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熊佛西楼 |
释义 | 熊佛西楼被誉为“上海高校十大民族文化博物馆”之一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博物馆于2008年迁到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里的熊佛西楼。熊佛西楼,是以上戏第一任院长熊佛西命名的建筑,它不仅代表了对著名戏剧家熊佛西的怀念,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象征。(戏曲博物馆原来位于上戏莲花路校区) 中文名:熊佛西楼 外文名:Xiong Foxi Tower 建造年份:1936年 建筑类型:外廊式建筑 保护级别: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批 次: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区 域: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630号 简介名字来源在上海市高等院校的知名建筑中,上海戏剧学院的熊佛西楼(华山路630号)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去处。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似乎不怎么起眼的建筑,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意味故事,值得你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熊佛西楼名字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上海戏剧学院的第一位校长——熊佛西先生。熊佛西(1900~1965 )是现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新兴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原名熊福禧,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文明戏表演。1920 年考入燕京大学,不久加入民众戏剧社,提倡学校戏剧运动。燕大毕业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戏剧,1926 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到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任主任,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戏剧人才。熊佛西长期从事戏剧教育工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戏剧青年,为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贡献。建造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熊佛西楼是上戏的“老人”,见证了上戏的历史。那时它并不叫熊佛西楼,而是德国华侨在上海的一个乡村俱乐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强行占据了德国人在上海原迈尔西爱路(今天的茂名南路58号)建造的乡村俱乐部,平时喜欢休闲聚会的德国人,无奈之下只好在沪西的美丽园中又重新修建一座乡村俱乐部!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在这个乡村俱乐部成立,当时由熊老先生担任校长,后来该楼就被命名为熊佛西楼,不久它成了当时远东地区最早最大的录音棚。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建筑正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大量的留洋建筑师从国外回来登上了国内早期的建筑舞台,当时的很多建筑融合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特点,而熊佛西楼就是其中代表。它既不具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的性格特征,也不属于粗犷、张扬、个性十足的建筑。它的美学手段不是炫耀、喧闹的,而是含蓄、宁静的。它如同一杯好酒,在细细欣赏之下,你会发觉它的体量与线条的比例关系是如此和谐。熊佛西楼的正前方是一片草地,右边与另一片草皮隔路相连,左边是上戏著名的新实验空间,后面则是一栋现代型红色建筑,熊佛西楼地处中间,凭借自己的空间关系融合了四周各不相同的一切。 历史价值熊佛西楼不仅代表了对知名戏剧家的感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象征。它不仅承载了才女张爱玲的踌躇,更使莘莘学子开始了追梦的航程。 在这幢楼里,还蕴含着另外一个浪漫的故事,楼里楼外曾经留下了一代才女张爱玲踯躅、感伤的脚步,蕴藏了她人生无尽的悲凄。很多人认为在《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这些张爱玲的惊世之作中,似乎就蕴藏着该楼的倩影!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后,熊佛西楼遭受了很多创伤,1999 年,上戏按建筑原样对其进行了恢复与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现在很多古建筑被破坏殆尽、保护不当的情形下,上戏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人文曾经的德国乡村俱乐部从上海戏剧学院延安路校门进去,很容易就能找到熊佛西楼,就是旧时的德国乡村俱乐部。一战后法国人强行占据了德国人在上海原迈尔西爱路(今天的茂名南路58 号)建造的乡村俱乐部,平时喜欢休闲聚会的德国人,无奈之下只好在沪西的美丽园中又重新修建一座乡村俱乐部。俱乐部建于1903年,占地3亩多,里面设有一幢两层的德国小洋房,方方正正绕有构架严密、贵气的外廊。楼里设有会客厅、女宾室、休息室、舞厅、餐厅、弹子房等等,花园里还修了10多个网球场、草地滚球场。1910年,德国人又在这里建起了露天溜冰场。后来戏剧学院盖剧场挖出了一个游泳池,也是这时期德国人的杰作。 上戏历史的记忆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就在这个乡村俱乐部成立,熊佛西楼名字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上戏的第一位校长———熊佛西先生,后来被命名为熊佛西楼,不久还成了当时远东地区最早最大的录音棚。如今已经很少有本校学生知道它原本的来历,只知道这幢貌似严谨的方楼曾是校务办公之地以及借道具服装的部门,想到道具、服装,似乎这才稍有几分娱乐的意思,但怎么也没想到,如此沉静的一座房子,曾经是热闹一时的德国乡村俱乐部,更想不到这是张爱玲与爱人约会的场所。据说,胡兰成居住的美丽园与戏剧学院仅一墙之隔,所以他们当年经常会约在这里会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