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清泉 |
释义 | 徐清泉,男,1963年1月生,复旦大学毕业,文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发展研究”重点学科科研骨干,《社会科学报》副社长、副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党群处副处长,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主编。出版个人专著及合作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数十篇,发表漫画数十幅、短篇小说数篇。主持过国家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数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十余项。2003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研人才”荣誉称号。 徐清泉,姓名:徐清泉 职称:研究员 研究领域: 文艺美学、文化理论及文化产业 主要成果及奖励:出版专著:个人专著主要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论要》(200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服饰艺术论》(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及《维吾尔族建筑文化研究》(等;合著主要有:《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2004年获华东地区古籍整理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审美文化之魂》、《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研究》(2002年获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及《2000—2003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4册)等;代表论文:《论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发展中的意义》(2002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评论》2000年4期发表,《新华文摘》2000年1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2期头条转载)、《审美文化、美学及其相互关系刍议》、《文化的分流与现实的作为》及《中国传统文化事项的重估及启示》等。研究报告:《我国加入WTO对上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2年获上海内部研讨优秀成果奖)、《媒体购买集团:一种针对新闻传媒的新控制力》、《中国加入WTO与上海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又一引擎》、《创意产业的特质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繁荣世博文化市场,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进一步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对策和建议》(2003年2月获“中宣部优秀调研报告奖”)及《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B方案)》(2004年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徐清泉 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1955年2月起,一直在中学政治教学这块德育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寒来暑往,岁月如流,至今已有44个春秋。 在这漫长的政治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探求教书育人的新天地,矢志不渝地当一名浇灌德育之花的好园丁,是一位毕生献身于中学政治教育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多次被评为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优秀党员,劳动模范。198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 “正人先正己,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这是徐清泉老师的座右铭。他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十分珍惜教师的这种特殊的师表作用,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徐老师博采重长“庇千山之木而发一台,汇百家之流而成一学”,苦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徐老师的教学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民主研讨;在教书的过程中,注重育人,寓德育于智育;并把培养青年教师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从而精心育桃李,热心传帮带,他每年都与新教师结成传帮对子,订立师徒合同,从敬业思想到教学业务上,关心帮助青年教师。 多年来,徐老师还精心勤笔耕,陆续将自己的教研教改体会撰写成论文。他的代表作《一切着眼于教书育人》入选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第二集。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犹如春蚕默默地吐丝作茧,像蜡烛静静地发光发热,似人梯让后来者踏着肩膀往上攀登。40年如一日,勤耕不辍,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颗炽热的爱心和毕生的精力。若说清贫,他一身粉末;若说富有,他桃李遍地;若说辛苦,他口燥眼花;若说幸福,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学生没有忘记他。 一位毕业生在给他的信中写道:“徐老师,您就像摆渡人,周而复始地把学生送到知识和理想的彼岸,而年自己却从不厌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精神学生终生难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