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幸福原理 |
释义 |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一、何谓幸福(1. 幸福并非固定的实体 2. 幸福是相对的 3. 幸福由众多因素构成 4. 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二、幸福与不幸福(1. 平等客观地看待幸福与不幸 2. 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使幸福更幸福 3. 幸运与不幸相互转换 4. 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 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1. 消除不幸福的因缘 2. 无所得、不受 3. 广种福田──行善 4. 生活简单、思想单纯 5. 知足) 幸福的原理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无产阶级把幸福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认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于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人的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创造和斗争. 因为: 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 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 所以: 幸福的定义就是: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幸福的人生的原理 前 言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并通过各种外在途径找寻。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并未找到幸福。原因何在?其一,不知幸福为何物;其二,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因所作所为恰与幸福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着,幸福却依然遥不可及 一、何谓幸福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为幸福。所谓幸福,究竟是一种客观实体,还是一种主观感觉?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实质,那么,努力的方向又在哪里? 1. 幸福并非固定的实体人们往往以富有、位高、健康、长寿为幸福,以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孝顺为幸福,以为得到这些便得到了人生幸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非固定的实体。假如是的话,幸福应该很容易得到,事实上,得到财富、地位的很多,但未必找到了幸福。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 2. 幸福是相对的人们往往以为,拥有某种条件才会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首先,由于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繁华闹市为幸福,或以常处偏僻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其次,幸福是从比较中产生的。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凄凉,遥想过去的美好生活,会从回忆中感到幸福;现在处境顺利,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会从对比中感到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自己的生活虽算不上富贵,但比比那些衣食无着的赤贫者,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其三,幸福是一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知道。 3. 幸福由众多因素构成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会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本身都不具备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幸福的一种因缘。人生的幸福,是由众多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4. 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呢?有人以为,生活条件优越就能获得幸福,将幸福视为物质的;有人以为,只要精神愉快就获得幸福,将幸福视为精神的。事实又是如何呢?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需要物质基础,因为凡人总是心随境转,所以,事业成功、衣食无忧等外在环境也是产生幸福的物质基础。但幸福更需要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如果心情不好,即使贵为帝王,拥有普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会活得痛苦不堪。 二、幸福与不幸福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都以健康为幸运,以疾病为不幸;以成功为幸运,以失败为不幸;以富有为幸运,以贫穷为不幸……对于那些常处顺境的人,人们都会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反之,对于那些时运不佳的人,人们则会认为他很不幸,很痛苦。然而,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谁也无法避免。若不能正确看待外在境界,就会被外境所转,失去心灵的独立和自由。 1. 平等客观地看待幸福与不幸既然顺境和逆境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习惯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习惯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那样。