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行动研究 |
释义 |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简介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性:1.情境性 2.合作性 3.参与性 4.自我评价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最早由K.勒温提出其构念和操作程序。勒温认为,在实验室中对真实的、复杂的社会事件加以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容易实现。所以他提出,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变革过程进行准实验研究,以加深对社会事件变化过程动态的理解。行动研究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3种方式。诊断性研究侧重于对行动本身的研究。它可能以一项试行性研究探索某项行动在实践中运用和可能收到的效果,也可能对行动过程本身加以描述。诊断性研究主要为被诊断的组织的领导服务,研究报告仅供领导参考。所以它多在行动付诸实施之前或事后进行。行动之前的研究称为“试行性研究”;事后进行的研究称为“评估性研究”。这两类研究可采用专家评估法、访谈法或实证性研究法进行。 诊断性研究仅对组织中的领导负责,诊断建议是否被采纳是领导人的事情。参与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则在研究工作进行的各个阶段始终都与被诊断组织中的所有成员保持联系,并强调该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必须符合其变革的需要,如改进各层级人员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们对组织变革意义的认识等。所以,应由研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使组织中所有人员都参与到变革中来。参与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并不完全是一种解决问题式的诊断工作。它还应该对行动加以严格的科学观察和控制,从而能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对研究现象本质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法则或定律。参与性研究采用现场研究法;实验性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法。 意义与历史沿革教育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依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又可把教育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他们可称为专业研究者。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较普遍的原理、原则。第二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此时此地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以“研究”和“行动”概念来表述。 把“行动”和“研究”两者结合里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是本世纪 30年代的事情。美国的柯利尔在 1933 年至 1945 年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依靠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他称此法为行动研究法。的确,专业性的研究需费较长时日,注重实际应用者等待不了取得研究结果后再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更合适的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行动研究法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这种适宜性使它很快得到发展。 阶段划分行动研究一般可分作3个阶段:既情况调研判断──反馈研究──自我参与式研究 1.情况调研判断起始于行动计划的每一个阶段,主要为下一步行动奠定基础,或是矫正行动计划。研究的目的是衡量每阶段目标达到的程度。这种达到的程度要用实证的或逻辑的证据表明。所以,这种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演绎行动计划的目标或评价目标的价值,而在于描述“计划”与“行动”之间的实在关系如何。情况调研判断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访谈法收集资料。组织中的成员随着收集资料工作的开展而参与到变革的过程中去 2.反馈研究将调查或研究的结果向被试反馈,并与他们共同解释结果的过程。勒温1945年在团体动力研究中心以及R.利克特等50年代以来在密歇根大学所做的研究都表明,情况调研判断和反馈研究都可由研究人员的“行动”对组织变革发生影响。参与到这两类研究中的人员越多,越主动,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越大。 3.自我参与式研究被试在得知结果之后不但参与对结果的解释,而且自己订立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实施。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应用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提高被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这样,由研究人员的“行动”所引发的变革,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组织内部的人员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克服社会、组织的旧有习惯,而使组织系统发生一系列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变革。 4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用行动研究法积累了大量材料,对组织层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行动研究的特点在于研究人员与组织中成员共同介入了一种变革的过程。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单学科为主的种种问题,也可以研究现实世界中常常出现的那些问题的理论侧面,以及某特定行动的实际效果。组织成员可以通过行动研究学习到新的管理技术,改变固有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调查、反馈、测量、培训的方法。并对团体动力学研究,应用人类学研究,应用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运筹学研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人群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表现具体表现为: *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 学校管理评价; *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行动研究的特点1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 、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 、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合作、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 、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一步步研究、一点点攻克、最终解决问题。 5 、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 、价值评估:重在行动。重在效率。 7 、研究特点: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合作。从各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与实际行动、多方合作、全面解决等特点。 8 、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9 、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10 、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 : 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11 、研究环境:课堂。(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12、行动研究可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3、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 14、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者须具有共同的教育典范 15、行动研究中“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不一定为教育工作者能力可解决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