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杏花古村
释义

杏花古村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离杏花街(墟)一公里,现有人口196人。据伍氏族谱记载,伍氏是明弘治年间(公元1502年)从高要新桥塘边村搬来的。以前村里居住有梁、吴、马、温、朱等姓氏。后来伍姓人口慢慢增加,成为村中最大的姓氏,其他姓氏的人开始逐步搬离,现在村中只有伍氏一姓。

乡村简介

村中古迹遍布,目前城内有十多座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民居。历史最为久远的是修建于明代中后期的一座砖砌的城堡。砖砌的城墙和东南两个城门、北面的更楼(炮楼)等仍保存较好。城内还有两层砖木结构的书室(霭然书室)、泥砖木结构的粮仓兼碉楼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两口与古城同时期的水井,其中一口紧靠外城墙而建,充分考虑紧急情况时取水的安全。

城外还有多座建于清代的民居;挂着“奉政第”牌匾的旧县长伍穗新故居;俗称“花厅”的带祠堂的大院落等建筑。这些古民居中最有气派的要数被称为“杏花十二座”的大合院了。村子里的一座三进两院带两廊的“伍氏大宗祠”,为全村的总祠堂。据“风水”学说认为,此地为“蟒蛇出洞”局。村南的三口池塘沿着村庄修建,清水微波、树影摇曳,既为“养蛇”之需。

主要景点

杏花十二座

杏花十二座习惯叫“12座”,即“伍家大屋”。它是由三列,每列4座,每座均为二进、两廊、中间一个小天井的合院式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建筑群的主体,外加左右两侧的厢房组成一个五路八进的大院落。院落的建筑占地面积为3183平方米。共有客厅17间,房80间(两层的也作一间算)。设南北两大门、东西两小门。南大门外还有一口约1000平方米弯月形的水塘。整座建筑遵循严格的对称规律,是中国传统儒家中正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大门侧开与主体成90度角。南大门楼两侧山墙弯曲高耸,形如我们平常炒菜的锅头的一对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镬耳式山墙”,广东人又把这种形式的建筑称“镬耳楼”。“12座”出来的伍氏后人现有400多人。现除了部分留在当地之外,广泛分布于广州、台湾等地,还有移居美国、加拿大的。

伍氏大宗祠

伍氏大宗祠位于杏花镇杏花管理区利宅水斗大平村,南向。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年),由伍、吴、马三姓氏合族为伍姓而建。光绪元年重建。该祠砖木结构,为三进两合院式布局,左右各一排附屋,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宽11.3米,进深30米。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琉璃檐,封檐板雕人物、花鸟、博古、钟表等,图案刻划细腻,工艺精美,色彩艳丽。墙上的壁画有人物、花鸟、山水、书法,工艺精湛,功底深厚。正殿梁架结构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殿内六柱为格木,柱头砍杀, 驼墩雕卷草图案。前后殿的二根檐柱,均为八棱形,花岗岩石质。整座建筑保存完好。

明代古城

明代古城建于一个略为高起的小山岗之上。小山岗西连白马山,为白马山的一支余脉。城墙随着地形弯延。东北、西北两角略呈圆角,东南、西南两角为直角。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长140米,宽55米。现存砖砌城墙高度在1.5-5米不等。城开二门,一东,一南,门亦砖砌,门深1.5米,城门上有楼。门楼的正面及两侧均有了望窗。城内民居纵横成列,布局规整,几处排水口现在仍在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