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乾学 |
释义 | 徐乾学(1631—1694)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生平简介蟾宫折桂徐乾学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十一月二日(11月24日),自幼聪明,8岁能文。顺治七年(1650)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顺治十一年(1654)进入太学。康熙九年(1670)徐乾学参加殿试,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徐乾学是顺治十六年状元徐元文、康熙十二年探花徐秉义的大哥。人们称徐氏三兄弟为“昆山三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传世的爱国学者顾炎武是他们的舅父,三兄弟都曾得到顾炎武的捐助。 仕宦著学康熙十一年,徐乾学作为副考官,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他从已被放弃的试卷中挑出了韩菼,可以说慧眼识才,最终韩菼夺魁,成为状元。而由于他的此举,使文体发生了古朴而清新文雅的变化。后来,由于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徐乾学、蔡启観二考官被降一级调用。康熙十四年,徐乾学捐复原官,后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不久,他的父母先后去世,丁忧回老家。康熙十五年,徐乾学在别人帮助下,开始编纂一部关于丧礼的重要著作《读礼通考》,计一百二十卷,他博采诸家之说,剖析义理十分透彻。后来经多次校订,在他去世两年后,由他的儿子开始刊行。应当指出,用于编纂此书的某些资料,原属万斯同。康熙十九年,他为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学者的解经之书,纂辑成《通志堂九经解》一千七百九十五卷。康熙二十一年,徐乾学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 康熙二十二年,为翰林院侍讲。后来徐乾学升为侍讲学士。康熙二十三年,徐乾学的儿子徐树屏、侄子徐树声等都考中顺天乡试。康熙帝一看所中大都是江南浙江籍,在来自南方的应试者中,居然有文理悖谬,文体不正的也中了举,康熙帝命令再勘察考卷。结果将原来典考的官员革职严办,徐家两名子弟也双双落第。年底,徐乾学迁任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四年,大考翰林詹事于保和殿,徐乾学列为一等,徐乾学和韩菼、孙岳颁、归允肃等获皇帝褒奖赏赐,随即升徐乾学为内阁学士、在南书房值班。徐乾学出任《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为庶吉士编纂一部《教习堂条约》,此书后来收入《学海类编》。同年,由他主持诠释康熙帝钦定的《古文渊鉴》脱稿,全书六十四卷。这一年,户部郎中色楞额疏请禁用明代旧钱,户部尚书官科尔坤、全国柱等随声附和。徐乾学上奏,认为新、旧钱应兼行并用。指出如果设立严禁旧例,恐怕会无端产生麻烦和骚扰。最后,康熙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康熙二十五年,徐乾学授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次年,升左都御史,并兼任《一统志》编纂局总裁。一年后,徐乾学任会试主考官,不久,擢升刑部尚书。 徐乾学是十七世纪末期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他先是依附宰相明珠,反对索额图派。