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熊亮 |
释义 | 姓名:熊 亮职称:主治医生 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妇幼中心主治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内科在职研究生,为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传统医学会理事。在三甲医院从事儿科工作十余年,工作之余从事医学研究并获得卓越成果,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10篇,其中的两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绘本大师熊亮。中国知名原创绘本大师。创作过《京剧猫》、《野孩子》、《南瓜和尚南瓜庙》《小石狮》》《兔儿爷》等作品,作品获台湾开卷最佳童书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熊亮是个自学成才的典型,没有读专业,没有读过大学。但在国内原创绘本界,他是大家见到都会叫“老师”并想要讨教经验的人。《京剧猫》、《野孩子》、《南瓜和尚南瓜庙》等等,浏览网上能看到的熊亮的儿童绘本,你会注意到是中国风的、禅意的,甚至是有点怪异的。熊亮自己也说自己的风格是怪异的,出格的,但孩子们确实是喜欢这些绘本的。 熊亮一开始是做成人绘本的,而且是比较灰暗的绘本,比如卡夫卡。让他开始做儿童绘本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有了女儿,想要给自己的孩子做绘本看,从女儿出生起做儿童绘本到现在已经是9年了。但熊亮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儿童绘本家,他没有放弃其他绘本的创作,他说儿童绘本不见得每个时期都是他创作的重点。 很多人问起他,从成人绘本到儿童绘本,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每个人去学校读书,都应该去学老师最擅长的,而不是老师不擅长的别处学来的内容。因此,绘本应该传递传递艺术家内心的看法,把艺术家内心的擅长的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看,然后用简单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他没有为了要特意做给孩子看,去编一些简单的内容去适应孩子,做绘本坚持始终表达他本人内心的想法。 对于自己的绘本绘画风格属于比较怪异,他说“我也觉得奇怪,日常生活中我其实比较温和”,一个人在生活中照顾社会规矩,就会有很正常的个性,但创作时完全独立,不受外界的影响,会更多的按自己的本性做事,做的比较独特。创作也直接,做人也直接,创作鬼怪,不意味着做人鬼怪。 不是科班出身常常被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觉得个人经验不适合所有孩子,但特意提到一定要给纯粹的画室。他父母比较宽松,帮他从图书馆借任何他想看的书,还让他拥有自己独立的画室。他没有对父母要求有个画室,父母看到他一直喜欢画画,总在家里的饭桌上画画,就说刚好有个阁楼,你去画吧。从此,画室的门关上,父母不窥探他在画什么,也不去跟亲友炫耀。他认为正是有了这个独立的画室,让他十几年时间有完全独立的空间自己跟自己对话,可能是浪费时间但也会丰富想象力,给了他最大的帮助。 熊亮说自己画画的兴趣父母没有刻意引导,是自己从小就喜欢画,幼儿园老师就觉得他很会画画,找一些画书给他看,他当时已经觉得太简单“我都会画啊”。在课桌上画,也乐于画给别人看,但一直都没有人指导过,创作完全按自己的意思,可以自由自在的画。 孩子画画是会受外界影响,常常会听到“你画一个我看看”这样的邀请,当然也会受到表扬。有的孩子需要专业长期的训练会有很好的画工,但熊亮自己成才的经历是自由发挥,谈到这里他笑道“我太自觉了,完全是自己喜欢。”所以即使现在看到身边的朋友送孩子学美术,他自己却并不教女儿学画画,不刻意去培养她的绘画兴趣,看她自己喜欢与否,不逼她去学。 现在的人都忘了小时候的感觉,长大做童书,是因为记得童年的感觉。熊亮对小时候的状态状态记得很牢。他说比较成熟的绘本作家,从来没想过不做自己,他们本身有纯真性,做这些很自然。本身不纯真的人,蹲下来跟小孩交流,了解孩子的心态角度,也做不出好内容。他画很灰暗的东西无法出版,但是他还是觉得很有趣。