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福寺塔 |
释义 | 兴福寺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宝通禅寺西侧,兴福寺塔又称无影塔,传说夏至中午时分,此塔无影,故称“无影塔”,又因它比附近灵济塔小得多,所以又称小塔。原在洪山东端山麓,1963年春移至洪山西南麓复原。 简介兴福寺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宝通禅寺西侧,又称无影塔,传说没年夏至中午时分,此塔无影,故称“无影塔”;又因它比附近灵济塔小得多,所以又称小塔。原在洪山东端山麓,1963年春移至洪山西南麓复原。 兴福寺始建于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5年),原名晋安寺,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年)始改今名。寺塔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近代清军和太平军争夺武昌城时,寺院建筑物除石塔外,全部被毁。 1953年,中南民族学院修建校舍,兴福寺废址和石塔被围入学院内。当时石塔已破裂倾斜,由文化部门把它迁移至今址。 兴福寺塔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全部用石砌成,平面八角形,高11.25米。塔身下部为石砌须弥座,直径4.25米。塔为实体,塔身四壁辟假门,上面雕刻有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做为装饰。 据清光绪《县志》记载,宝通禅寺和兴福寺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年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兴福寺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 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兴福寺塔。兴福寺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兴福寺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兴福寺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兴福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五十余米,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许多小龛,龛内刻有佛礼故事,及山川、流水、松柏、祥云、佛塔、寺庙、神兽、人物等等,栩栩如生。尤其是须弥座上部的笙、箫、琴、瑟、云板、铜锣、鼓、笛等全行乐器及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吉祥八宝图案精美绝伦,惟妙惟肖,那云板上系着的丝带形如浪逐,似随风飘动,令人赞叹,假如静心侧听,可以感到那玄音妙律或佛号经声,如在耳际,丝丝萦绕。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比较高大,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仍可见“兴福寺塔 ”五个字。但其他三面匾额上的字已不能看清。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这些塑像历经风雨,均已严重风化,有些泥塑都露出了木芯,尽管如此,仍可领略当年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风采。 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曾经供奉镏金铜佛312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铜佛还在,但是今天已经一个都看不到了。塔身四面雕券门,四面设券窗,门窗两边塑金刚神像,塔身八角雕盘旋飞龙。神像神形各异,威武雄浑;飞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浞,现已残蚀不堪。佛塔层层密檐上悬挂着的风钟,与天际边的那抹白云,相应相唤,微风中“叮咚”声声,分明是遥遥的心仪之音。塔下,有一老者,面善目慈,白发苍髯,长须轻飘,怀揣“阿弥佗佛”诵经音乐盒,围绕佛塔缓缓转走,每至佛塔的一面便驻足垂首,双手合十,口颂佛经。其经声,此佛音,那钟响,悠扬传送,袅袅盘旋于大地,回荡于心中。闻着经声、佛音、钟响,不仅让人想起泉城千佛山兴国禅寺山门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历史兴福寺塔悄然无语地矗立在那里已有几百年之久。见过它的人无不赞叹古塔的秀美,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却鲜有人知。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称谓,它建于何时,它又因何矗立在这里。附近居民因古塔灵秀可爱,就传说它叫“无影塔”。 也有人传说它叫“八里庄塔”,还有人因古塔的外形酷似天宁寺塔,而传说它叫“天宁寺姊妹塔”。对于它的建造年代,有人也因其外形推断它与天宁寺塔同建于辽代。但是不管传说怎样,“无影塔”的名字是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了下来。这座“无影塔”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声极大,以至于1954年,第二建筑公司等单位在此地盖了搬迁宿舍,建成居民区,派出所在编制居民区的门牌号时就因此地有这座被当地居民称为“无影塔”的古塔,便将这一地区起名为无影巷。现在八里庄的南无影巷的名字就是因此塔而起的。这座塔是密檐式砖塔,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时光洗磨,已经有些砖零瓦断,残迹斑斑了,但是它依然保持着动人心魄的魅力,依然是那样雄壮挺拔,精巧华美。塔为八角十三层,砖砌实心,没有阶梯,不能攀登。整座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又分上下两部,下为边角镶石的平台,上是双层的须弥座,须弥座上以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密檐逐层缓缓上收,檐下砖雕的斗拱,层层支护,直到塔顶,使塔身稳健美观,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檐式佛塔”造型。 这种造型的佛塔在辽代以后十分盛行。这座塔在外形上与宝通禅寺塔极为相似,如果不是所处地点不同,还真以为是天宁寺塔“搬家”了。塔与其他密檐塔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塔须弥座上部刻有笙、箫、琴、瑟等全行乐器图案,这在佛塔中是极为罕见的。塔基须弥座上还刻有一个个佛教故事,故事中的2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生动形象。须弥座上的三层砖刻仰莲花瓣拱托起塔身。第一层塔身比较高大,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可惜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得难以辨认了。各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然而历尽了百年风雨已是残破不全了。但是从残存的塑像上,还可依稀窥见他们当年的精美。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供奉铜佛312尊。塔刹原是覆莲座上承摩尼式宝珠。整座古塔挺拔秀丽,雕刻精美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保护状况兴福寺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兴福寺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上海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交通坐落于503路,或519 在洪山(宝通禅寺)站下车,就可以看到。 美食兴福寺塔周边的美食很多,隔壁就是宝通寺斋菜馆,喜欢吃斋的朋友可以试试;斜对面有新加坡美食城;向西走50米,过马路就到了付家坡美食一条街,里面各种酒店、餐馆多的是,各种口味、各种档次任你挑。最终还是看你的肚子和钱包的承受能力了。 洪山介绍洪山,是武汉著名风景区,中有古刹宝通禅寺,寺后有洪山宝塔、法官界,另有小亭、层台、奇石、幽径,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庄严雄伟,古朴雅致,环境秀丽,新迁移来的兴福寺塔,又为景区新添一颗明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