脱离明珠之后,他自成一个派系,与明珠的北党相抗衡。据李光地说,徐乾学谲诡奸诈,是朝中的危险人物。索额图丧失权势后,徐乾学又与索额图、熊赐履勾结,反对明珠。徐乾学遭弹劾,说他收受湖广巡抚张湃贿赂,被解除官职,但是仍然留京,主持修书总裁事。诏令采购遗书,徐乾学汇集宋、元两朝经解,李焘的《续通鉴长编》,以及唐朝《开元礼》等书,或者缮写或者用古本,综合这些书籍体要、条例奏进。康熙帝称善,夸奖他。他与学士张英每日侍候左右,凡有著作就是他俩的。康熙帝认为他二人学问渊博、通达,侍从称帝心意,特谕令遇到巡抚空缺,勿予推辞。不久,徐乾学迁任礼部侍郎、值讲经筵。朝鲜使臣郑载嵩诉他的国王受枉,言语悖妄不羁。徐乾学上疏说:他恐怕长处外藩,跋扈惯了,弹劾他言语失辞,不顺从才诉责他们国王。康熙帝看过疏奏,夸奖徐乾学所说有关国体,不久,朝鲜国王上疏谢罪。 康熙二十六年,徐乾学迁任左都御史,复劾罢擢升刑部尚书。任上,他整肃台纲,劾罢甘肃、山东两总兵。康熙二十七年,出任典考会试。康熙二十八年,副都御史许三礼上疏,弹劾徐乾学“既无好事业,焉有好文章,应逐出史馆,以示远奸”。徐乾学自辩说平时好讲忠孝大义,招致不满,上书申明态度。康熙帝命部议,否定了许副都御史的弹劾,并将许三礼降职调用。许三礼又上书弹劾徐乾学安插心腹、横行聚敛、权倾内外等。康熙帝又令许三礼留任,免调用。徐乾学被对手所劾,说他儿子行为不端,并且在康熙二十三年曾诈取进士功名。徐乾学请求解除在京修书的官职,获得批准。此后,徐乾学又告假回乡。 乞归被劾康熙二十九年,徐乾学上书以病乞归。康熙帝给假回籍,褒奖他,命携书回家编辑。赐徐乾学匾额,御书“光焰万丈”。康熙三十年,因徐乾学曾给前任山东巡抚钱钰写信,包庇因加收火耗而处死的罪臣朱敦厚,结果将徐乾学、钱钰一并革职。又因嘉定知县被县民告发,按察使高承诘问出徐乾学的儿子徐树敏私收馈金,罪当论绞刑。康熙帝诏令:戒除以私怨相互报复。他的儿子得以赎罪。又经过二年,徐乾学还有未解决的问题被官员弹劾。交部议,徐乾学已革职,不再议处。 这一时期,徐乾学返回家乡,继续编纂《一统志》及《资治通鉴后编》。在他退休后,仍然不断有人控告他收受贿赂、欺压百姓,他儿子及奴仆有不法行为。由于这些指控,他被夺了爵禄及官衔。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皇帝传谕大学士们:在翰林中选学问超众、卓著而擅长文章的人荐举。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等举荐徐乾学等人。康熙帝下旨召徐乾学还京修书。徐乾学没等圣旨送到,七月十七日(9月6日)就已因病去世了。遗疏及所纂《一统志》呈进,诏下有关部门,恢复原有官衔。徐乾学著作等身。康熙朝钦定官书,十之八、九都是他监修总裁的,被世人看重。死后遗疏,呈进其所纂的《一统志》,可谓撰写终生,死而后已。徐乾学回南方编纂《大清一统志》时,邀请一些当时最著名的学者,到苏州西南太湖的洞庭湖别墅中参与编纂。这些学者中有阎若璩、顾祖禹、胡渭与黄虞稷。徐乾学与这些学者不辞辛劳编纂《大清一统志》。所据资料主要取自徐乾学著名的藏书室“传是楼”。 藏书贻后徐乾学还是个大藏书家。他私家藏书于“传是楼”。此楼藏书甲于康熙一朝,“一时通经学古之士,如阎若璩等亦多集其门”(《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度礼统考》),万斯同《传是楼藏书歌》云:“东海先生性爱书,胸中已贮万卷馀,更向人间搜遗籍,真穷四库盈其庐。”黄宗羲在《传是楼藏书记》中赞扬他说:“世之藏书家未必能读,读者未必能文章,而先生并是三者而能之,非近代藏书家所及。”汪琬撰《传是楼记》,其中说徐氏藏书“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烂然”。江钝翁的“传是楼记”记载:徐先生召集他的子孙们上楼,对他们说:“我拿什么传给你们呢。曾经感慨为人长辈的,每每想传他们后代田地钱财,而子孙未必能累世富有;想要传给金玉珍玩宝贝而子孙们又未必能保住这些宝物;想要传给他们后代园池台榭,歌舞车马的用具而其子孙未必能世世享受娱乐;鉴于以上所言,那么我把什么传给你们呢?”