每个人观察的视角不一样,或者他涉及的角度是灰暗的,但不代表他是灰暗的,只是观察到的东西不一样。他说“喜欢黑色电影或音乐的年轻人,其实生活中比较单纯,或者是相对单纯。” 还是那句话做绘本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有一点需要注意,做自己觉得有价值有趣的东西,但语言上一定不要过于抽象。生活中生活体验童真,自然生活就好,28岁才创作,之前做外贸工艺品都是为了挣钱,所以现在才能体会一个生活中的人怎么想,不能一开始就创作。纯为了创作而创作,作品反而没有生命力。 他坦言自己不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人,我的故事很出格,本人不是出格的人。所以故事吸引孩子们,但生活里并非很有趣的人。但是跟女儿相处的就是非常好,完全没有压力,完全不给压力,女儿觉得非常好。太太觉得太宽松,偶尔会说你该教女儿点东西,比如该教画画,熊亮觉得平常女儿看到自己画画就很好,潜移默化的就可以了。 熊亮的女儿已经9岁多了,也是个从小伴着书长大的孩子,阅读会给孩子的影响,不用马上要求有什么改变,看好的东西会让孩子不一样,平时看不出来,看好的东西长大就行。当她会选择,她有时并不选熊亮的绘本,熊亮也觉得正常,承认有些书是比自己的书更有吸引力。 熊亮跟女儿一起创办小石头剧院,带女儿到沙漠、河滩或者随便什么地方,捡些小石头,然后就画个脸谱什么的,比脸谱有趣的是,培养这样一个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认识事物的习惯。小时候给孩子自然有丰富细节的东西,比如小石子图案花纹,比什么玩具都好,对审美和思维都非常好。 有新的绘本出来,熊亮也先给自己的女儿,先念一遍故事,她最喜欢的是熊亮最新的故事,这是完全写给成人看的故事。熊亮觉得孩子们到了4年级或更大点就没阅读障碍,什么都可以看了。无论是什么故事,可能会有画面、语言文字上的不同,讲的方式的不同,但故事的核心孩子是能理解的。所以一个画家自己写故事时,可能会有很深入的想法,但一定会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度就越少,必须讲的量少,因此给儿童的绘本的语言要更简练。 熊亮觉得写小故事,有想象力的故事是他的特长,因此最初的灵感瞬间闪现并不难,会自己冒出来,但还是需要加上自己的经验,加上一些想象,不断的丰富故事,完成整个故事的过程是漫长的。熊亮做童书的灵感并不是来自女儿,他觉得大家侧重不一样,有的作者注意孩子,用孩子的经历来做内容,他也会考虑孩子,但他会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做儿童书,首先创作本身要有趣,他没有特意积累跟孩子接触的经验,基本上总是用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每天觉得孩子好玩,孩子会觉得无聊,你自己好玩,孩子才喜欢。 熊亮小时候画中国画,所以他的儿童绘本视觉美感,造型上偏中国,可想法上受传统影响少,因为他觉得中国传统没有儿童文学。孩子们从小学的东西就是大人的,以考试为目的,遇到风景美的地方就想到做官不顺,这些都太成人。做儿童绘本,必须回到纯真,去掉传统,用纯真的形式,表现文化里的有趣的部分,传统的本质是好的有趣的,但一定要去掉功利部分,不用老的故事结构解读。 孩子会看不懂,不理解?熊亮不担心这一点,绘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重新剖析,重新认识,不是故事庸常,是重新做,他觉得再复杂的东西也能被理解,孩子如果会不懂可能是他做的不好,要尽量把故事里好玩的东西做出来。他自认不是特别要求尽善尽美,会要求另外的东西,要求特别的,表现出普遍人性的内容,而不是传统的人性。 熊亮做的绘本跟现实的教育体系有点格格不入,他却没让这个影响女儿,觉得女儿需要从学校这个小社会学到社会关系,可是课堂上学的知识比如语文还是没用的。他不希望女儿跟她走同样的路,女儿很适应学校,学习很好,没有人逼她也能喜欢学校,熊亮很支持。虽然他会反对这个反对那个,但觉得女儿将来不能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对于中国的绘本行业,熊亮说自己估计错了,他早做了十五年,十年前他以为儿童绘本会在5年后就成长起来。但他还是有信心的,他认为绘本的意识已经起来,现在的年轻人素质也高了,已经很能接受绘本,5年后当这批年轻人开始有了孩子,绘本的在中国兴盛起来是可以预见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