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桥镇
释义

太湖县徐桥镇始建于清咸丰年初,已历 150余载,位于太湖县城西南,与宿松、望江二县毗邻,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水面面积2.1万亩,属大别山东南麓丘陵区,辖 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5个村民小组,5.2万人。六十年代是国家工商总局206个商业联系网点之一,1999年被列为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定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2003年被确立为全省重点中心镇,同年底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徐桥镇自古以来交通发达,十分便利,新望公路直上沪蓉高速,泊湖水路直通长江,太华线、五桃线、新望线、徐茗线油路贯穿全镇。物华丰茂、田肥地沃、民风淳朴、文化丰厚、人杰地灵,境内盛产粮、棉、油,水产丰富,鱼、虾、鳖等远近闻名,素有“小上海”之称。

徐桥镇一直以来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早在清咸丰年间,徽商即立足于此,历经百年沧桑,拉动了商贸的繁荣,是皖西南物流集散地之一。招商引资是徐桥镇近年来工业发展的一大战略。现有招商企业34家,涉及服装、针绣、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建材建筑等各个领域。

徐桥镇教育兴旺,文化丰厚、莘莘学子遍布五湖四海,小城镇风景宜人,临泊湖,杨泗寺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环境优美、人文和谐,一个山川秀美的现代小城镇正悄然升起,宛若大别山一颗璀璨的明珠。2000年被列入安徽省中心镇,2003年被批准为全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建设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心镇。 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林地2.8万亩,水域0.86万亩,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农业总产值1.13亿元,个私经济销售收入1.04亿元,财政收入7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地理位置

太湖县徐桥镇位于大别山余脉、长江北岸的太宿望三县交界处,东起佛子岭,西至好汉凸,北耸茗山,南横泊湖。据史料记载,徐桥镇始建于清道光14年,即公元1834年。该镇自古物华丰茂、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水陆交通的便利给这弹丸之地带来了无限商机,它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政府机构

1、党政办:负责党的建设、文秘档案、人民武装、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管理、宣传、统战、保密、综合协调、政务监督、信息统计、行政后勤、群团工作,承担乡镇人大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承担政协日常工作等。

2、社会事务办: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和管理。

3、计生办: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4、经济发展办:负责经济建设(含扶贫工作、农经工作、小康建设、招商引资、农业发展规划、乡镇企业管理)、财政财务工作、安全生产、科技、农田水利建设、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等。

5、城建办:负责镇区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交通等。

6、农组(选派)办:负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选派干部管理工作。

7、综治办:负责社会治安、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来信来访工作等。

文化底蕴

综述

徐桥镇是皖西南人文荟萃之地,物资商贸集散中心。镇内有墩上古人类遗址、水乡名刹杨泗古寺、古色古香的石板老街和百舸争流的水码头。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清末民初就是徽商鄂贩云集之地,大小街巷26条,店铺林立,商号繁多,百业齐全,尤以本地生产的桥庄布(白老布、青花布、色子点布、条纹布、藕禾布)驰名省内外。过去徐桥老街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体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从幸存的一些大院仍可看出当年的繁荣。在老街上我们寻访着当年的遗迹,倾听着老人的叙说,繁华景象恍然就在眼前。老街不仅因为商业繁荣出名,更因为文化底蕴深厚而使得人们流连忘返。

商业

徐桥老街商家仍沿袭传统,开张必定将黄历翻个遍,选择黄道吉日,请亲朋好友来热闹一番,以期将来生意红火。水运启航更是讲究,长年在浪里讨生活的“船家佬”更希望平平安安,他们要燃放鞭炮并供请龙王神位,齐唱粗犷的《排歌》,高喊号子,祈求龙王、河神保佑他们开船顺水顺风。商业发达的徐桥老街,曾经有500多号店面。 老街上商户都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遵循“营道有术,贾业必兴”的古训,他们招收学徒都必须立投师纸、办投师酒,由担保人画押,邀请同行代表做凭中。投师纸除写明学徒投师三年不仅要听从师傅管教与潜心学习技艺外,还要着重写上“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誓不还”之类的语句,以免没学好技术有辱师傅脸面。商家都以顾客为重,老板会要求店员时刻记住“顾客至上”的原则,思考如何招揽顾客、接待顾客。老板辞退店员也讲究委婉含蓄,一般正月初八开张,初七晚会宴请店员,如果老板坐首席,聚餐的店员会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变故,如果老板将哪位店员请到首席,并敬上一杯酒,坐在首席的店员,便只得喝下这杯闷酒另谋出路。这一切,都是徐桥人委婉含蓄的集中反映。

茶馆

老街最负盛名的还是茶馆。因为商业繁荣,来往旅客甚多,能让人休息并怡情的茶馆便随之产生。老住户李大爷回忆说,以前茶馆遍布徐桥老街,茶馆多了,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这里的茶馆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当街摆桌,顾客来去自由,可点茶也可自带茶叶,茶馆多专门聘请说书先生或清唱的小姑娘为顾客助兴,过往客商在这里品茗听唱,一解商场上的烦恼,蓄养精神,清理思路,养情怡性,就是不吃茶,也可以免费享受“精神食粮”所提供的愉悦。茶馆伙计一般肩搭白练,身着长衫,有客人来了则长呼一声“客位”,顺势拉开桌椅,摆开架子,热情招呼道:“里面请,里面请!” 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伙计不时展示一下茶道,说点小段子,玩个噱头,顾客听后个个飘然若仙,身心俱爽。有的茶馆还兼带为人操办红白喜事,将茶文化“渗透” 其中。现在,徐桥老街还有这样的老茶馆,给回味历史沧桑的人提供了好处所。

杨泗庙

杨泗庙何时所建已没人清楚,史料记载也很模糊,但丝毫不影响它在徐桥人心中的位置。徐桥位于泊湖之滨,地势不高,以前常遭受水灾。据传,一年发大水之前,有位游僧在湖边建了杨泗庙,是年,大水将所有庄稼、房屋全部淹没,连湖里的船只也被冲走无数,唯有这座小庙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庙随水涨。于是,附近村民纷纷前往避灾,后来,当地人传说是杨泗将军显灵,保护了民众,因此杨泗庙的香火一直旺盛到如今。其实,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反映了徐桥人心中的美好愿望。 当地的王启平老先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徐桥镇在党的政策春风沐浴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小康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社会治安状况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王老说,不靠天、不靠神,勤劳勇敢的徐桥人用自己有力的双手实现了前人的梦想。

文明建设

新修的徐桥镇湖滨路上,路旁垂柳被风吹得梭梭作响,似乎在诉说徐桥的发展。现在的徐桥,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以创建平安徐桥、文明徐桥、活力徐桥为抓手,稳步推进社会进步。近年来,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近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亿元,农业产值达1.8亿元,民营经济收入1.6亿元。粮食总产1.76万吨,油菜籽2.4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1万亩以上,畜牧饲养量达到6.7万头,财政收入完成1051万元,个体工商户1000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城镇区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住房改造率60%以上,柏油路铺设已达25公里,村级水泥路面48公里。以板栗、油桃、泡桐基地为特色的生态园林经济;以仔猪、生猪养殖为特色的养殖业;以粮棉油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的劳务经济等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招商企业已达28家,引资额超过1.5亿元。全面整改了水利基础设施,经受了旱涝灾害的考验。

社会评价

徐桥镇朝着皖西南物流商贸重镇发展,被列为国家工商总局206个商业联系网点之一、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建制镇、省重点中心镇、全国重点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