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祖正 |
释义 | 徐祖正字耀辰,1894年生于昆山巴城镇。出生不久,母亲病故,寄养在昆曲祖师爷梁辰鱼的故乡枣巴城乡下澜槽村农民家。1909年,他15岁,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911年,他回到巴城,积极支持巴城西北乡村农民组织的“结福土地”社团,参预7月11日数千农民到巴城镇上的抢粮风潮。事后,清廷密令缉捕首领,他被迫离开家乡,溯江西上,到武昌参加十月的武昌起义。在日本留学时和郁达夫、郭沫若等共同组织了创造社;回国后与鲁迅、周作人知交莫逆,与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张凤举等学者教授过从甚密。然而,在好多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祖正的名字竟“名不见经传”,对他只字不提,好像从来没有这个人。故乡倒没有忘记这位游子,在县志和镇志上,都为他立传,介绍他的一生行状,给予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1922年毕业回国,经张凤举(留日修学时好友)介绍,在北京高师和女子师范任讲师。后结识鲁迅弟兄,成为八道湾的座上客。所有交往的都是当时北大的名流。在鲁迅、周作人的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们的宴集之事,现在留下了当年的一张照片。他支持进步刊物《新青年》,并和鲁迅一起加入语丝社。在《语丝》上发表了小说《兰生弟的日记》和剧本《生日的礼物》,翻译了日本岛崎藤村的小说《新生》和《春》。这些作品后来都由北新书局印行问世。 解放后,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西方文学系主任等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78年5月,患癌症逝世,终年83岁。终生未偶,临终前将珍藏的约值数十万元的6226册中外书籍,分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实践了他生前的诺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