徐乾学用手指着这些书而高高兴兴地笑着说:“所传者唯是矣!”立即命名藏书楼为“传是楼”。此楼藏书目录《传是楼书目》,初印于民国四年(1915),并附有徐秉义的藏书目录《培林堂书目》。 据记载到了徐乾学五世孙,已经隐姓埋名,家败人亡。这位五世孙,13岁就靠受雇抄书,奉养老人。他父亲每餐必喝三盅酒,欠债又怕人骂,就说书狂唱,讨得市人喜欢而不再追索欠钱。父亲死后,母亲有病而这位五世孙自己又瞎了,靠在城隍庙前唱盲词歌,养母糊口。有人问家世,这位五世孙憨笑装聋,惟恐辱没先人。等到他母亲一死,这位五世孙遂投河自尽。 人物轶事徐乾学当时深受康熙皇帝宠爱,专以奖拔读书人,发现人才为己邀名。因此常有人投其所好,在他住的绳匠胡同里租房居住,每待五更时,故意大声读书给他听,以至于当时绳匠胡同的房价高出他处几倍。徐乾学权势极大,虽不亲自主试,但评考官对他言听计从。游说到他门下的人,无不登得科第。一年,有个姓杨的翰林主管顺天乡试,试前,徐乾学让人送去一个名单,指令揭榜之时名单上的“名士数人不可失也”。杨某一数,名单上的人数已尽将榜额占满。榜一发出来,京师大哗,街上到处张贴出匿名揭帖。康熙闻知,亲自过问此事,徐乾学派人曲意逢迎康熙帝说:“大清国初年,将美官授汉人,都不肯接受。如今汉人苦苦营求登科,足见人心归附,应该为此而庆贺。”康熙帝默然,此事竟然平息了。 作品名录编纂《明史》 (奉诏)《大清会典》 (奉诏) 《大清一统志》(奉诏) 《世祖章皇帝圣训》 (奉诏) 1687年 《太宗文皇帝圣训》(奉诏) 1687年 《通志堂经解》 1680年 《鉴古辑览》 《古文渊鉴》 64卷 著述《澹园集》30卷、《憺园集》 36卷、《读礼通考》120卷、《文集》24卷、《外集》4卷、《虞浦集》《词馆集》、《碧山集》、《历代宗庙考》、《舆地备考》、《舆地纪要》、《舆地志》、《资治通鉴后编》184卷、《传是楼宋元板书目》1卷、《传是楼书目》8卷、《教习堂条约》1卷 清史文载徐乾学,字原一,江南昆山人。幼慧,八岁能文。康熙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十一年,副蔡启僔主顺天乡试,拔韩菼於遗卷中,明年魁天下,文体一变。坐副榜未取汉军卷,与启僔并镌秩调用。寻复故官,迁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丁母忧归,乾学父先卒,哀毁三年,丧葬一以礼;及母卒,如之。为读礼通考百二十卷,博采众说,剖析其义。服阕,起故官。充明史总裁官,累迁侍讲学士。 二十三年,乾学弟元文以左都御史降调,其子树声与乾学子树屏并举顺天乡试。上以是科取中南皿卷皆江、浙人,而湖广、江西、福建无一与者,下九卿科道磨勘。树屏等坐斥举人。是年冬,乾学进詹事。二十四年,召试翰詹诸臣,擢乾学第一,与侍读韩菼、编修孙岳颁、侍讲归允肃、编修乔莱等四人并降敕褒奖赏赉。寻直南书房,擢内阁学士,充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时户部郎中色楞额往福建稽察鼓铸,请禁用明代旧钱,尚书科尔坤、余国柱等议如所请。乾学言:“自古皆新旧兼行,以从民便。若设厉禁,恐滋纷扰。”因考自汉至明故事,为议以献。上然之,事遂寝。 诏采购遗书,乾学以宋、元经解、李焘续通鉴长编及唐开元礼,或缮写,或仍古本,综其体要,条列奏进,上称善。时乾学与学士张英日侍左右,凡著作之任,皆以属之。学士例推巡抚,上以二人学问淹通,宜侍从,特谕吏部,遇巡抚缺勿预推。未几,迁礼部侍郎,直讲经筵。朝鲜使臣郑载嵩诉其国王受枉,语悖妄。乾学谓恐长外藩跋扈,劾其使臣失辞不敬,宜责以大义。上见疏,奖,谓有关国体。已而王上疏谢罪。二十六年,迁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二十七年,典会试。 初,明珠当国,势张甚,其党布中外,乾学不能立异同。至是,明珠渐失帝眷,而乾学骤拜左都御史,即劾罢江西巡抚安世鼎,讽诸御史风闻言事,台谏多所**,不避权贵。明珠竟罢相,众皆谓乾学主之。