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国镇 |
释义 | 1 甘肃秦安县兴国镇兴国镇共有两个,一个是阳新县城关镇,另一个是泰安县兴国镇。阳新县兴国镇即阳新县城关镇,是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县境中部,富河下游。东濒网湖,西连十里湖,西北界荻田,东南接木港镇。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人文景观。泰安县兴国镇地处秦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业流通、旅游的中心。兴国镇解放前称街泉镇,1954年改名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兴国镇至今。 ◎ 简介兴国镇地处秦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业流通、旅游的中心。兴国镇解放前称街泉镇,1954年改名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兴国镇至今。1985年全镇11个村,7个居委会,共有6116户,25242人。其中农业3461户,16231人,工农业部产值43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元。2004年1月撤乡并镇后,全镇辖3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总户数23198户,总人口78843人。其中农业人口52191人,非农户26652人。全镇总面积6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586亩。人口密度120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8亩。2005年全镇GDP928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70万元,工业总产值90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4元。 兴国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连接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的靖(远)天(水)公路,泾(川)甘(谷)公路,并与天(水)张(家川)、秦(安)隆(德),秦(安)甘(谷)三条省级公路和秦(安)远(门)等县级公路在县城(兴国镇)交汇,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沟通了省、市、县(区)间相互交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兴国镇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旅游风景区“泰山庙”、“可泉寺”,通过旅游观光可欣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秦安小曲”,了解秦安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 ◎ 经济建设兴国镇紧扣经济建设“强企”、“建市”、“重养”、“兴果”、“抓菜”、“活商”这个中心。一是以专业市场建设为龙头,走好市场活镇的路子;二是以蔬菜基地建设和优质果园建设为龙头,走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三是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龙头,走好企业富镇的路子;四是以发展基础教育为龙头,走好科教兴镇的路子;五是以扶持发展第三产业为龙头,走好提升经济总量的路子;六是以旧城拆迁改造为龙头,搞好小城镇建设的路子。 全镇工业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从1985年的21家发展到今年的988家。初步形成了以蔡店、环城西路、秦南路三个工业小区为主,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全镇共有各类企业988个,从业人员8830人,总产值90500万元,实现利润837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250万元。 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由过去单一种粮发展到多业并举,至目前优质果园26470亩,规模养殖65户,温棚蔬菜生产,其中塑料大棚920个、480亩,日光温室55个、52亩。投资50万元建成小坪洼300亩优质桃品种引进,此项目已实施完成。农业基本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到治理。借西部大开发的良机,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返租倒包等形式,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南山、东山果园建设已上新台阶。 ◎ 社会事业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及电信等事业的协调发展。辖区内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旅游风景区“泰山庙”、“可泉寺”,国家级的文明市场“兴国小商品市场”,省级工业示范区“蔡店工业示范区,何川工业示范区”等。道路、供电、供水、供热、通讯、学校、医院等社区设施基本齐全,城镇基础设施良好;辖区内有学校37所,教职工645人,卫生院3所,在职职工49名。有镇管学校28所,其中独立初中2所,小学26所。县直高中4所也在境内。 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兴国镇结合旧城改造,积极鼓励村、组大办市场。兴国商城、北大果品市场、兴茂综合市场、凤山蔬菜市场相继建成,北大果品、蔬菜批发市场正在酝酿之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一是以“成纪大道”为标志的道路建设形成了“纵横”框架;二是电信、供电、供水功能齐全,网络发达;三是办公、住宅、生产区域基本形成;四是休闲、娱乐的兴国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全省一流的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五是镇政府自筹资金,建成镇办公楼,设计投资192万元,现已完成。 ◎ 历史名人陇上铁汉安维峻 ◎ 名胜古迹兴国镇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旅游风景区“泰山庙”、“可泉寺”,通过旅游观光可欣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秦安小曲”,了解秦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 2 湖北阳新县兴国镇◎ 镇情概况兴国镇即阳新县城关镇,是阳新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版图面积200.7平方千米,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三大集团公司,人口130227人,耕地面积2.6万亩。镇政府驻山川台。黄石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红旗乡镇党委”;湖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财政收入156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28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县榜首。引 ◎ 建制沿革兴国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南朝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为永兴县治。