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杏花山猿人遗址
释义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全县辖16个乡镇、338个行政村、60万口人,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28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7.7%; 耕地近40万亩,人均7分地、7亩山,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所在地简介

南召地貌多姿,山地、丘陵、平原俱全,是豫西可沟通南北的唯一关隘,被誉为“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适宜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 南召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手足胝胼,开发着这块富饶 的土地。据科学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是今天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南召县至今。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原铜、铁冶炼的重要产地,今仍留有数十处古冶炼遗址。

南召猿人遗址

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次。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因此,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国家和河南省科学工作者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

小空山猿人洞穴内有厚约1米的残余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历史文明。在大空山西半坡,有汉代严子陵隐居地空山洞,洞门高丈余,内有圆厅,洞深不可测,内有深潭,蝙蝠成群。科学工作者考证这里亦为古人类栖居之洞穴。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展示了南召县洪荒时代的古文化,形成一座系列化的猿人博物馆。

遗址简介与保护

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

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位于南召县云阳镇西北3.5公里的杏花山上。这里背风向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原人类鼻祖--“南召猿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的。

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杏花山上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枚牙齿化石经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等人鉴定为早期人类的右下第二前臼齿。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队,对这一化石点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计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等20余种,根据伴生动物化石及地层等综合分析,认定这里发现的古人类与“北京猿人”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并正式把这种古人类定名为“南召猿人”。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次。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因此,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国家和河南省科学工作者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火的使用,标志着“南召猿人”已步入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小空山猿人洞穴内有厚约1米的残余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历史文明。在大空山西半坡,有汉代严子陵隐居地空山洞,洞门高丈余,内有圆厅,洞深不可测,内有深潭,蝙蝠成群。科学工作者考证这里亦为古人类栖居之洞穴。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展示了南召县洪荒时代的古文化,形成一座系列化的猿人博物馆.

“南召猿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杏花山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原人类的鼻祖,它填补了中原地区古人类分布的空白,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分布和发展,对古代气候的变化以及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依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