时有南、北党之目,互相抨击。尚书科尔坤、佛伦,明珠党也,乾学遇会议会推,辄与龃龉。总河靳辅奏下河屯田,下九卿会议,乾学偕尚书张玉书言屯田所占民地应归旧业,科尔坤、佛伦勿从。御史陆祖修因劾科尔坤等偏袒河臣,不顾公议,御史郭琇亦劾辅兴屯累民,诏罢辅任。湖广巡抚张汧亦明珠私人,先是命色楞额往谳上荆南道祖泽深婪赃各款,并察汧有无秽迹,色楞额悉为庇隐。御史陈紫芝劾汧贪黩,命副都御史开音布会巡抚于成龙、马齐覆讯,汧、泽深事俱实,复得泽深交结大学士余国柱为嘱色楞额徇庇及汧遣人赴京行贿状,下法司严议。时国柱已为琇劾罢,法司请檄追质讯,并诘汧行贿何人,汧指乾学。上闻,命免国柱质讯,戒勿株连。於是但论汧、泽深、色楞额如律,事遂寝。乾学寻乞罢,疏言:“臣蒙特达之知,感激矢报,苞苴餽遗,一切禁绝。前任湖北巡抚张汧横肆污蔑,缘臣为宪长,拒其币问,是以衔憾诬攀。非圣明在上,是非几至混淆。臣备位卿僚,乃为贪吏诬构,皇上覆载之仁,不加谴责,臣复何颜出入禁廷,有玷清班?伏冀圣慈放归田里。”诏许以原官解任,仍领修书总裁事。 二十八年,元文拜大学士,乾学子树谷考选御史。副都御史许三礼劾乾学:“律身不严,为张汧所引。皇上宽仁,不加谴责,即宜引咎自退,乞命归里。又复优柔系恋,潜住长安。乘修史为名,出入禁廷,与高士奇相为表里。物议沸腾,招摇纳贿。其子树谷不遵成例,朦胧考选御史,明有所恃。独其弟秉义文行兼优,原任礼部尚书熊赐履理学醇儒,乞立即召用,以佐盛治。乾学当逐出史馆,树谷应调部属,以遵成例。”诏乾学复奏,乾学疏辨,乞罢斥归田,并免树谷职。疏皆下部议,坐三礼所劾无实,应镌秩调用。三礼益恚,复列款讦乾学赃罪,帝严斥之,免降调,仍留任。 是年冬,乾学复上疏言:“臣年六十,精神衰耗,祗以受恩深重,依恋徘徊。三礼私怨逞忿,幸圣主洞烛幽隐。臣方寸靡宁,不能复事铅椠。且恐因循居此,更有无端弹射。乞恩终始矜全,俾得保其衰病之身,归省先臣丘陇,庶身心闲暇。原比古人书局自随之义,屏迹编摩,少报万一。”乃许给假回籍,降旨褒嘉,命携书籍即家编辑。二十九年春,陛辞,赐御书“光焰万丈”榜额。未几,两江总督傅腊塔疏劾乾学嘱讬苏州府贡监等请建生祠,复纵其子侄交结巡抚洪之杰,倚势竞利,请敕部严议。语具元文传。上置弗问,而予元文休致。 三十年,山东巡抚佛伦劾潍县知县朱敦厚加收火耗论死,并及乾学尝致书前任巡抚钱鎯庇敦厚。乾学与鎯俱坐是夺职。自是齮龁者不已。嘉定知县闻在上为县民讦告私派,逮狱,阅二年未定谳。按察使高承爵穷诘,在上自承尝餽乾学子树敏金,至事发后追还,因坐树敏罪论绞。会诏戒内外各官私怨报复,树敏得赎罪。三十三年,谕大学士举长於文章学问超卓者,王熙、张玉书等荐乾学与王鸿绪、高士奇,命来京修书。乾学已前卒,遗疏以所纂一统志进,诏下所司,复故官。 诗作选摘【博兴】 我行适青齐,秣马博兴城。城门昼常闭,亭午无人行。 土室筑道周,云是锦秋亭。昔时游赏地,零落存两楹。 潴泽荒蒲稗,严冬结层冰。狐狸窜荆棘,鸱鸦群悲鸣。 入城问父老,叹息谓苦兵。博兴数十户,庐舍悉已倾。 今兹二三载,大守多横征。府帖昨夜下,搜括诸穷氓。 睅目一吼怒,如闻虓虎声。苛政不一端,有土不得耕。 县令贤且惠,蹔乃安其生。不然为盗贼,死重名正轻。 听此策马去,恻怆难为情。 【宿迁】 槲叶从风满路吹,暮秋景色更凄其。残阳城角锺吾国,细雨河边项羽祠。 驻马呼童沽浊酒,下阶携客觅残碑。浮云西北连丰沛,不尽英雄万古思。 【赠友】 十载江湖稳钓矶,跨鞍绝塞欲何依。草荒白帝家难问,瓜熟青门事更非。 述作千秋身未老,悲歌万里客将归。并州风劲霜如雪,送尔离亭泪满衣。 【怀汉槎在狱】 吴郎才笔胜诸昆,多难方知狱吏尊。谁为解骖存国士,可怜一饭困王孙。 蝉吟织室秋声静,剑没丰城夜色昏。闻道龙沙方议谴,圣朝解网有新恩。 【送待御念东先生】 徵书昨岁遣蒲轮,一载君恩许乞身。万里晴空余老鹤,五湖浩荡有潜鳞。 同时祖饯倾名士,到处溪山访异人。却笑汉廷疏广去,赐金夸耀里闾频。 年光日晚客情多,白首尊前发浩歌。天上岁星知曼倩,人闲居士问维摩。 久期汗漫游溟渤,乍喜飞腾谢罻罗。疲马萧条灞陵路,任他醉尉夜相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