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仁县
释义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兴仁县辖1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3%,农村人口站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中文名称:兴仁县

外文名称:Xing Ren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贵州

地理位置: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

面积:1785余平方公里

人口:44.5万(2007年)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放马坪草场景区、鲤鱼湖景区、真武山公园

车牌代码:贵E

建立时间:1961年

大交通构架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发展到5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00.615公里;全县18个乡镇、街道都通了沥青路;全县162个村(居)都通了公路;40多万农民走上了水泥路;高速公路即将实现零的突破……

兴仁县的交通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1978年,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197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仅为492公里,其中中等级(三、四级)公路156公里,县内以东西向断(桥)顶(效)公路和南北向沙(子岭)八(渡)公路十字交叉构成公路主骨架,普兴公路向西与普安相连,形成较为完整的公路网络。

1985年至1990年,利用国家粮、棉、布、工业品“以工代赈”资金共修建四级公路12条149公里。

上世纪90年代,掀起修建通村公路的高潮,共修建通村公路516公里。

从2003年至2008年,投资2030.2万元,共实施“通达工程”项目87个,建成通村公路80条486.6公里,使全县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了96%,立下了公路交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2004年建成通车、全长160公里的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是省会贵阳至兴义的主干线公路,其横贯县境55公里。

2006年,完成10个行政村共48公里通村公里建设;

2007年,完成14条共8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实施2006年增补计划通村公路7条共31公里,实施农村“通达工程”追加计划12条共67.1公里;

2008年,完成2007年农村“通达工程”追加项目22条135公里;建成全长达92公里的兴仁西北环线投入使用,总投资1.13亿元,为国家三级油路,途经兴仁西北部的6个乡镇,全县远景储量45亿吨的无烟煤的70%都分布在该公路沿线,它承载着全县煤炭的运输任务,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路;

2009年,完成2008年农村公路建设历程32.2公里;

至2010年6月底,全县共投资1.36多亿元实施通乡油路12条232.18公里,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通村油路14条60多公里。

如今,兴仁县的交通网络真可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县境内,东部片区有巴铃—启白—大山—田湾—新马场—百德—计屯构成的东部经济环线,西南部片区有巴铃—屯脚—雨樟—鲁础营—海子、北部构成的南部经济环线,北部片区有新龙场—潘家庄——下山构成的西北经济环线连接,形成了大外环经济发展大通道。此外,100余条通村公路交叉连接的路网体系,畅通着兴仁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

东西向连接省内外的大通道有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将贵阳、昆明等都市与兴仁县连在一起,构筑了兴仁县经济的发展大动脉;

2009年8月竣工通车的兴(仁)安(龙)二级公路,经县境28公里,是全省标准最高、投资最少的二级公路,也是兴仁南下“两广”的主要运输通道;

2009年11月,贵州省主骨架公路网规划之一的镇胜高速和汕昆高速公路的联络线——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该公路经普安、晴隆、兴仁、兴义4县市,全长73.26公里,贯穿兴仁县境43公里,并在王家寨、丫桥、雨樟设3处互通式立交。

同样为贵州省主骨架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建设,总长203.053公里,县境内的里程为32.6公里,在巴铃、三道坑各设1处接地互通。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兴仁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交通建设更上一层楼。

兴仁县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由324国道、320国道、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和省道214、215线以及即将建成的盘(县)百(色)高等级公路、晴(隆)兴(义)高速公路、惠(水)兴(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形成的交通网络,确立了在贵州西南部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地位;

兴仁县城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兴仁至兴义、兴仁至安龙、兴仁至贞丰、兴仁至普安、兴仁至晴隆等公路。

构筑大通道网络体系,县域与外界沟通的交通大通道,成为贵州省西部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道和贵州省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

