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兄友弟恭 |
释义 | 成语发音: xiōng yǒu dì gōng 成语释义: 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成语出处: 《史记·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 此外著名耽美作家蓝淋《兄友弟恭》(兄有弟攻). 孔子 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 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治家篇之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应用1夫风化①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 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 义而妇陵②,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③,非训导之所移也。 【译文】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前人影响后人。因此,父亲不慈爱, 子女就不会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 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倔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 就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可加以改变 的。 【注释】 ①风化,教育感化。 ②陵:通“凌”,侵侮。 ③摄:通慑,使人惧。 【评语】 应用2教育感化,上行下效。因此,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为人师长者, 应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唯此,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即为兄友弟恭。 南怀谨说: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意为:父亲不慈祥,那么它的儿子肯定不孝顺他哥哥不友好,他的弟弟就不恭敬他丈夫不仁义,他的妻子就不会顺从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