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鸿 |
释义 | 玉音古雅 秀逸天成 ---读许鸿山水画 湖州出画家,画界有论:“半部中国绘画史是湖州人写成的。”当我们把历史上湖州的画家梳理一下,就觉得此言不虚。从三国时“佛画之祖”曹不兴、南北朝“画龙点睛”的张僧繇到北宋时的燕文贵,元代的钱选、赵孟頫、王蒙,再到近代的吴昌硕等,个个在绘画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在湖州做过官的苏轼、文同也开水墨写竹一门,史称“湖州竹派”。 湖州因湖得名,这里风物闲美,草木华滋,画家得湖山蒙养,特别是山水画家多形成古雅、细致的画风。我们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和王蒙《青卞隐居图》不难看出。貌写家山是画家们的情结,湖州的画家当然最喜欢画湖州的景色。虽然有的学者考证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的鹊华山在济南,但我们分明能从中读出太湖的秋天来。而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的卞山则就是毫无争议的在湖州境内了。湖光山色的滋养和历史文脉的熏陶,湖州的画家是幸运的,许鸿就是其中一位。 许鸿,湖州人,是一位颇为低调的山水画家,自幼临习传统山水,早年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他的山水画得益于对元人的学习理解,更得益于湖州的钟灵毓秀,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格调高古,雅致秀逸。有的作品渴笔简墨,不加渲染,深得倪瓒简淡之法;有的作品千笔万笔,层峦叠嶂,又得王蒙繁复之妙;有的作品层层渲染,满纸烟云,恰合吴镇华滋之趣。许鸿擅写太湖及卞山的景致。卞山乃湖州主山,又称弁山,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的西北部,由莫干山绵亘而北,东起小梅口,西至吕山,北濒太湖,南至西苕溪。赵孟頫常登临卞山,“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就是他留下关于卞山的诗篇。而王蒙在卞山生活最久,并留下了千古名作---《青卞隐居图》。许鸿的小品之作雅致古拙,笔墨简劲,风格独特,颇多趣味。其中《思乡图》、《觅句图》和《清溪泛舟》属于这类作品,通过凝练而轻松的线条,淡淡的皴擦山石结构,剔透的墨块韵染出远山,明亮而简洁的湖光山景被勾画出来。许鸿还有一类作品是受王蒙的影响,长短披麻皴结合,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如《太湖归帆图》,山石以长披麻皴为之,小块岩石又间以折带皴,草木生发自然,屋舍布置得当,结构紧密,笔墨灵动。清人王原祁论画“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松”,在许鸿的这幅《太湖归帆图》就能得到很好的诠释。 许鸿的作品有诗意。“画的品位,贵有诗意”,绘画中诗意的表现和诗境的营造是画家学养气质与真情实感的流露。他的《太湖归帆图》以一条崎岖的山径为脉络,自亭舍间蜿蜒伸出,一路上溪泉淙淙,林木葱茏,峰回路转,云合水分。远处湖天一色,水波不兴,三五归帆自天际驶来,给人一种宁静、舒缓又带有丝丝怅惘的感受,仿如乡思,犹似离愁,展现出一种如梦似醒的诗情画境。作品《思乡图》同样把自然山川空间上的辽阔旷远与人内心的遥情远志巧妙触合,使观者产生心灵的超越与思想的升华。“江随平野阔,风正一帆悬”的诗境被他寥寥数笔勾画出来。 许鸿的作品又有古意,画有古意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元代赵孟頫在《清河书画舫》中提到“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高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几百年后赵孟頫的话在今天一样切中要害,今天的画家都热衷于创新,对传统学习的人已经是很少,对古意的追求者更是微乎其微了。许鸿则不然,他的低调恰恰是他保持了一种对文人悠闲生活的向往和逸士高尚品格的追求。“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他把绘画作为一种修心养性的手段,一种自娱自乐的工具。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对话达到与古人的心迹相合,提高自己作品的品格。 许鸿的作品亦不乏新意,他的画虽然技法是传统的,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是从传统中来,但他却把传统的笔墨带入了现代人的语境,他所营造的境界却是全新的。他的新很自然,很唯美,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真情流露,和谐统一。《西院秋色》和《空山新雨》是典型的现代浙派山水风格,画面通过层层渲染,满纸湖山氤氲,塔宇、亭台掩映其间,稳定的方构图中,随风舞动的水草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许鸿的作品如玉音古雅,诗意悠然,秀逸天成。其人既有文人画家的精神气质,又有专业画家的笔墨功夫,加上他不甘寂寞的学人精神,来日当未可量也! 陈明哲于常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