交通条件

兴仁县区位条件优越,东靠324国道,西临320国道,省道214、215线和南(宁)昆(明)铁路、盘(县)百(色)高等级公路、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南北盘(江)水运码头40多公里,是滇黔桂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距离省城贵阳市约295公里,距州府兴义市仅约7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县内以东西向214省道和南北向215省道在县城十字交叉构成公路主骨架,并有普(安)兴(义)公路向西与普安相连,呈大字形向邻县辐射。断顶上的回龙镇、巴铃镇、雨樟镇,兴安线上的屯脚镇,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公路网络。 兴仁县有扁山、卡子、栋青、老鸫山、蚌街、格沙屯、海子、煤炭破、下山等九个公路出县与邻县路相连,有九盘渡口和波秧桥与关岭、晴隆沟通水界,县内公路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兴仁县现在通车能力的各类公路约1090多公里。其中:省养(道养)公路3条151条,占14%路况正常;群养县乡公路18条262多公里,占20.7%;乡村公路较差;顶兴高等级公路29多公里,占2.7%;乡村自修自养公路648多公里,占59.4%。

地理气候

概况

兴仁县气候属暖温冬干型,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表现为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一般情况下,春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天气很不稳定,常出现大风和倒春寒。夏季受东南面海洋湿空气环流影响,南风多、湿度大、雨水较多,但热量强度低。当西太平洋高压西伸和海洋台风在两广登陆时,会给县境带来降水。秋季持续时间短、降温快,北方冷空气较强时,南下形成秋风。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常产生秋绵雨。冬季受西北和北方冷空气环流南下控制,多北风,较冷的干燥大陆性气团湿度低、降水少,常出现“干冬”现象。冷气团南下路径长,达县境已趋于变性,影响不严重,但也有降雪、冰冻等现象。天气波动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倒春寒、暴雨、秋风、大风等。

气温

全县常年平均气温15.2℃。7月最热,平均气温22.1℃。元月最冷,平均气温6.1℃。极端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7.8℃。全年大于lO℃的日数243天,大于10℃的年积温4588℃。

东北部的梭江、波秧河、麻沙河、岔普河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均气温在16℃以上,6至8月平均温度高于22℃, 其中7月份在24℃以上。

西部断头山、大丫口至马古地山脉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地带年均气温在14℃以下。其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4-15℃之间。巴铃、城关、屯脚等地年均气温在15—16℃左右。

气压

1954年1月1日起,气象站开始测定气压。1954至1985年间,其气压值在844.3毫巴至878.9毫巴之间变化,常年平均值为861.3毫巴,极高值为878.9毫巴,出现于1961年1月16日;极低值为844.3毫巴,出现在1981年5月9日。

兴仁县

湿度

1947年1月1日始测定空气湿度。1947至1985年,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最小值为2%,出现于1954年4月29日、1955年2月9日和1969年2月14日。历年月均相对湿度最小在3月,最大在8月。

日照

1954年1月1日始测定日照时数。 1954至1985年,年均日照实数是1564.7小时,占大阳可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35%。日照最少年(1954年))为1268.4小时,最多年(1978年)为1889.6小时。县年均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3.00千卡。各乡所在地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7至103千卡之间。总辐射量最高值在县城,每平方厘米103千卡。

降水

1942年11月5日始测定降水量,至1985年底止,降水总量为56555.8毫米,年均降水1315.3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90天,年均降水日数的降水量为6.9毫米。年均降水总量最多是1965年(1887.6毫米);最少为1960年(960.4毫米)。 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5毫米的日数561天,年均13天;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日数164天,年均4天;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的1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7.6毫米,发生于1971年9月14日。历年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28天,降水量为247.8毫米,时间是1971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29天,时间是1949年。

全县降水量的分布是由西向东北逐渐减少。多雨区在断头山、大丫口至马古地山脉一带;典母、高武、潘家庄、龙场一线以西和雨樟区;城关、皇脚区西部边沿,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县内多雨中心在下山、王家寨一带和孔白、鲁础营、雨樟、交乐一带,年均降水量在1500至1540毫米之间;少雨区在大山,年均降水量在1180至1250毫米之间;其它地区均在1250至1400毫米之间。

风能

1942年11月5日始观测风。1952年以前风力以级别计算,资料遗失不全。1952年9月始以秒米计算风力大小。1953到1985年,年均风速为每秒1.9米。最多风向是东风和静风。10分种平均最大风速是每秒19米,为西南偏西风,发生于1967年5月24日。1966年始使用达因风向风速器测定瞬间风速。截至1985年底止,瞬间最大风速值是每秒38.2米(12级),发生于1984年9月16日。

