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州工程学院
释义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古城徐州,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由原彭城职业大学和原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古城徐州,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文名:徐州工程学院

外文名: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徐州工程

创办时间:2005年3月

类别: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韩宝平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徐州市

院士:3人

教师人数:1095人(2010)

学生人数:18000人(2010)

学校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徐州。淮海经济区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是一个跨越四省且经济文化高度关联的特殊区域。徐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交通四通八达,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是中华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她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多次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 、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教科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学校由分别创建于1983年5月、1985年5月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6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学院。2007年6月,创办于1959年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学校层次

作为省市共建高校,学校每年都入围高考名校推荐榜,是凤凰卫视,扬子晚报,江苏教育考试网等众多媒体推荐的江苏省八所本二院校之一。学校与百年著名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毗邻,与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同城,高校合作氛围浓厚。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不断凝练发展特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美誉度以及大学排名稳步提升到“十二五”末,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学科结构更加合理,部分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努力促使某些学科建立硕士点,并朝着徐州理工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徐州工程学院建设更加优秀,并能在工科类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历史沿革

2005年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升格为徐州工程学院

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一、彭城职业大学

1983年彭城职业大学创建。

二、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79年徐州干部学校创建;

1983年徐州干部学校更名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

1986年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升格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85年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建;

1992年徐州职工大学并入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59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创建;

1965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更名徐州市职工业余大学;继而发展为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三、徐州教育学院

1956年徐州专区高师函授辅导站创建;

1959年徐州专区高师函授辅导站升格徐州专区教师进修学院;

1963年徐州专区教师进修学院改建徐州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6年徐州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撤销;

1975年徐州地区教师进修班复校徐州地区革委会教育干部学校;

1978年徐州地区革委会教育干部学校升格徐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徐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徐州市教师进修班合并组建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徐州教育学院;

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办学规模

学校围绕一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着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战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兼设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农学和管理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学校现有城南校区和中心校区,共占地面积1990亩,固定资产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1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19300人。

党政机构

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院长办公室、改革发展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党委保卫部(保卫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基建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党校、校报编辑部)、机关党委、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审计处、教学设备处、产业处、总务处、离退休工作处。

其它部门

群 团 组 织

工 会团 委

直属业务部门

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图书馆

学报编辑部高教研究所

经济管理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艺术教育中心

主要校区

城南校区(本部):泉山区三环南路

中心校区(新校区):徐州市新城区富春路 三期建设中....

其他校区:飞虹校区、西苑校区、永安校区(即教育学院)、湖滨校区

师资力量

学校建有32个实验室、10个研究所、1个工程教育实训中心、3个专业实践基地和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为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6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古代文学、工程造价和数学分析4门省本科精品课程,有2个课件获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5门省级精品课程,4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省级精品教材和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同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教学内涵和品质显著提升。

据统计,2007年以来,该校“质量工程”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江苏省13所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8个项目中,有6项排第二,2项排第三。特别是2009年,该校取得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奖项合计15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会计学、财务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推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工程类专业“弹性顶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推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69个。

2011年,该校以优异的成绩连续通过了“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省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军事理论课程考核”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考核”;学校被列为“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项目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工科类“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申报6项省级精品教材、6项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全部获批;9月份,省教育厅公布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该校首次获得一等奖;经过一年的试点与申报,教育部批准该校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这是该校面对激烈的竞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取得的成果;“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方面革命性的变革,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拉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该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30项,横向课题35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29项,市厅级奖励218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新型工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被评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2011年省教育厅公布的“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中,在全省13所同类院校中,该校“科技基地”、“科技成果奖”项目排名第一,“科技经费”、“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咨询经费”排第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343人,教授76人,副教授330人,博、硕士665人,其中博士157人,3名外聘院士,有1人被评选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3人被评为二级教授。有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17人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优秀骨干教师27人,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8人,基本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 教学科研梯队。近三年来,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工程,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学院设置

经济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2人;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多名。全院教师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专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已形成一支适合教学需要,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近年来,该院教师在学术研究领域成绩显著,先后完成科研成果超过30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市(厅/校)级科研课题50余项;编著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60余篇。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校“十五”科研先进集体、校重点学科建设点、校级特色专业、经济学核心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重点课程、优秀教学成果等一批科研和教研成果奖。

该院现设有经济学、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财政与税收、经济法等5个教研室;建有经济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国际商务实验室、金融与财税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经济信息化实验室以及10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与投资)、经济学(财政与税收)、经济(网络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法合作办学)等本科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与证券(投资理财)等专科专业。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本学院承续徐州教育学院50年办学历程,是从事师范教育的二级学院,现有小学教育本科、语文教育本科等四个师范类专业。学院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各类专兼职教师15人构成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他们承担着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教育技术学、初等教育、数字媒体本科人才培养,以及全院师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该院还是江苏省、徐州市的干训、师训中心,承担着全市中学校长培训、中学教师在职进修培训、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的工作,是造就名校长和名师的摇篮。

