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公岩
释义

许公岩,位于广东东莞市鳌峙塘乡东南侧,莞龙公路旁狮山南坡约30米高处。岩系依山所凿,天然加人工雕琢而成。内分三殿,横列而立。

1、景点名…许公岩

景点简介

正殿高3米,宽3.6米,深7米,供奉观音菩萨、包龙图、许真君等神像。左殿高3.5米,宽3.5米,深7米,供奉三元真君、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齐天大圣等神像。右殿高3.5米、宽3.7米,深4.5米,供奉“七圣仙娘”神位,该岩总面积约66.4平方米。

景点历史

此岩系宋代开凿。相传古代有一姓许的人于此放牛,不慎坠崖身亡,成仙后于此修行。乡人为纪念许公,修建庙宇,塑造金身,四时奉祭。宋元祐三年(1088年),东莞县令李岩创筑东江堤,并刻碑记其事于岩中,此碑已失。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邑人曾捐款重修。

岩旁有客堂、亭榭,下有僧寮。上岩之径砌有石级。岩旁建筑已修建多次。岩内存有《壬寅重修碑记》一块,还有一组较为精美的明代红石圆雕供台。许公岩今香火颇盛。

2、人物名…许公岩

个人简介

许公岩(1903~1994)现代中医临床家。河南省开封市人,1922年考取行医执照,先后在开封、洛阳、西安等地行医。1948年来京,1952年任教于北京中医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著有《中医的舌诊脉诊》等。

人物经历

许公岩治病最重视辨症施治,他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是祖国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诊断中,他始终把四诊辨证放在首位,强调四诊合参,认为问诊可于病情别其寒温,审其虚实;闻诊以辨别声音之韵为主,要以五音五声应五脏之变;望诊要观神、察色、审体质、别形态,尤其以舌诊更为重要。经长期观察,潜心研究舌诊方面的异常变化与疾病的有机联系,总结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舌象方面发现了纵裂纹、横裂舌、龟裂舌的病理病机,揭示了舌象与机体各系统病理改变的内在关系。如嗜茶者、嗜酒者、嗜生冷者的舌质、口唇所表现出的特有变化。在脉象方面,除认真体会前人二十八脉之外,还发现了久服抑制剂药物而呈现的“模糊脉”,心气不足而呈现的“动脉”,肝气郁滞长久而呈现的沉滞不起的脉象等等,从而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四诊的内容。由于他四诊经验丰富,往往从舌象方面表现出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为辨证论治确立可靠依据,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法则。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许公岩潜心研究药物性味,精心筛选比较,总结出各种药物的独特效能。对于苍术、麻黄、甘草、公英、胡黄连、莱菔子、肉苁蓉、仙茅、仙灵脾、五倍子等的药物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配比关系,掌握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如苍术、麻黄二药用量的比例与疗效的关系,胡黄连化湿降浊的独特功效,公英祛血分湿热、解肌清热的作用,莱菔子的用量变化与他药配伍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所发挥的独特效能,大量甘草的益气功能在气管炎虚证中的运用等,均属丰富经验的总结。正是由于他对药物性能以及配伍的深入研究,使其方剂大大精简,少则一、二味,多则七、八味,且配伍巧妙,用量超常,令医界同行叹为观止。

许公岩自幼钻研中医药学,从医6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内科、妇科以及儿科杂病的治疗,尤其精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对咳、痰、喘病潜心研究30余年,经验独到,自成一家。他对湿证也有独到的见解,能灵活运用于临床,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在心、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慢性口腔溃疡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治方面,许公岩亦有较深造诣,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