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邢福武 |
释义 |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男,1956年8月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濒危物种委员会协审专家、中国南方棕榈协会理事长、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理事。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工作。主持、参加课题30余项(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香港政府环保基金项目、澳门合作科研项目等)。对华南植物区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新种和新记录植物200多种,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主编《中国景观植物》、《中国的珍稀植物》、《澳门植物志》、《广州野生植物》、《东莞植物志》等15部。有9项科研成果获奖[5项获省(部)级奖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物种多样性及其保育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他曾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广东省‘三比一创’活动优秀职工、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广州分院排头兵实践活动岗位排头兵、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务特殊津贴; 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曾赴香港大学和英国Kew园从事合作研究。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9名;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6名。招生专业为植物学,方向为保护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植物学。 他的研究团队目前有研究人员8人:邢福武首席研究员、曾庆文研究员、陈红锋研究员、王发国副研究员、傅 琳助理研究员、刘东明助理研究员、易绮斐助理研究员、王鹏(项目秘书)。 已毕业研究生25人: 博士13人,包括陈红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发国(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严岳鸿(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马其侠(上海辰山植物园副研究员)、秦新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张荣京(华南农业大学生科院讲师)、周劲松(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师)、田怀珍(华东师范大学生科院讲师)、李 琳(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助理研究员)、付 琳(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助理研究员)、郑希龙(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助理研究员)、董安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科院讲师)、乔 琦(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硕士12人,包括张永夏(深圳大学生科院副教授)、黎昌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工程师)、胡爱群(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保育主任)、赵珊珊(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研究院)、龚 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助教)、成夏岚(湛江师范学院讲师)、林瑞芳(赴台工作)、武艳芳(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研究院)、黄柳菁(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攻读博士学位)、梁冠欣(博道筑城顾问(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曾 凤(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研究院)、林铎清(上海辰山植物园研究助理)在读研究生20人: 博士研究生4人(杨东梅、陈林、翟俊文、周兰平);硕士研究生16人(戴建阅、徐蕾、胡晓敏、王美娜、潘雅书、孟玉芳、胡普炜、何春梅、谢聪、童毅、陈树钢、杨晓丽、何蓉蓉、王爱华、宋贤利、杨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