体育学院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

体育学院位于学校城南校区,拥有7700平米综合性体育馆及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建有能满足日常教学用的体育学院综合实验中心,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实验室、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室等;承担着全校公体课和体育专业课教学任务,负责组织全校群体活动及训练、比赛工作。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一百余人,2009年体育学院新申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25人,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23人,教师中具有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3人,国家一级裁判员6人,形成了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制定多项激励措施,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邀请著名学者讲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科研成果。另外,学院还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奥地利国家武术队签定了合作办学的意向。

多年来,该校结合地区优势和学校实际,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着力建设桥牌、舞龙舞狮、心理拓展训练等一批重点课程。2005年,大学体育获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在运动队建设方面,选择桥牌、武术做为特色项目。2006年,该校桥牌、定向越野、武术代表队参加省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实现“零”的突破;2007年5月该校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李岚清同志专为本次比赛亲笔题词“开展桥牌运动,促进智力开发”,并在本次比赛中荣获女子公开组团体第四名;女子双人组东西方向第一名、南北方向第七名;男子双人组南北方向第三名、东西方向第七名的好成绩;代表江苏省组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桥牌比赛中,该校桥牌队获得女子团体第三名好成绩。2009年,大学体育获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校重点建设课程立项项目,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工作将迎接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徐州工程学院积极申报桥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于2010年4月底迎接江苏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徐州工程学院赢得了荣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了该校的美誉度!

人文学院

A COLLEGEOF HUMANITIES

人文学院是我校传统的文科院系,其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目前设置有汉语言文学(涉外秘书方向、现代文秘及信息技术方向)、广告学2个本科专业,以及部分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人。人文学院师资队伍整齐,学科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8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讲师40人。教师队伍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博士10人,硕士近50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基本实现硕士、博士化。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传统方面,数十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人文学院积淀了较为深厚的学术基础,包括拥有一批成就斐然的学者,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二十余年间,这里曾是明清小说戏曲研究的重镇,先后举办过多次全国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百位国内学术名家曾到我校讲学,编辑出版过近十部相关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校级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在教学方面,人文学院不断致力于探索应用型、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培养途径,定位于“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 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文科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江苏省精品课程。数十年来,人文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党政机关、新闻媒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很多优秀毕业生成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外国语学院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5年,主要承担我院专业课程和全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韩语专业教研室、大学外语部和语言学习中心等机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5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7人,学院每年聘请8-10名外籍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目前,已基本形成适应于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数码广播系统、英语在线学习平台、外贸实务实训平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等资源和设备。这为学生交流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保证。

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4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CSSCI检索;主编参编各类专著、教材教辅20余本;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13项,校级教科研成果奖15项。

建院以来,该院学生多次在“CCTV杯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奖。已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专业人才。

艺术学院

SCHOOL OF ARTS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自1985年开始招收工艺美术专业至今,已积淀了二十三年办学经验。现开设有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音乐学(兼师范类)等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在校生1900余人。拥有专职教师69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7名、中级职称18名,硕士和在读硕士研究生36名。学院设有7个专业教研室、一个实验中心、一个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服装工作室、装饰工作室、琴房等多个实践教学场所,仪器设备总值近400万元。

学院学术交流活跃。聘请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来校讲学。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学术交流和师资培训的渠道,与韩国大佛大学、韩国东西大学、澳大利亚南岸学院联合举办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为学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院办学成效显著。已形成“学术性、实用性、技术性”三性统一的办学特色,为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艺术教育师资和应用型设计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40人次,获奖20余人次。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江苏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等。

长期以来,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师资结构、科研创作和教学管理,制定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育人方针。围绕艺术行业实际需要及艺术教育自身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同时又紧密结合实践创作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人才培养定位在立足适应徐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拓宽就业服务范围,努力向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延伸。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培养艺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重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类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同时,我院十分重视科研与创作促进教学,科研、创作、教学成果逐年增加,师生在国内外一系列大赛中屡获奖项。实践证明,我院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受到广泛欢迎,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S SCIENCE TECHNOLOGY

数理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讲师36人,博士8人、硕士40人。教师中有20多人次分别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徐州市文明职工、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徐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江苏省物理实验及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数学教研室为徐州市优秀教师群体,数理学院为2004-2006年度徐州市先进集体。

数理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796人。下设院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团总支)、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物理实验室和数学建模实验室等机构。

数理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等工作,先后建成《高等数学》、《运筹学》和《概率统计》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运筹学与控制论为校重点学科建设点,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获得2007年度校二级学院目标考核教学工作优秀奖。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0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有50多人次在国际、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主持省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3项,校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

