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绍桢
释义

徐绍桢

百科名片

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浙江钱塘,民初革命家。

人物详述

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广东番禹(今广州市)人,出身官宦之家。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将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拥护者。一生精于军事,酷爱读书、藏书,晚年时著有《共和论》、《四书质疑》、《三国志质疑》、《勾股通义》等多种书籍。

徐绍桢从小刻苦读书,广泛涉猎中学、西学,尤好军事。1880年,不到20岁的他便赴广西怀远县任职。

1894年,徐绍桢中举人,之后官途一帆风顺。1902年,清政府派徐绍桢前往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徐绍桢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1905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他重视新军官兵的思想文化教育,力求打造一支文武兼备的军队。在这种风气下,新军官兵柏文蔚、赵声、熊成基,倪映典等先后成为革命党人,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

清廷政治的黑暗,官员的昏聩,早已令民族感极强的徐绍桢十分不满。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有所觉察,对徐和他的新军第九镇多有疑忌,后接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对其态度更是变本加厉,徐绍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周边省份纷纷独立,但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1911年11月4日徐绍桢毅然率军起义,投向革命,后起义失败,徐绍桢退往镇江。

1911年11月13日,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共同组织联军1万多人,推徐绍桢为总指挥,决定共同攻打南京。此时,汉口、汉阳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占,革命形势一度动荡,能否击溃南京城内2万清军,占领南京,不仅关系着江苏战局的发展,而且关系着革命形势的整体走向。

11月24日,徐绍桢率军攻城,12月2日成功攻克南京。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军士气,巩固了长江以南的革命地区,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情势。南京之战结束,南北对峙之局形成。孙中山盛赞徐绍桢,称他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并以八厘公债(共100万元)奖励徐绍桢。徐绍桢以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1.4万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交还,坚决不受。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勉。

南北和谈后,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对徐绍桢多方拉拢,徐绍桢始终不为所动。后来,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徐绍桢辞职以示抗议,袁世凯竟派刺客前去行刺。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直至袁世凯病死才回国。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徐绍桢应孙之请南下,任广州卫戍总司令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

1920年,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7月徐绍桢率千余“救国军”攻打广州,掀起讨桂序幕,后与粤军协力将桂系军阀赶出广州。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后,孙中山任徐绍桢为广东省长。1923年5月,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徐绍桢因病隐居上海,再不问政事。

1936年9月13日,徐绍桢在上海病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