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南村 |
释义 | 1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安南村该行政村隶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距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乡道路为路,交通方便,辖7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35 户,有乡村人口1685 人,其中农业人口1685 人,劳动力930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30 人。 全村国土面积1.91 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1,000.00 ℃,年降水量13.00 毫米,适合种植 青稞、洋芋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360.00 亩,人均耕地1.4 亩,林地508.71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05.2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 2 江苏省锡山市安镇镇安南村安南村今年重点抓好瞿巷、谢介里、河口桥3个示范点新农村建设。一是制定规划。以村庄规划为龙头,抓好村庄建设整体规划,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规划。规划中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中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狠抓村容村貌整治。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着重从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改沟工作入手,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扎实开展文明村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开展了“水美家美”活动,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美化家园,实施道路硬化、河塘整治,加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目前该村已投入450万元,翻检和新铺水泥路12.8万平方米,总长32公里,同时在路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道路两侧的清理保洁工作,配备专职清洁工分段承包。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在村企业和村民宅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并落实专人收集,由村出资统一装运,集中堆放。 村党支部根据村情建立一整套村务管理制度,包括党组织、村务等工作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事,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通过公开栏等及时、全面的公开村级事务;开展村民素质教育,规范村民言行,反对赌博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良好作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给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3 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安南村隶属宜良县北古城镇,地处北古城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政府的道路为:古城街到前所约3公里为柏油路;前所街到南冲约7公里为砂石路;南冲到安南约5公里为土路。晴天灰大,雨天路滑,交通非常不方便,距县城约25公里。东邻陆良县边境,南邻石林县大哨村小组,西邻南冲村委会,北邻木龙村委会。辖安南、架格、木龙堡、兑窝田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36户,有乡村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1274人,劳动力8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96人。 全村国土面积13.17平方公里,海拔1730米,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93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845亩,人均耕地1.38 亩,林地12093亩。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45万元,占总收入的64%;畜牧业收入256万元,占总收入的25.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90头,肉牛49头,肉羊685头);渔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0.6%;林业收入28万元,占总收入的2.78%;第二、三产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1.6%;工资性收入18万元,占总收入的1.8%。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5人(占劳动力的4.2%),在省内务工35人。 4 云南省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安南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37公里。辖安南、下坝、大麦地等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38 户,有乡村人口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 1000 人,劳动力6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19人。 全村国土面积9.13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05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核桃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006.1亩,人均耕地0.97 亩,林地12588.91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06.1亩(其中:田732.2亩,地 273.9亩),人均耕地0.97亩,主要种植核桃等作物;拥有林地12588.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84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96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全村有149户通自来水,有238户通电,有9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9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0户。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4 辆,摩托车1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67亩,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0户;建有小水窖84口;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3.28万元,占总收入的71.56%;畜牧业收入26.87万元,占总收入的8.24%;林业收入11.8万元,占总收入的3.62%;第二、三产业收入50.05万元,占总收入的15.35%;工资性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林业、畜牧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在省内务工6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农林牧,主要销售往 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烤烟、林业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38户,共乡村人口1000人,其中男性508人,女性492人。其中农业人口1000人,劳动力 600人。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48人,参合率 94.8%;享受低保8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1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