数理学院教师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佳绩,其中在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数学竞赛中获本科二组省一等奖18项(共设30项),名列全省第一,第九届高等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2项(共22项),再次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10项,二、三等奖若干。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江苏省物理实验及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学院是经国家统计局授权徐州地区唯一的“调查分析师”和“调查分析专业”培训认证机构。

化学化工学院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是徐州工程学院新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其前身为徐州教育学院化学系,始建于1959年,已有近50年办学历史,五十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化学化工学院已逐步发展成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并重的理科二级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技术型的化学化工专门人才。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专业,下设化学教研室和化工教研室2个大教研室,小教研室分别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学科教学论教研室。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位的8人,年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1人,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各1人;有多人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另有兼职教授、副教授5人。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化工、教法、仪器分析实验室,精密仪器设备多件套。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拥有的精密仪器,能为师生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

在“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开展科学研究”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已形成一个物质构效学研究群体,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环境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物理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应用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化学通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及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CA收录7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编写《实用应用化学》和《高等学校化学题解》系列学术论著5部。提高了化学化工学院在同行中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制度,几十年来已先后为省内外培养了近千名各类中等学校的教师及近百名的应用化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化工企业从事与化学化工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或技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09届应用化工毕业生就业率为100%。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化学化工学院正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调整专业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目前化学化工学院正在筹划设置新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方向,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学、科研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群策群力,为徐州工程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信电工程学院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93年,当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全日制三年制专科学生,94年成立计算机工程系。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徐州工程学院,并同意试办五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其中之一,并于当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49人。2004年7月,学校进行系科调整,将原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机电系与彭城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合并,成立信电工程系,2005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到2006年7月我院累计毕业的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教材1部,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2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信电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工程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信电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正、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6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5%,教师中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团队为校优秀教学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为适应现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有了明显改善,初步建成了以教授、副教授、硕士为主,结构相对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骨干教师队伍。

该院教师在认真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四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8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6部。主持获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市厅级科研课题13项,校科研课题31项,校教学研究课题20多项,横向协作课题8项,到账科研经费总额70多万元。获市级以上科研奖16项。

信电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接口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软件应用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实验室、DSP原理及应用实验室、通信原理实室、专业实验中心实际使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800元以上的各类教学实验仪器1126多台套,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微机近1000台。能够满足全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的需要。信电工程学院把“强调实践、注重应用”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创特色,树品牌”为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等人才的不同需要,合理设置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一条具有我院特色的发展之路。

机电工程学院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机电工程学院是徐州工程学院最早设立的系部之一,创建于1985年,原名食品机电系,2000年机电专业与食品专业分开成为两个系,更名为机电工程系,2006年升级为二级学院,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是培养机电专业人才的摇篮。目前在校生1800余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械电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七个本专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5人,专业教师50余人。专业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所占比例为88%,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较强师资队伍。

该院教师结合徐州地区行业需求,已形成了“工程装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工程装备系统控制及其智能化”、“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焊接技术及新型焊条焊丝的开发”等四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开展了工程机械、矿山、建材机电装备等领域的一系列研究。近三年来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28项,企业委托重大项目 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受理及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2部,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国家提名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徐州市科技成果展银奖、徐州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及徐州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07年我院的“机械电子工程”被评为学校重点学科,并获得40万元/年的专项建设经费,2008年该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技术》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以“节能环保型回转窑关键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机电工程学院十分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逐年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2000年以来,建成并启用设备总投资426万元、建筑面积1450 m2的工业培训中心,同时投资300余万元扩建、充实了EDA、机械基础、机床电气及PLC、测试技术、CAD、微机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及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投资200多万元扩建改造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中心”。目前我院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合计为1400余万元,拥有卧式加工中心、等离子淬火设备、堆焊焊机、万能力学试验机、疲劳试验机、X射线探伤仪、多功能材料分析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2007年与美国UG公司联合建立了UG分析实验室。这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分析软件为科研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

多年来机电工程学院坚持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具有相当实力和规模的系科,初具专业特色,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主战场,为徐州及全省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83年,是该校目前建院最早、培养毕业生最多的学院之一。作为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单位及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徐州市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二十多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五千余名优秀专业人才。开设的专业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道桥隧方向、建筑装饰方向、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等专业。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承担土木工程材料、力学、土工、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建筑模型、工程造价、工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人,双师素质型教师近80%。教师队伍年龄层次适中、师资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得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市优秀专家、市拔尖人才以及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6项、国家资源开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以及江苏省建筑业科研项目10余项等。多篇研究论文被EI、ISTP收录,20多项成果获省、部、市政府奖,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国家金桥奖一项、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项、首届淮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两项、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徐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等。学院2次被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为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单位。

