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兄弟会 |
释义 | “兄弟会”的入会采取自愿的原则,入会的门槛是要以交会费为前提,在它还不被人问津的初始期,仅仅是学生们用来私下褒贬自己老师的秘密小集会。也曾以讨论学术为主题。而今演变成一种扩张人脉,有的还演变成男女放荡形骸的公关场所。 简介美国大学的兄弟会fraternity(姊妹会sorority)是一种学生社团,通常都会用1~3个希腊字母来代表一个兄弟会的名字(比如说ΓΨΦ)。兄弟会不是强迫性的,所以学生不一定要参加,但是参加兄弟会是一种扩张人脉的捷径。加入兄弟会要缴交会费,兄弟会会办很多party,只要是会员都可参加,但是当你是菜鸟(刚入会)时,会被老鸟整~ “fraternity”和“sorority”两词(来自拉丁词frater和soror,分别代表‘兄弟’和‘姐妹’)可以用来形容许多社会或慈善性质的组织,如“名流俱乐部”、“厄普西隆·西格玛·阿尔法”、“翻转国际”和“圣地人”等。在美国和加拿大,“兄弟会”和“姐妹会”通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的社团组织。 加入兄弟会或者姐妹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有可以和兄弟姐妹们住在同一栋公寓里。许多希腊组织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边有属于自己的公寓,各个不同年级的兄弟们可以生活在一起。当然他们会物尽其用,公寓不仅用来住,也是召开派对的绝佳场所。 有些兄弟姐妹会对新人会有学术成绩上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组织都要求加入者“表忠心”。那么怎么样才能显示你想要加入的决心和对组织的忠心呢?去完成组织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内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撑来证明自己的决心,我记得有个兄弟会的入会任务是要新人连续几天都穿着脏的不行的衣服在校园里逛(可能乞丐都比他穿得干净吧),这不仅是对这个新人的惩罚,也是对他的室友,同学,教授和任何与他有接触的人的惩罚(因为恶臭难挡啊!)。在经过这样严厉的考核和折磨之后加入组织,会让你更加珍惜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这就是他们的用意吧。 南海中学兄弟会2011年由山西太原南海中学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娱乐社团名为“兄弟会”,兄弟会本着:和平自由、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精神,力求创新发展,并不断壮大着。现在兄弟会已经吸取其他组织的经验,发展了许多部门,并多次举办活动。 兄弟会介绍这是全美性的终身组织,常常是身份地位资产显赫的富贵子女所在,成员大多长相不错,作风时尚而成为青年们的追求,很多学生甚至不管学业只想入会,每月需交纳上百美元的会费,而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内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撑来证明自己的决心,他们时常举行party,常常和性,酗酒,毒品联系在一起,毕业后,协会是一张覆盖全美的关系网,对于找工作,打官司有偏袒性,成员往往有暴力倾向等等,而美国总统布什也是其成员之一 毕达哥拉斯兄弟会毕达哥拉斯学派追求知识本身,而不是它的利益,这个态度可以很好的他的兄弟会的箴言来证明: 数字是前进的阶梯,而不是金钱的筹码。(A figure and a step onward, Not a figure and a florin.) 夜探达特茅斯兄弟会 —— 曾子墨我的室友Lisa是个彻头彻尾的Party Animal(派对动物)。在她的屡屡盛情邀请下,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跟随她一起走进了兄弟会,参加每个周末夜晚都会在那里如期举行的疯狂Party。 兄弟会(Fraternity)和姐妹会(Sorority)是美国大学里的学生社团,名字由希腊字母组成,比如Alpha ChiAlpha或者Kappa KappaKappa。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兄弟会”几乎可以和精英俱乐部划等号。众多的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大学期间,都曾经是兄弟会的成员。 一如其他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也有20多个兄弟会和姐妹会。超过40%的男生和接近30%的女生都参与其中。 