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星海镇 |
释义 | 星海镇(宁夏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前身为1983年设立的隆德县移民吊庄,1992年成立宁夏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2003年和2004年分别移交石嘴山市和大武口区管理,2009年2月设立星海镇。 区域概述星海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共辖8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5.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6万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星海镇已经由一个经济欠发达、交通不方便、贫困面大、生态严重恶化、土地高度盐碱化、村庄面貌脏乱差的移民吊庄点,快速发展成为城郊型设施农业特色鲜明、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开发区,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誉为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的一大创举”。星海镇先后被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行政规划星海镇辖8个行政村3个社区:星海村 枣香村 祥河村 隆惠村 临湖村 星光村 富民村 果园村铁东社区 古香社区 东湖社区 基础设施星海镇是石嘴山市“三城三镇”建设的重点,也是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的主战场。按照“一湖两翼”城市建设格局和“城市新区、经济转型试验区、生态宜居示范区、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发展定位以及打造“塞上湖泊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形象,大武口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了星海经济区,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同时完成了星海经济区基础设施竖向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坚持“集中大庄点、建设大社区”的思路,加快民居改造,新建星海家园和六站康居工程等“塞上农民新居”,将失地农民和拆迁农民集中进行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一站村大社区已成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加快一站小城镇建设,建成了文化体育广场和沿街商住楼建设工程,完成了农贸市场改造和综合市场建设;建成了垃圾收集转运站,实现了农村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实施了沙湖大道、浴山潭大街、隆湖大道、星海三号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拉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 经济发展近年来,星海镇紧紧抓住石嘴山市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了太西循环经济示范园和产业转型示范园。目前,太西循环经济示范园年产2万吨活性炭扩建项目、年产3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2×50兆瓦的热动力站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产业转型示范园总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划分为中药厂区、酱油醋厂、牛羊肉加工区、农产品加工区和金属制品加工区,配套实施道路硬化、铺设供排水管网、绿化、供电、建设排污泵站等。目前,正在办理项目规划手续,已有济仁中药厂、农产品冷藏配套、环保建材项目拟入园。2009年,星海镇完成各种税收收入8900万元,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0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67万元,比1992年增长了18倍和17倍。 农业布局一是大力调整设施温室种植结构。及时调整日光温室种植结构,新引进了油桃、乳瓜、葡萄、草莓、杏等新品种,占设施蔬菜种植的20%,年纯收入每栋提高了1万元。加快温棚流转,共流转温棚528栋,成为中粮集团番茄育苗基地,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二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万元,对春季水利设施进行了维修,共维修渠道5公里、斗门21座、铺设涵管280米,确保各类水利设施正常运行;配合做好土地整理项目、富民村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和隆湖生态治理项目,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今年以来,星海镇把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运用各项政策,以技能培训为抓手,重点开展电工、电焊工、瓦工、抹灰工、园林绿化、家政、餐饮及客房服务等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实现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引领作用,实现劳务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推进了劳务产业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近年来,星海镇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对辖区中小学进行科学整合,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度重视农民就业创业,通过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劳务输出等措施,帮助农民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城镇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逐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五免一救助”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三无”创建目标。加强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星海镇被国务院评为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目标任务,实施了“一园带动五个一”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星海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旅游资源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石嘴山市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星海村,北依石嘴山市区、东接沙湖大道、西连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毗邻沙湖旅游区。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共建二层商业楼180套,总投资2200万元,全部为仿古建筑风格,配套停车场、拍卖厅、展厅和电子监控系统、宽带上网等设施,二层商业楼工程已于2008年底完工。2009年6月6日举办了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开业庆典仪式,已有70家经营商家入驻,主要以书画、古玩、瓷器、玉器、奇石等经营项目为主。二期工程新建二层商住楼54套,在东侧建标志性牌坊一座,总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该工程已于2009年底完工,已陆续引进奇石、雕刻、书法绘画、民间手工艺制作等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优惠的招商政策、真挚的诚信服务面向全国招商,为入住的客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经营平台。星海文化产业创业城已成为石嘴山市规模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创业富民基地,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 石嘴山市五七学校历史博物馆石嘴山市五七学校历史博物馆是在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一座再现“文革”期间博物馆国务院直属口千名机关干部、家属、子女劳动、工作、学习经历的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解放军后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统称《五七指示》。在这一指示精神的鼓励下,中央国家机关的9万名工作人员,1万名工勤人员,3万名家属,5000名知青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106所“五七”干校。 在我区的几所中央国家“五七”干校中,尤以石嘴山大武口区星海镇星海村(原西大滩)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该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消于1972年4月,历时四年多,是国务院机关根据周总理的“四条指示”所创建的。主要包括从国务院机关下放的1881名干部、家属(不包括14岁以下的200多个孩子)。这些人中不仅有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著名学者、知名人士。这些干部职工尽管身处逆境但是那种蓬勃向上的乐观精神和崇高的理想没有动摇,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开展生产劳动,特别是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老同志在劳动之余经常一起探讨语言文字改革方面的问题,他们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五七”干校撤消后,人员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庄某飞机制造厂继续劳动锻炼。由“五七“干校创办的造纸厂移交平罗县成立了国营平罗县农场。 时隔40年后,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遗址上建设“五七”学校历史博物馆旨在体现当时国务院直属口机关干部在此劳动锻炼、艰苦创业、勤奋学习的历史场景,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智慧和文明成果。馆内陈列有反映干校学员及家属生产、生活场景的各种实物1200多件,其中综合馆内容分为9个篇章,23个单元,陈列展出的实物500多件、图片1200多张、文字资料500份。原址馆内容分为6个部分,其中以劳动工具、劳动生产场景及历史原貌的再现,重点突出当年老干部、知识青年居住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及部分有价值的实物。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于08年8月29日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