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洪河 |
释义 | 基本概况徐洪河是连通三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北调南排、结合通航的多功用河道,河线北起徐州市东郊的京杭大运河(铜山区境),向南流经徐州市睢宁县,至宿迁市泗洪县的顾勒河口入洪泽湖,河道全长187.0公里,其中:徐州市境内河长135.3公里,宿迁市境内河长51.7公里。 徐洪河以调水为主,兼有防洪、排涝、航运等多项功能。2008年,国家将徐洪河列为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调水的复线河道,承担着向华北地区送水的重要任务。徐洪河现为五级航道,特别是徐州市境内的刘集东船闸建成投运后,河道的过往船舶流量日益增加,为京杭大运河航道减轻了压力,并加快了徐州市至洪泽湖之间的物流速度。 历史风采规划背景 1958年,徐洪河的规划构想就被提出来, 1974年汛后,徐州地区正式提出开挖徐洪河,计划将境内的涝水直接排入洪泽湖,在干旱时将洪泽湖水源引进徐州,为徐州的工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水源,其时,江苏省水利厅正搞江水北调工程规划,计划增辟调水新线,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的规模,排水与调水相结合,促进了徐洪河工程付诸实施。1976年至1979年,徐州地区组织民力在泗洪、宿迁、睢宁、邳州境内开挖河道91公里,1980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缓建。 1986年至1989年,连续几次大旱给徐州市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特别是1988年特大干旱,虽然抽引江水5亿立方米接济徐州,但全市受旱面积仍然达到35万公顷,粮食减产4亿公斤,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徐州市决定增辟水源,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随后,徐洪河续建工程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批复,工程项目包括继续开挖沙集以北干河26公里,拓宽疏浚房亭河67公里,沿线新建和改造沙集、刘集、单集、大庙4座抽水站和废黄河沿线配套工程。 30万民工会战徐洪河工地 1990年3月7日,徐洪河续建工程在铜山县大庙镇枢纽工地开工,其它续建工程也正式拉开帷幕,同年11月初,徐州地区组织30万民工利用冬闲时间参加徐洪河工程大会战,现在中国徐州网任职的蔡冬青当年参与了工程施工的报道工作,他对当年的壮观场面记忆犹新:“一望无际的工地上,数万人齐聚在这里,全是壮劳力,到处是红旗飘飘,人声鼎沸,虽是寒冬腊月,但工地上的气氛异常热烈” 。很多参加过当年徐洪河工程大会战的人至今仍然记得那个难忘的冬天,即使是在下雪的夜晚,田野里白茫茫一片,工地上却留不住一点雪的痕迹,在灯火通明的徐洪河工地上,人们从早晨一直忙碌到深夜。 1990年冬天,参加工程会战的主要是邳州市和铜山县的民工,工程指挥部设在铜山大许,据资料显示,当年两县共投入民工30余万人,手扶拖拉机2万台,平板车6万辆会战徐洪河。30万人吃住在工地,集中会战。当年工程11月初开工,12月中旬结束,共完成土方1265万立方米。 1991年9月初,徐洪河工程继续推进,这一年,工程指挥部设在睢宁县刘圩乡,参加施工的县市有新沂、邳州、沛县、丰县、睢宁、铜山等6县(市),与上一年施工相比,这一次更多地采用了机械化施工,这也是徐州市首次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机械化施工,这次施工至1992年1月中旬基本完成。 1992年,徐州境内的徐洪河龙头工程—沙集枢纽工程竣工后,徐洪河续建工程宣告全部完成,在随后的几年里,徐州市又陆续对徐洪河实施了一些小规模的建设工程。 徐洪河已成“运河” 徐洪河经过15年的间断性建设,于1991年年底全线贯通(通水、通航),航道为5级通航水域,该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工程,以调水为主,结合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尤其是从2006年12月26日,徐洪河刘集船闸建成后,河道的航运能力大幅增强,有效地发挥了苏北运河分流的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北复线运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