那天晚上,Lisa带我去的那家兄弟会名字叫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还没走近那幢三层的白房子,我就已经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声。迈进大门,一层是乱糟糟的客厅,二、三层据说是兄弟会成员的卧室。只有门厅处古老的木地板被地下传来的噪音震得嗡嗡作响,很显然,地下室才是兄弟会的Party所在。 沿着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的楼梯,我和Lisa艰难地走向地下室。空气中,酒精、汗水混杂着呕吐味道的恶臭扑面而来,我捂着鼻子,几乎窒息。 地下室的面积不算太大,却像压缩罐头一样挤满了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瓶啤酒,随着音乐左摇右摆,借着酩酊大醉高声吵闹,又或者是和身边同样醉醺醺的女生大肆调情。那副情景,很有些古希腊遗风。 Lisa像回到家一样,随手抓起两瓶啤酒,将其中一瓶塞给我,一边亲热地和那些老资格的“派对动物”又搂又抱高声尖叫地打招呼,一边把我介绍给大家。不知道是因为“子墨”的发音太奇特,还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嘈杂,任凭我贴在他们的耳边大声叫喊,Lisa的朋友们始终都说不清我的名字。其中一个南方口音的男孩还和我开玩笑,说有一个啤酒品牌叫Zima,不如从此就叫我Zima,而不是Zimo。 从名字都能联想到啤酒,难怪有人说,没有了酒精的兄弟会就不再是兄弟会了。 可想而知,这样的Party让来自古老东方的我意兴阑珊。一个多小时后,我独自逃离了。初冬午夜的校园里,不时有酩酊大醉的学生歪斜着走过,大声叫喊着,为冰冷的空气增添了一丝热度。我深深地呼吸,空气冷得刺骨,却透着清新。看来,我是注定要成为校园里此时此刻少有的清醒之人了! 而那次夜探兄弟会,也成为了大学4年里我唯一一次走进兄弟会地下室的难忘经历。 不过,Lisa还是一如既往,在每个周末花枝照展地奔向各个兄弟会,不到凌晨三四点决不撤离。她常常为我的保守感到惋惜,就像今天,我为不能吃辣椒的人们感到惋惜一样:天底下最好的美味怎么能就这么错过呢? 其实,很多美国学生都和Lisa一样,认为参加兄弟会、姐妹会是走向成熟和拓展交际的必修课,否则,就不会被同辈所接受,也不会被视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或女人。 1997年冬天,作为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员,我和几个达特茅斯校友一起回到母校去招聘毕业生。同行的Andrew和John是我在公司最铁的哥们儿,还恰巧曾经是同一个兄弟会的成员。陪伴他们故地重游,5年后,我又一次走进了兄弟会的地下室。 不是周末,地下室空旷,冷清,虽然不那么刺鼻,却依旧弥漫着曾经令我窒息的气味。 Andrew和John望着不曾改变的家具和摆设,回忆起多年前他们为了加入兄弟会,不惜种种代价做出的疯狂举动。 几乎每个学期,兄弟会都有Fraternity Rush,也就是招收新会员。在严格的挑选过程中和神秘的入会仪式上,新会员免不了遭受老会员的“折磨”,被迫灌下几加仑的水,或是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裸奔…… 被别人捉弄过、也捉弄过别人的Andrew和John拉着我玩起了乒乓球。作为兄弟会里最流行的游戏之一,这里的乒乓规则和我们熟悉的比赛规则大不相同:弧圈球拉得再刁钻,大力抽球再凶猛,一律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球网的两侧各摆放了一个纸杯,里面盛满了啤酒,只有将小小的乒乓球精确地打入对方那侧的啤酒杯内,才算赢得了比赛。而输球的那一方,自然要灌下整杯啤酒,以此作为惩罚。 也许是我渐渐熟悉了美国文化,也许是投资银行的工作让我和身边的同事不分国籍不分你我地打成了一片,大学时从不肯挥拍上阵的我,居然兴致盎然地与他俩玩起了乒乓游戏。当然,前提是如果我输了,只需要喝下半杯啤酒。 那天,酒精第一次在我身体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恍惚之中,我好像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让Lisa流连忘返。只不过,我的领悟和理解迟到了整整5年。 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al—Ikhwan al—Muslimun) 埃及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者的宗教政治组织。1928年3月,由伊斯兰教苏菲派思想家哈桑·班纳(1906~1949)创建于伊斯梅利亚城。初名为“班纳运动”,后改名为“穆斯林兄弟会”,意为坚持伊斯兰原旨教义,为实现伊斯兰使命而奋斗的兄弟。该组织建立初期为纯宗教组织,后发展为宗教政治组织。