既然顺境和逆境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当不同境界现前时,我们也不应生起爱嗔之心。 2. 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使幸福更幸福在这个世间,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可是,假如没有痛苦的对比,我们就感觉不到快乐;假如没有逆境的磨炼,我们就无法体会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处于顺境的人,很难对现状生起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痛苦可以使快乐变得更快乐,使幸福变得更幸福。就像大病过后,会使人们对健康格外珍惜;经历贫穷之后,会使人们对富有格外知足。 3. 幸运与不幸相互转换幸运与不幸是相对的,可彼此转换。一方面,幸运会转为不幸,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因此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却会造成不幸的结局;有父母宠爱的孩子是幸运的,但因过分宠爱而失去独立性,走上社会后往往难以自立,也会造成不幸的后果;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许多富家子弟却因此不知惜福,最终成为浑身恶习的纨绔子弟。另一方面,不幸也会转为幸运,逆境能使人奋发向上,最终大有作为;逆境也能使人反省自身,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入的认识。至于“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4. 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人们因为执著于某一点,才会因此感觉自己幸运或是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会以官运亨通为幸运,以仕途挫折为不幸。希望成家的人,会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幸运,以形单影只为不幸。但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幸运中都包含着不幸。比如家财万贯固然是幸运,但也会因此引起旁人的觊觎乃至绑架;官高位显固然是幸运,但言行却因此受到很多限制;事业辉煌固然是幸运,但往往因此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失去很多闲情逸致。同时,所有不幸中也包含着幸运。如果没有名誉、地位,就不会被名誉、地位所累;没有事业、家庭,就不会被事业、家庭所牵制。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正是此理。 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人类在无明驱使下,盲目追求幸福,最终却因方法不当而南辕北辙,非但不曾得到幸福,反而招致无尽痛苦。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幸福,必须有合理的方法。 1. 消除不幸福的因缘若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应消除不幸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错误、颠倒的认识,如不信因果而胡作非为,不知无常而执著永恒等。其二,是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其三,是贪嗔痴三毒,如果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己害人。其四,是不善的行为,由此种下不善之因,招感未来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的种种因素。如果我们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努力消除这些隐患。 2. 无所得、不受有漏的世间,必然存在种种不幸。可是,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却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反应,原因何在?世间的不幸,如果我们在意了,才会对自身构成伤害。反之,如果我们不曾在意、不曾执著,就不会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此外,我们还要摆脱个人情绪,认清人生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从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变故。 3. 广种福田──行善幸运与不幸,都有其因缘因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人生,一方面要不种不幸之因,也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一方面还要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习十善业道等,开发乐果之源,从而使幸福源源不断、无穷无尽。 4. 生活简单、思想单纯现代都市的人们,大多感觉活得很累、很疲惫。因为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人际关系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充足的睡眠就能解决。但思想复杂带来的精神疲惫,常常使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人类痛苦有身苦与心苦两大类,相比之下,心理的痛苦和疾病更为普遍。复杂的生活,使人不堪重负;复杂的思想,则使人滋生种种烦恼妄想。所以,我们要使生活变得简单,使思想变得单纯,这样才能过得轻松、自在,才能体会幸福。 5. 知足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自己觉得幸福时,才是幸福的。如果他自己不觉得幸福,即使拥有再多,即使条件再优越,能说是幸福的人吗?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感?那就是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常乐,即使只有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也不会影响幸福本身,像孔子那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而对于贪得无厌的人来说,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感到满足,也无法因此生起幸福感。 