自然资源

兴仁是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独特的气候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兴仁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金、锑、汞、铊、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是国家地质储量机构认定的“兴仁煤田”;黄金探明氧化矿可采储量6.25吨,原生矿远景储量超过100吨;铊储量约1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富铊中型矿床;水能理论储量9.7万千瓦。

兴仁是一块富饶的宝地,物产资源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物产开发前景。

名优特产

兴仁县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山珍及图案商标经评审,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评审认定单位为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兴仁县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创建并生产山珍牌竹荪、鸡棕酱油以来,产品质量稳定,成为黔西南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畅销州内外。企业及产品先后获得省政府评定颁发的科技新产品二等奖、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评定颁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龙头企业等荣誉。

历史沿革

兴仁县境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秦汉时属夜郎国。唐贞观八年(634年),设盘水县治,属盘州;唐天宝至南宋属于矢部、于矢万户府。元朝时属普安路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筑兴仁所城;永乐元年(1404年)属普安安抚司,隶四川布政司;万历三十年(1602年),裁兴仁城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设普安县治于今县城,属安顺府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迁县治于今普安县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于今县城,称新城;嘉庆三年(1798年)设新城县丞于今县城,与普安分地而治,属兴义府辖;宣统三年(1911年),宣告脱离普安县,暂设新城县。民国元年(1912年)复设新城县丞,10月,又废新城县丞,拨普安、安南、安龙、兴义部分插花地设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县为新县,7月,定名兴仁县,设县公署,属黔西道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县城;二十七年移驻安顺;二十八年复驻县城。1949年12月19日兴仁专署和平起义,县境解放。 建国后,1950至1952年属兴仁专区辖,1953至1956年属兴义专区辖,1956至1965年属安顺专区辖。1958年12月贞丰与兴仁合并,称兴仁县,县治设县城,1961年7月恢复两县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复属兴义专区辖。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仁属其管辖。

基础设施

1998年以来,兴仁县抓住南昆铁路通车和顶兴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兴仁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依托老城区建设城东新区。目前,城东新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显示出新城的雏形,城东新区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区一市场”(即:振兴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黄金路、市府东路、美食一条街等六条道路和桃园住宅小区,工业品贸易批发市场已经建成),供水、供电、通讯、喷泉、雕塑、路灯、绿化美化等设施一并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其中振兴大道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长1650米,宽40米,6车道,电力、供水、通讯等管网全部地下埋设,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喷泉和雕塑,并配置绿化和气派的华灯,振兴大道两侧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正在筹建或建设中,一个崭新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

旅游资源

兴仁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贵州实施西线旅游战略的黄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枢纽,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资源。 在自然风景名胜资源方面,由于兴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属低纬度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表现为“谷地干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县境内山川秀丽,风景怡人。以放马坪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绵延119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资源,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巍峨绵延的“百里青龙”、广袤辽阔的放马坪草场;有奇、绝、秀、幽的高原玉带“麻沙河”,雄、险、奇、峻绝天下的“清水河景区”;还有鲤鱼湖的风情万种,真武山的空灵俊秀,大野场的古朴神秘以及那神奇梦幻般的溶岩洞群风光等,让人叹为大自然之“观止”。它们集原始古朴、浓郁深厚、惊险秀丽、幽深奇峻为一体,但又各具特色,各显奇异,引人入胜。

放马坪草场景区

位于兴仁南面,距县城24公里,风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称。放马坪总面积28490亩,其中天然草场21000亩,天然林7490亩。放马坪草场目前已养有上千只羊、牛,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透露着无尽的生命与活力,让人领略诗的意境、画的绚烂。 东湖生态观光旅游园景区:位于兴仁县城东郊,在省道214线与顶兴公路之间,距城东新区振兴大道1公里。东湖湖区由4个大小湖泊组成,呈七星状,总积水面积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80万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区达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区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成趣。

