示,完成套色剪纸作品,非常有难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及对色彩极强的驾驭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套色的关键是把各种颜色的纸搭配起来,进行完美衔接,这对各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学起来也很有难度。”

虽然创作起来比普通的剪纸作品要复杂,但是,许洪刚对套色剪纸的推广非常有信心。“突破以往的传统,大胆采用纯黑、纯白及其他色彩的搭配,体现现代生活鲜明的特色,是我所追求的方向。”

火笔画让他声名鹊起

作为临沂市十大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之一的许洪刚,不但剪纸作品一流,而且火笔画也是炉火纯青。

4日,记者一踏进许洪刚的“工作室”,映入眼前的首先是挂在墙壁四周的火笔画作品,像金陵十二钗、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作品,个个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就像刺绣作品一样精细。

“很多人知道我,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我的火笔画。”看记者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艺术形式,许洪刚笑呵呵地介绍起了火笔画的历史。

火笔画也称烫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画之一,也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民间艺术,火笔画是用300℃至800℃的铁钎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在加工过程中,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其色泽呈深、浅渴色,乃至黑色,颜色古朴典雅,画面清晰秀丽,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装饰效果以及艺术效果。

成绩与荣誉

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

从1997年春节到现在,许洪刚相继创作了《八仙过海》、《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弥勒佛》,都是最难掌握的工笔人物。许洪刚的画越来越好,得的奖也越来越多,他的火笔画《八仙过海》、《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得到了临沂著名书画家皮之先等美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被知名人士收藏,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2006年2月,许洪刚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

全市第三届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

许洪刚自幼痴迷绘画,在部队期间从事板报宣传,复员后许洪刚一边务农一边从事火笔画创作,平时不起眼的山川人物、花鸟虫鱼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从1997年春节到现在,他本人相继创作了《八仙过海》、《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弥勒佛》等大量优秀作品,得了美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被知名人士的收藏,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2006年2月,许洪刚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

个人心愿

热心公益

近年来,许洪刚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绝不允许有一丝玷污。如果画有一丁点儿失误,哪怕别人看不出来,他都会废弃当柴烧。只要别人能读懂他画的含义,一分钱不收,他也会让别人把画拿走。许洪刚说,农村不重视培养孩子艺术素养,因此扼杀、埋没了许多孩子的艺术天赋,他为美术吃了不少苦,他不希望再让农村的孩子受穷受苦。2002年,他和妻子筹资1万多元租了九间房子办起了村里的第一所幼儿园,如今他的幼儿园里已有110多个孩子,每周许洪刚都要亲自为孩子们上几节美术课。我办幼儿园不是为了赚钱,许洪刚说,每个孩子每年收费才300元,基本是公益性质的,每年许洪刚都要救助村里5个最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免费上学,这项制度许洪刚已经坚持了5年。看看许洪刚的家,虽然是三间平房,但室内除了他的几幅作品外,看不到任何家具,家里虽然困难,但是对于村里的益事业,许洪刚却一点也不吝啬,去年村里修水泥路,许洪刚一下子捐出了4.8 万元。去年冬天,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小东没有棉衣穿, 许洪刚特意让妻子为孩子做了一身棉衣,在外当兵回家探亲的三弟听说这件事后,把自己刚给自家孩子买的一双小皮鞋也送给了小东 。 此外,许洪刚的许多“怪异”行为也让村民不解。把一杯水泼在地上,许洪刚说这是抽象画,他领着儿子蹲在地上一看就是大半天。田地里的一棵荠菜,一朵狗尾巴花,路边的野花,村民要砍伐的一棵歪脖子老槐树……这一切都会被许洪刚惊叹为美。

评价

许洪刚的画越画越好,得奖也越来越多。可在许多村民甚至父母亲人眼里,那些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形同一张废纸。得奖没能阻止许洪刚成了远近闻名的“怪人”,他同时也遭遇了父母和岳父母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他70多岁的老母亲常常叫着他的小名骂他“败家子”。因为不被人理解,许洪刚觉得很痛苦。幸好妻子一直支持他,一个人带孩子、干农活、操持家务,任由他“不务正业”。

许洪刚说,对于今后,他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创作出全套四大名著人物火笔画,二是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幼儿园规模,为农村的那些有艺术天赋却没有机会学习的孩子办一所艺术学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