其基本政治纲领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指导原则,恢复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反对埃及社会的世俗化和西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消除伊斯兰国家的等级差别,实行伊斯兰教法,恢复哈里发制度,建立泛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班纳在解释该组织的宗旨时称:穆斯林兄弟会是现代主义的运动;逊尼派的道路;苏菲主义的真理;政治的机构;科学文化的协会;体育的团体;经济的公司;社会生活的理想。其行动口号是:“安拉是我们的目的,先知是我们的领袖,《古兰经》是我们的法典,吉哈德是我们的战斗,为目的而牺牲是我们的理想”。兄弟会的领导人称“总指导”,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为“指导局”,负责组织、宣传、教育等工作。设有“创建委员会”,是协商机构,其成员为兄弟会的元老。还建有军事性质的“秘密机构”,对其成员进行军事训练。兄弟会的成员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由政府职员、大学生、军人、工人、农民、商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员组成。会员的条件是:具备“良好品德和宗教修养”、“完全服从和执行兄弟会的纲领和行动计划”、 “保守秘密”、“签名注册并缴纳会费”者才能入会。兄弟会成员分为4个等级,即助理兄弟(拥护者)、正式兄弟(正式履行手续入会者)、行动兄弟(参加各种实际行动者)和圣战者兄弟。该组织建立后发展迅速,40年代在埃及国内拥有约50万积极会员,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苏丹,西亚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南亚的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等国,都建有穆斯林兄弟会的分会,成为一个泛伊斯兰的宗教政治团体。该组织在埃及全国各地建有大批清真寺、宗教学校和伊斯兰俱乐部,办有商业、实业公司等。出版的宗教及政治刊物有《警告》、《路标》、《呼声》、《笃信》、《伊斯兰文选》等。 穆斯林兄弟会初建时,其成员由6名在英国军营中的穆斯林职员组成。主要活动是用“博爱结识”的方式,宣传伊斯兰教义,反对殖民主义统治。1932年哈桑·班纳将总部由伊斯梅利亚迁往开罗,后在埃及各地建立了50多个分会。1933年建立了领导机构,选举班纳为“总指导”。1935~1939年,确定了组织原则和政治纲领,完善了组织机构,成为宗教政治组织。1936年曾致书法鲁克国王,要求按伊斯兰原教旨进行政治、宗教改革,宣称伊斯兰教是造就强大民族的根基。到1947年兄弟会得到迅速发展,其军事“秘密机构”成员就达7.5万人。1948年12月内阁总理诺克拉西宣布解散兄弟会,封闭其总部。不久“秘密机构”成员暗杀了诺克拉西。1949年2月哈桑·班纳被当局情报机构暗杀,哈桑·哈蒂比继任兄弟会总指导,继续进行反对法鲁克王朝的斗争。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利用兄弟会的力量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后兄弟会因对权力分配不满改而反对纳赛尔政权。1954年1月纳赛尔宣布解散穆斯林兄弟会,逮捕哈桑·哈蒂比等430人,兄弟会被迫转入地下,由阿卜杜拉·奥达任总指导。同年10月,兄弟会因参与图谋杀害纳赛尔事件,遭到当局大规模镇压,哈桑·哈蒂比、泰勒迈萨尼为首的1200多人被判徒刑。兄弟会在赛义德·卡塔布的领导下秘密恢复组织,进行宣传活动。萨达特执政后,该组织对其执行反对苏联干涉埃及内政及改善同沙特阿拉伯关系政策表示支持。萨达特也对该组织采取缓和政策,释放了哈桑·哈蒂比为首的全体兄弟会在押犯,允许他们以半公开方式恢复活动。兄弟会在欧麦尔·泰勒迈萨尼的领导下恢复发展组织。1976年4月,该组织前总书记阿布德·哈基姆·阿布丁在沙特阿拉伯流亡22年回国后,又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组织,使其力量壮大。1972年该组织公开反对萨达特同以色列媾和。自1979年1月起,穆斯林兄弟会派生出“伊斯兰集团”、“真主的战士”、“圣战组织”、“赎罪和迁徙”等派别。这些派别组织中的激进派反对政府世俗化的改革措施,指责一切当权者为“叛教者”,声言“推翻萨达特政府”,恢复早期伊斯兰体制,主张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1981年9月,萨达特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宁”为由,下令取缔该组织的刊物《呼声》,并对4万多所清真寺实行国家监督,同时逮捕该组织的800名骨干分子,其中包括主要领导人欧麦尔,泰勒迈萨尼和希勒米·加扎里。埃及官方称,1981年10月6日,兄弟会的极端分子参与杀害了总统萨达特。穆巴拉克执政后,为稳定政局,一方面对兄弟会的极端分子采取镇压措施,另一方面释放了温和派的领导人泰勒迈萨尼。