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
释义 | 安顺第一高级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中"宏志班"承办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学校。校园占地6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6064平方米。从这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学校里先后走出了陈曾固、黄国权等知名教育专家,走出了李桂莲、李祥等科学家、学者,走出了众多知名的杰出人材。今天一中期待着新一批优秀学子的到来,共同体味一中丰厚的底蕴,领略一中优美的风光,从这里走进自己心仪的高校。 学校概况这所优美的学校拥有在职教师125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3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 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人,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61人。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所有教室装备了双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配有媒体多功能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藏书丰富,师生阅览室明亮宽敞,理、化、生实验室设备一流,崭新的学生宿舍提供优良住宿条件,标准的田径场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好去处。新开通的北京四中网校,拓展了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长期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提出了"德育为先导,教学为中心,体美为基础"的办学思路,明确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目标,形成了"爱国传统树人,优美环境育才"的办学特色,坚定了示范性高中的使命是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以稳定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承担起为名校培养优生,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 乘党的十六大的东风,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西南师大办研究生课程班,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承担教育部"十五"期间重点课题研究,开通北京四中同校,加强研究性学习,为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书自当育人,育人自当育本,新时代新变化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通过创建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举办文化艺术周、开展国防教育、举办校运会、开设心理咨询,最终达到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变化的、发展的、宽厚的、弹性的大德育观念,正在深入人心。 开办高中"宏志班",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由大学向高中阶段的延伸,每一位"宏志班"学生将获得国家6000元的资助,并且免交学费和住宿费,以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校承诺不让每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培养大批重点大学学生,培养相当数量的名牌大学学生,为未来社会培养道德高尚、才华出众、心系天下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既定目标。为此,学校开办的实验班配备了全校最好的师资。外语课分为基础课和口语课两大部分,口语课由外籍教师担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均由基础课和竞赛课组成。同时,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名校一中送你进名牌大学。 校风校训校 训: 爱国爱校,优教优学。 校 风: 尊师重教爱学生,力行做人做学问。 办学目标: 培养健全人格,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办学理念: 以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开发潜能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师为本,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办学特色: 爱国传统树人,优良环境育才。 建校历史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安顺知府瞿鸿锡奉清廷“废科举,办学堂”的上谕,就凤仪书院(现市二小校址)建立“安顺府官立中学堂”、“官立两等小学堂”,在学政试院(现市一中校址)设分校,未及一年中学堂停办。 1910年(宣统二年),知府瞿鸿锡令劝学所总董黄元操筹备续办中学事宜,在学政试院筹建“安顺八属中学堂”,9月22日筹办处成立,黄元操任处长主持工作。后因辛亥革命社会动荡,筹办事宜停顿。 1914年(民国三年),安顺改府为县(普定县移定南),县知事凌云主持,在原筹建工作的基础上,成立“安顺县立中学堂”。王亮周任校长,徐述达任学监,招收第一期学生一个班,春季正式开学。 1915年,△招收第二期一个班。 在大槐树门厅东侧立“勿忘国耻”碑。 1916年,招收第三期一个班。 1917年,招收第四期一个班。此时按旧学制(四年)达到完备规模,以后坚持每年招生(有时春季,有时秋季)。 1918年,刘世泽任校长。 1921年,钱安适任校长。 1922年,董昌荣任校长。 1923年,△学校改称“安顺县立初级中学”。 黄椿年、罗朴山、周学源相继任校长。 1924年,王运明任校长。 1925年,方策任校长。 1926年,柳惠希任校长。 1927年,△学校由省接办,改称“贵州省立第四中学”。 钱安适任校长。 1928年,赵毓祥任校长。 1930年,△改为新学制(三年),扩大规模为五个班。 傅廷栋任校长。 1931年,冉茂森任校长。 1934年,△中共地下党指导下的《三乙周刊》、《安中校刊》出刊。 刘恒任校长。 1935年,改称“省立安顺初级中学”,扩大为六个班。 1936年,△2月,黄德懋任校长。 8月,黄国权任校长。 1940年,吴沧达任校长。 1941年,叶玉岩任校长。 1942年,增设高中,学校改称“省立安顺中学”。 1946年,黄国权任校长。 1949年,△12月,学校由安顺专署接管,改称“贵州省安顺中学”。 黄国权继续任校长。 1952年,△教师集中到贵阳参加思想改造。 “私立立达中学”并入。 1953年,由省文教厅确定为“教改重点学校”。 1957年,△称“贵州省安顺第一中学”。 在教师中开展“反右派”斗争。 李志远、易纯钦副校长主持工作。 1958年,△3月,建立“中共安顺一中支部”,8月,李树钦任书记。 学校下放安顺市管理,称“安顺市第一中学”。 李树钦、李志远副校长主持工作。 1961年,△学校由专署收回管理,仍称“安顺第一中学”。 龙树德任校长、殷光林任党支部书记。 1963年,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重点中学。 1964年,张绍武任党支部书记。 1966——1976年(文革时期) 龙树德、张绍武、冷光海、李志远相继任“校革委会”负责人。 从1968年起,学制改为高、初中均二年;1972年起,招收三 年制初中。 1978年,学校再次下放安顺市管理,未及一年地区收回。 1979年,△李志远任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 改称“安顺地区第一中学”。 1980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 李志远任校长、党支部书记。 招收三年制高中。 1981年,黄孙焕任校长。 1982年,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 1984年,高国彦任校长,李明亮任党支部书记。 1987年,教职员进行职称评定。 1988年,王光鸿任校长,冯孝乐任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务)。 1992年,不再招收初中,向高级中学过渡。 1993年,△赵世贤任校长。 建立“中共安顺一中总支委员会”,王光鸿任书记。 1994年,称“安顺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1996年,赵世贤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1998年,省教委到校进行“省级示范性高中”试评估。 2001年,△撤地设市,称“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重立“勿忘国耻”碑。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到校进行“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定为“二类省级示范性高中”。 2002年,△秦先敏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省教育厅进行示范性高中复查、授牌。 “宏志班”开办。 2003年,新建学生公寓楼。制定校园建设规划。 2004年,兴建综合大楼。 2005年,实施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学生社团古槐诗社 星汉文学社学生 记者站 教师语录做学校发展的铺路石——秦先敏(校长,党总支书记) 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张发礼(党总支副书记) 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程捷(副校长)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杨启肥(副校长) 我相信“天道酬勤”——洪斌(副校长) 愿为古槐添新绿——肖邦祥(办公室主任) 积学立德,教书育人——段周俊(政教科科长) 勤奋,求实,创新——季维(总务科科长) 助学生走向成功——白庆华(团委书记) 踏实教书,诚信做人——张庆贵(教务科副科长) 为安顺一中添砖加瓦——杨燕铭(科教科副科长) 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而努力——金椿平(保卫科副科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