四、结 说总之,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明了其中的因缘因果,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不幸的原因,并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 幸福原理及其源流幸福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以能够引起幸福感的客观条件为基础。但客观条件仅仅是基础,相同的条件,每个人的感受却差异巨大。因此,人的思维方式极大的影响对幸福的感受。然而,在感受和基础条件的平衡方面,仍然有普遍和共同的规律可循。 人们客观生存条件的差距如果以金钱计算的话,差距数以亿计。但是足以引发人们幸福感的基本条件,却只以千百而论了。在生存条件趋同的人群中,幸福感的多少取决于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当然,客观条件决非限于金钱。与个人幸福相关的还有健康、爱、天伦、友谊、等重要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候用多少金钱都换不来。幸福是天人合一的东西,天是客观条件的总和,人就是你自己的精神,准确的说是人的思维方式。 幸福原理的公式幸福=正确的思维方式+基础生存条件+健康+爱+天伦(指家庭血缘类)+友谊+其他。在等式右边的项目,数量越多和品质越好,幸福值就越大。 当人们理所当然的追求幸福的时候,更多的关注非物质的因素吧。更多的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式吧。当心灵呼唤幸福的时候,幸福就悄悄的来到了你的身边。上述幸福原理关注的是人自觉地感受幸福,与Gross 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和幸福指数是不同的。这些值有积极的意义,但事实上它们还是一些能够引起幸福的指数。但是能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还取决于你思维方式。 当代幸福原理研究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7年11月重新定义“幸福”和推论了幸福原理: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幸福是人与人激情的热流从心河弛向爱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单纯。当人们付出责任的汗水,其额头必然散发出幸福的光 芒。为幸福学的产生奠定了论论基础。以下是根据张荣寰2008年相关学术中阐述和总结的幸福原理: 1.幸福不是宗派神学的禁欲体验,也不是礼教理学的享乐感受,更不是金钱地位的无限欲望,而是信念和向往实现的人格满足。 2.幸福来自从我做起的祝福, 即来自每个人由衷的祝福,只要你选择首先祝福他人,幸福就从此开始蔓延。这种蔓延将使你的身心都发生变化,从思想上无私的给予,而首先达到了人格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将引领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便你是个不幸的人,因着习惯性的祝福他人,帮助他人实现幸福,就会得到相应的幸福。 3.幸福来自依靠,最直接的是依靠自我人格的提升,将人格、生态、产业和一切公共事物赋予理性,最有价值的幸福就此诞生。人的幸福只能是人格社会的产物;是新淑女,是新君子和谐共进的结果。人与人相互正面的影响,将提升这种响应的满足感,这种他人或者自身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我就是你的幸福,因为你就是我的幸福。彼此确指的是什么?只能是人格的升华、生态的净化、产业的更新。 4.幸福是自我人格影响的正面结果,幸福不是以往社会的剥削压迫,也不是灾祸人格的谬误思想,偏激情感、野蛮意志、低贱个性,而是人格社会的为真理信仰、为命运修养、为幸福负责、为统一开放、为未来优先的公益意识和行为。是幸福人格的正确的思想、仁爱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个性、光明的行为。 5.幸福是与生具来的使命,幸福不是有可能实现的想象,而是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忠实感情;幸福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任性施威的情欲,是幸福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合理的生活过程、文明的风尚和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幸仰是与生具来的使命。 6.幸福是价值观的实现,只有幸福观念才能引导和导引幸福,幸福实现人生目的,社会价值。理智支配欲望,敬业压倒苟安;道德消长于真理,利益增减于人格。如此意志,过去贤圣有之,今日之世人则更易掌握,失败有加,非入卑微,信仰丢弃,方坠低贱。宇宙之悠悠,衰微只及肌肤;人格之抛却,颓废必致灵魂。真理之漠视、冷漠、懈怠、过敏、懦弱、丧失自信、定史生活乏味,意气如灰;专制、压迫、野蛮、违背责任心,让社会动荡,生态失衡!一旦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应用获得幸福的原理及其方法,就会产生有价值的幸福。 7.幸福是生命乐趣的抒发,幸福一旦继续,博爱般的奇迹就会久盛不衰。学习的是榜样、垂范的是德行、宏扬的是永负责任、知恩报恩、合理的是生活过程;谁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人,谁的激情在燃烧着岁月、谁的时代就会来临、谁的幸福就会来临! 8.幸福是正视人生的信仰,幸福的信仰一旦被漠视,人格便会堕落,社会便会倒退。玩世不恭,自以为是,自暴自弃,假公济私,先己后人油然而生。社会公众不能安居乐业,自然灾害不断,人生悲剧难料,人的发展堪忧,即便是宗教精英,抑或政治英雄,皆不免灾祸之忧苦,传媒之笑柄,更沦为后代之罪人!然则,只要以幸福人人的人格标准进行人的修养和行为,以合理的生活过程进行社会的行政,将幸福的信仰进行到底。如此人人修养,不管是个人,还是种族,乃至整个人类,只要以幸福的信仰精神去正视人生,就一定会实践获得幸福的基本方法:即帮助任何能触及到的人获得幸福! 9.幸福是终极信仰,一切信仰终极目标是一种人格的最终满足,或者说超越暂时的幸福,以一种阶段性的幸福状态表现一个人的信念乃至步入最后永恒幸福的大门时所证明自身认同真理的正确性。对此,古今中外的哲人虽有各自的表述与理解,但却证明了不幸福的人千差晚别而幸福的人只有一门,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信仰当中去,以一种人格满足来给予爱,回应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