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至清为永兴军、兴国军、路、府、州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阳新县治所,并置城关镇。1949年阳新解放后仍设城关镇,为县直辖镇。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镇社并存。1960年城关人民公社撤销,城关镇仍为县辖镇。1981年改为兴国镇。 ◎ 行政区划兴国镇辖1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山川台、儒学垴、三眼井、莲花池、熊家垴、、桃花泉、五一、陵园路、张家垴、五马坊、东岳、石震、滑石、官桥、用录、银山、上街、白杨、太垴、胜利、宝塔、七里岗、南市、彭山。 ◎ 经济发展兴国镇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与日惧增。以园区为龙头的工企业,如火如荼。目前集采掘、选矿、冶炼、加工、运输、供销为一体的银山工业园区,有投资10个亿的鸿骏铝业有限公司和投资1个亿的李裕碳素厂的城北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落户的企业15家,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产值过亿元。以基地为平台的农业产业化正蓬勃发展,已创建宝塔湖和官桥乐东八畈两大农业园,牛湖千亩鱼珠混养基地、七里三千亩湖蒿基地、乐东八畈千亩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基地等十大农业基地。并形成了建筑建材、冶金、矿产、旅游、五金工具、加工运输、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的民营企业400多家。 ◎ 旅游景点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306国道沿陵园北墙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这里林木参天,浓荫蔽日,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四百二十七亩。 陵园座北面南,整个建筑随山势自然分布,按主峰两翼布局,取中轴对称形式,分7级高低平台组合,由264级台阶串连,将具有民族精神,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安建在750长的主峰上。 纪念碑气势雄伟,耸立云霄。碑高24.5米,占地2500平方米。碑身正面为1993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弥座正南面为汉白玉刻制的1985年7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撰写的碑文。碑身正北面是1957年10月30日,彭德怀元帅亲笔题寄阳新“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的题词。 文峰塔 位于镇东4公里宝塔湖西部横泊洲上。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塔为六方七层,通高21米,砖石结构,造型典雅。塔基周长33.6米,塔身自下而上递减,底层高4米,用长方块石砌筑,二层以上全部砖砌,壁厚2.2米,顶有铁铸塔刹。各层皆有出檐,均为砖迭涩砌成,檐上覆盖筒瓦,檐角各置石雕鱼尾翅起,檐下刻有装饰图案。底层南面有一拱券门,第二层以上每方各设一券门或一假窗。塔内置台级,可达顶层,登高远眺,周围湖光山色及县城全貌尽收眼底。1938年9月日军向塔开炮,击破塔身中部东南面塔壁。但塔异常坚固,仍巍然屹立。1986年重修,复原如初。 银山 银山,位于阳新县城西北5公里。相传,在宋代以前,这里就冶炼银、铁,兴办银矿,故称“银山”。银山村还留有古银矿采冶遗址,并有“江南第一炉”之说。 银山山脉连绵十数公里,主峰海拔319公尺,山中有着迷人的景色。银山石色绚烂,奇采纷呈,有黑色铁石,有褐色锰石,有绛色铜石,有红色汞石,诚为奇观。山中树木葱翠,山花烂漫,山鸟和鸣,溪泉淙淙,极尽林壑幽胜之美。银山山径盘旋,山洞深遂,有多个溶洞石窟,如牧羊洞、石佛洞、杨梅洞、卢家洞等等。清代翰林学士卢高避难山间于洞中设馆授业,此洞称翰林洞,洞里天然石钟、石鼓、石桌、石凳,至今完好。还有一座幽迷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是银山最大最奇的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倒悬,颇为壮观。山上还有乳公泉、龙玉泉、珠砂崖、云谷、风穴、雪坡、银艇、铁壁、武源径、放生塘、晒经石、飞仙台、普陀崖等多处胜景。攀登银山峰顶纵览,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东北属牛山秀丽多姿;西北黄姑山峰插云天;东南荐湖碧波粼粼。清代经略使吴甫生题诗曰:“精华不与众山同,宝气常浮映碧空。一跃洪炉流液白,九还仙灶化丹红。月移清影孤松下,云渡奇峰半岭中。望去莫教贪者识,东坡题后几人雄。”这“东坡题后”指的是宋元丰七年,苏东坡慕名来访,被银山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溪泉、石林、溶洞和绵延的山脉所吸引,于是在山南峡石口山崖上大书“铁壁”二字,至今字迹清晰可见,故此山素有“东坡银山”之称。 银山南腰有银山寺,画栋飞檐,建于宋代嘉佑年间。寺旁泉水蜿蜒,寺内铜鼓经歌,历代游人多为之题诗作赋。宋代文人王质《题银山寺》诗曰:“但听清圆不觉喧,松床纱帐腹便便。草深稚子争烘日,树暖蜂雏懒趁烟;无事石床频打睡,有时村店暂逃禅。寻花问柳山前后,隐隐钟声暮已传。” 玉臼山庄 清朝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银山村卢高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卢高出身贫寒,酷爱读书,公正廉洁,不畏权贵,为官不久便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归里,隐居家乡。卢高乐善好施,将自己节约的官禄购置田产,“以济贫不能读、长不能娶、笄不能嫁、老无所养、殁不所葬者”,很受乡人敬重。 卢高在家乡玉臼山麓筑起“玉臼山庄”。这山庄历经350多年的风雨,依旧保存完好。山庄一进三重,青墙黑瓦里透出的是朴实的信息。玉臼山庄与阳新别的家祠设置不同的是,后厅的神位上供奉着一个读书官人的塑像。卢高治家特别严格,他在《家训》中写道:“薄责人,厚责已”。卢高有《泊舟诗草》、《翠环堂诗文集》流传于世。我们在玉臼山庄看到卢高手书的“翠环堂”匾额,便能够从中去读懂其人格魅力之所在。 ◎ 教育事业湖北阳新县兴国镇中小学校 阳新县兴国镇七里岗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中心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五一学校 阳新县兴国镇何垅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前进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南市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官桥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新华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民港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滑石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焦山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用录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白杨中学 阳新县兴国镇白杨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石浮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石震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良荐村小学 阳新县兴国镇银山村小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