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诗

作品原文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岩寺藏春长不夏①,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②,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③。

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④。

作品注释

①藏春长不夏:指气温适度,只象春天,没有夏天的炎热。

②山阴:大山的阴影。川光:平地上的阳光。

③秋毫: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④遣:使、让。

作品译文

岩间的寺庙仿佛藏着春天炎夏迟迟不到来,江上的花儿在太阳的映照下比桃花还要明艳。

山的阴影映进屋里平地上的阳光也显得暗谈了,树林的凉气也被炎热蒸发飘浮在空中。

树的年龄再老又怎能知道岁月的变迁,溪水清澈确实可以映照秋毫。

只要遇到美景都要及时游乐,莫让风霜染白了鬓毛。

作品简析

这首诗写南庵寺的景色,但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寓情于景的特点。对南庵寺的景物描写,着力于“光”的感觉,寺庙幽深即使是夏天也感觉不到炎热、花儿的明艳、山的阴影等等,通过视觉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而在诗的五、六、七、八句中作者由景生情,感慨岁月的变迁,溪水之明察秋毫,这种感叹与作者的遭遇联系起来看,显得更加深沉,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作者最后提出“但逢佳境须行乐”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更反映出他被贬后的心境。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