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秀山民歌 |
释义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民歌的海洋,其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享誉神州。秀山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息息相连,他们通过自己编制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他们的感情,美化生活,记录历史。秀山民歌的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节奏和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等的运用都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抢救、保护秀山民歌,对湘、黔边区民歌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可资借鉴的价值。 秀山民歌 秀山位于渝、湘、黔三省(市)结合部,是渝东南门户,史称“小成都”,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人口65万。秀山历史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异彩纷呈。其中,秀山民歌就是秀山地区最具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秀山享有“中国民歌之乡”之美誉。 秀山民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比秀山花灯的历史还要悠久。它起源于上古,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随着汉民族的迁入,与本地土著民族相融合,促进了秀山民歌的发展。2008年,秀山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秀山是山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其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黄杨扁担》、《一把菜籽》享誉神州。秀山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通过自己编制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衷肠,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幸福,同时也用民歌抒发他们的情感,美化生活,记录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