1987年4月,穆斯林兄弟会联合另外两个反对党参加议会选举,一举获得60多个席位,成为“最主要的反对派势力”。 (杨克礼) 中国兄弟会2000年于上海由独身男性们建立而起的业余社团最初称为“独身兄弟会”,中国社会制度在不断开放,也开始逐步扩展开来,2001年一年就发展到十几所城市,并藉由网络向全国化发展。最初的会员招收制度仅限定于30岁以下未婚、离异男性,是纯粹化的男性社团。但随着参与发展的各城市社团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独身的定义越来越与其定义背道而驰。 于2005年开始大规模针对中国青年独身男女问题试运行各种类型聚会、联谊会、庆祝会等等,并招收女性会员,受到了很多城市独身男女们的好评,同时响应青年男女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008年之际更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针对独身男女问题而存在的社团组织,并被众多会员们称为:“中国兄弟会” Nod兄弟会Nod兄弟会是虚构的组织,是 PC游戏《命令与征服》中的其中一个全球性政治军事秘密组织。 是the Brotherhood of Nod的缩写 出现在游戏《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系列”中的组织 第一代Nod 创立时间:据记载:Nod兄弟会创立于公元1800年 。在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系列中扮演秘密恐怖组织的角色。 宗旨 传播、利用泰伯利亚矿物。创造可怕的未来。 意识形态 铁血锻造和平!(Peace through power!) 领袖:凯恩(Kane,与《圣经》中亚当之子该隐谐音,《命令与征服4》透露该隐正是其真面目。) 运作部门 全球各地包括经济、军事、宗教、政治等部门。 经济力量 十分可观,早在20世纪末期可运用资金已经高达2552亿美金 政治力量 由全球绝大多数处于苦难中的红、黄区人民支持。 兄弟会的成就 向世界介绍了泰伯利亚,颠覆GDI的暴政,先知凯恩升天。 古老社团之一 兄弟会白色鸢尾花结合了P.S.的缩写,那是兄弟会的正式图样。是他们的徽记,他们的标志。 他们自称为锡安会(Prieuré de Sion),英文是Priory of Sion。 他们的基地在法国,他们是世上仍残留的最古老的秘密社团之一! 这个盟会的会员包括了某些历史上最有文化修养的人:比方波提且利、牛顿爵士、大文豪雨果以及莱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在1510到1519年间领导过这个社团,担任这个兄弟会的会长。 锡安会是最崇拜女神的异教教派。据一般了解,他们是某个古代秘密的守护者。这个秘密让他们的权力巨大无比。 1099年,一位法兰克人的国王,名叫布庸的戈德弗瓦,他攻下了耶路撒冷之后,随即在此城创建了锡安会。 同名电影基本信息影片类型: 喜剧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MPAA评级: Rated R for strong crude and sexual content, nudity and language throughout. 级别: USA:R (certificate #45589) 制作成本: $1,000,000/estimated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Duffy 兰迪·韦恩/Randy Wayne Mac 雅布·道普莱斯/Jareb Dauplaise Adriana 卡洛琳·德阿莫/Caroline D'Amore Herself 杰西·简 Kelly Lauren C. Mayhew Stripper Aneliese Roettger Jennifer Alicia Ziegler Chad Dan Levy Bergamotti Carl Bressler Kristen Sarah Karges Cherie Tara Darby Vincent Nick Slatkin Ivana Humpalofsky Jasna Novosel Professor Beaubier Erica Day Stefano Robert Parks-Valletta Michela Katerina Mikailenko Pablo Kris Wheeler Beverly Dee Wheeler Party Guy Greg Klein Duffy's Mom Denise Krueger 职员表▪ 制作人:Robert Bennett;William Garcia;Dak Rasheta ▪ 导演:Robert Bennett ▪ 副导演(助理):Charles Bennett;James Currier ▪ 编剧:Robert Bennett ▪ 摄影:William Garcia ▪ 美术设计:Emily B. Taylor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