鲤鱼湖景区

位于兴仁县屯脚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景区主体大坝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积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777亩,总库容408万立方米。湖中鱼类繁多,莲藻丰茂,湖水湛蓝深邃,湖区丘陵缓平,松杉挺拔,林深叶茂,葱茏苍郁,四周群山环抱,山环水、水映山可谓尽得山水之妙,使湖区静谧而恬淡。若荡舟湖上,湖光山色让人沉醉。

真武山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隅。据《兴仁县志》记载,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国时期就是县城八景之一,有"红叶耸翠"之称。1997年兴仁县委、县政府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园列上议事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楼、登山石阶、公园门厅、游泳池、獐戏水池、叠泉、壁泉、盆景园、荷枫水榭、榕荫小憩、百鸟园、金蟾护井、大雄宝殿等,使一座玲珑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园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独领风骚。三家寨道堂:地外县境内"百里青龙"至"马堡树峡谷"景区的必经道上,坐落在林木葱郁、环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统领十二万伊斯兰教徒的圣地。媾庄严、肃穆的古典建筑群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观光人士和海外游客,许多人曾为之题诗题词,有中国科学院杨冠雄教授题的"黔西南一胜境"和省政协常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省九三学社顾问冯沛题的"道传三家寨、国爱一中华"等。

人文景观

在人文景观资源方面,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光辉灿烂,韵味隽永的文化遗产。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记录我国古代先民们在新、旧石器时代的活动,又为我们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宝贵线索的交乐汉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及变迁提供依据的三家寨道堂;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大雄宝殿;明代遗址马乃兵营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观东岳庙、陈氏庄园、省级文保单位寿福寺等都显示了兴仁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开发

兴仁县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原煤开采为主的采选业,以水泥、机制砖为主的建材业,机制纸、烟叶复烤的经工业,酱油、芭蕉芋粉条为主的食品工业等的工业体系,并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41亿元.

——企业发展壮大,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全县共有国有、集体企业74个,其中国有经济17个,集体企业57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规模为:年产黄金400千克,原煤100万吨,焦炭20万吨,发电3100万千瓦小时,水泥8万吨,酱油1000吨。

——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改善工业结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巩固、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同时,积极鼓励集体、个体、私营、联营、村办、户办企业的发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集体企业122户,注册资金3948万元,私营企业31户,注册资金1011万元。目前已形成苗族拿绣领带、山珍牌酱油、柴油袍玉带石雕工艺品、富兴高级保健生铁锅等名特优产品。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50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长24.9%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7.7∶27.6∶44.7调整为13∶46∶41,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优化。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2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剔除跨县部分)预计完成55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3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1.7%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预计达45.35亿元,比2006年增加31.93亿元,是2006年的3.38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25.35亿元,比2006年增加18.63亿元,是2006年的3.7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4800元以上,比2006年增加6989元以上,年均增长13.6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000元以上,比2006年增加1983元以上,年均增长14.67%以上。

全力打造煤及煤化工、黄金、电力、有色加工、建材、轻工六大支柱产业。黄金年产量预计从2006年的900公斤增加到2011年的1200公斤。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建设顺利,总投资4.94亿元的打鱼凼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5亿元,成功实现大坝截流,主坝、副坝完成工程量的60%。投资1000万元的日处理100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行。总投资15亿元的15万千瓦风能发电项目签订开发协议,进入前期工作。

兴仁撤县建市

2010年8月2日,中共兴仁县委员会第119次常委(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中共兴仁县委关于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定》。《决定》指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符合州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符合兴仁发展实际,反映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8月6日上午,兴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3次会议通过了《兴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兴仁县人民政府提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议》。决议指出,“十一五”以来,兴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实现撤县建市、构建和谐兴仁”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产稳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到2010年底人口总数达到52万,县内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人均为8800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状况、非农业人口比重等各项重要指标已达到撤县建市的要求标准。在兴仁县人大常委会第43次会议上,参会人员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随着兴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合兴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兴仁撤县建市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并建议县政府比照2005年民政部公布的县级市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设施,为兴仁撤县建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据悉,兴仁撤县建市前期申报工作已接近尾声,对评估报告、论证报告等相关资料正在做最后的整理,随后将全部报送州政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