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城街道办 |
释义 | 徐城街道为徐闻县政府所在地,下辖龙尾、向阳、木棉树、南门塘、华建、大糖、附城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西门、北门、何宅寮3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徐闻县署从麻鞋村迁于此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历史沿革徐城街道办,古称宾朴村。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徐闻县署从麻鞋村迁于此。因建有古城垣,又历为徐闻县县署驻地,故后称徐城。明代,此地隶属县仁政乡。清代,设典史署(驻县城),领大乡7个。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20年(1931年)设龙华镇,属徐一区(也称中区),下领保7个;民国30年(1941年)裁区后,改称附城镇,为县辖镇,下领保8个。建国后,1950年5月属徐一区,为第一行政村;1953年12月,复称附城镇,为区辖镇;1957年4月撤区并乡后,仍设附城镇,为县直辖,下领高级合作社12个;1958年3 月,改称在城镇;1959年2月成立在城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徐城镇。2006年改称徐城街道办至今。 地理位置徐城街道办位于东经110°10′,北纬20°20′。南连海安镇,北同城北乡接壤,东西南与南山镇毗邻。城区面积4.9平方公里,全镇面积16.6平方公里;有耕地3278亩。 徐城街道办地形属低丘台地,地势平坦,土类为砖红壤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霜雪,四季如春,年均日照2106小时,年均气温23.2℃,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2.2℃。年均雨量1364毫米。东有大水桥水库,水资源较丰富。 城区规划徐城街道办为县政府所在地,下辖龙尾、向阳、木棉树、南门塘、华建、大糖、附城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西门、北门、何宅寮3个村民委员会。2002年底,城区面积(含在城机关)4.9平方公 里。城区现有主要道路45条,总长41多公里。2001年投资800万元进行136工程建设,改造主道人行道48000平方米,改造路灯6公里。有年供水量288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小型水力 发电站和11万伏变电站各1座。城区绿化面积15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30公顷,绿化率91%,绿化覆盖面积率50%,符合省达标标准。城区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交通设施徐城是雷州半岛南端的交通枢纽。207 国道贯穿城区中心,南通海安渡过琼州海峡,即达海口市;北可直通湛江、广州、深圳、珠海等市,西线与南宁、桂林等地相通。徐城又是徐闻县交通中心,与各乡镇均有公路贯通,陆路交通十分方便。徐城日均车辆流量达2000辆次,日均客流量达1万多人次 。城内设有汽车站3个,运输单位(包括联合体)共65家,其中国营1家,集体2家,个体62家 。有货运汽车95辆,客运汽车185辆,摩托车1250辆。 产业规模徐城街道办工业企业210多家,拥有冶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缝纫、皮革、造纸、文教用品等10多个门类。农业 ,以种植水稻、糖蔗、番薯、花生、蔬菜、芒果、菠萝为主。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45.4%;林业占农业总产值的0.5%;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33.7%;副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9.3%;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1%。商业贸易兴旺,市场繁荣,全镇商贸专业市场6个,总面积26000多平方米,是全县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 配套建设徐城街道办下属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在校学生8500人;另有县属中学 4所, 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各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0000多人。全镇适龄儿童 入学率达99.1%。全城娱乐场所50多处,其中影剧院2座,卡拉OK厅50间,图书馆1间,公园2座,综合娱乐场所6处,体育场1个。有医院3间,保健院1 间,防疫站1个。文物古迹主要有贵生书院、登云塔、孔庙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