土木工程学院强化专业建设,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工程造价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程造价》课程获江苏省高校二类优秀课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土建类大学生创新与就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分获05年和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工程造价》教材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2007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在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组织的评选中,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获中国首届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大赛二等奖,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的评选中,二门教学课件获得第三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二门教学课件获得第三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一门教学课件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在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的评选中,一项作品获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在江苏省青年教师力学讲课竞赛中,我院参赛的两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在第四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一位老师荣获材料力学本科组讲课竞赛一等奖及全国青年教师力学讲课竞赛优秀奖。在江苏省力学竞赛中,五位老师获得省第五届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全国算量大赛中,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在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创业计划竞赛中,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人才培养彰显特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按照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改革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构建“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双师”素质;加强校内外特色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教材建设,通过学科竞赛、科技训练、工程实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工程应用能力,毕业生通过培训获得省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效促进就业。加强科技训练。结合苏北地区建筑业发展需要,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制订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方案并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催生了一大批成果。土建类专业学生20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530余人次获奖。2006年获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2008年获“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学校荣获卓越组织奖。

土木工程学院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建立“实训+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单位签定人力资源共享协议。连云港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资助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作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苏北工作站(获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职业优秀单位)、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岗前培训基地、江苏省工程造价编审人员培训基地、苏北建设系统继续教育基地、全省建筑行业施工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职业能力”培训实践基地,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及就业提供帮助。

土木工程学院姜慧副教授、朱炯副教授、张志军教授三位教师于2009年6月被聘为江苏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生导师。今年该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13日下午,江苏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土木工程研究所所长刘荣桂教授带领三名硕士生,来我校商讨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具体事宜。刘教授与三位教师就合作内容、培养方式、研究课题、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商讨,三位学生也分别与各自导师进行了学业、课程、方向等方面的交流。这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我院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合作标志着土木学院可能诞生我校首个硕士点。

环境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学院组建于2006年6月,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朝气的二级学院。现开设有园林、园林(景观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还开设有园林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其中园林专业的前身是开办于1985年的林业与果树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则开办于1992年。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好、教学与科研俱优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目前在校生730余人。学院设有园林规划、园林植物、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等4个教研室,1个生态环境试验中心,该中心拥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生态培养实验室”、“水力学试验室”、“水处理技术试验室”等,另有园林植物育种基地和园林苗圃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在全面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我校最早面向全国招生的学院之一,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为省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院共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17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1人被列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被评为徐州市拔尖人才。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曾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先后主持和完成了省、市、厅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江苏省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建设实验室、现代食品加工中心、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和餐饮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900多万元。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三个专业方向)和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我院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院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现有学生1100多人,近四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多数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已成为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管理学院

SCHOOL OF MANAGEMENT

管理学院是我校目前专业最多、培养毕业生最多的学院之一,在校学生3000余人。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七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与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合作办学。

学院共有教职工90余人,教师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副教授35人、讲师44人、博士16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拔尖人才8人),是一支朝气蓬勃、紧跟时代步伐、有发展后劲、业务水平高的队伍。

学院下设财务管理教研室、会计学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管理科学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物流管理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和徐州市管理学会等研究机构。学院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现有ERP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市场营销案例室等,能充分满足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同30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实行双证毕业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学历证书,又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自2007年以来,我院有5人被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拔为选调生,20多名学生被表彰省市级先进个人,40余名毕业生被录用为大学生村官,1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学院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先后与3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获得荣誉

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3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项、科技成果奖10项。成功举办了“全国农业环境问题学术研讨会”、“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99篇。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各类全国性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喜获铜奖。

2010年我校成功举办“江苏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知名度,这也是第一次在非“211”全国重点大学举办此类竞赛。此前曾在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举办。

2010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项;在首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在我校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和由我校代表队代表江苏省参加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桥牌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2项,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26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37项;首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力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均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

对外合作

学校通过校企(地)合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拥有1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基地110个,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80个,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29个。学校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相结合,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根据徐州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光伏工程培训研究中心,进行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与徐州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创建“徐州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学校建有江苏省生物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和徐州市工程装备检测及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物流配送研究中心、珍稀植物繁育种植和生物质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美国、韩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的17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在校生1300多名。项目数与学生数已经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

发展前景

在内涵建设加强的同时,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也在紧张的进行中。中心校区校区占地927亩,建设总面积40万平方米,建设费用10亿元,已完成27.4万平方米,入住学生近1万名。中心校区的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校将紧紧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中心校区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专业优势显著,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江苏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本科院校。中心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中心学校地处山林幽静,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完工。

主要领导

花长友党委书记

韩宝平院长、党委副书记

沈超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宋农村副院长、党委常委

张仲谋副院长、党委常委

陶柏芳副院长、党委常委

郝朝军副院长、党委常委

殷惠光副院长、党委常委

王英伟纪委书记、党委常委

全国排名

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2008年(第512名) 2009年(第519名) 2010年(第502名) 2011年(第348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