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息垄断揭秘 |
释义 | 图书信息图书全名:《信息垄断揭秘: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字数:50万字 作者:鄢显俊(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1日第1版 责任编辑:张林、蔺虹 定价:48元 平装:415页 开本:16 ISBN: 9787500499190, 7500499191 条形码: 9787500499190 尺寸:23.8 x 16.8 x 2.2 cm 重量: 567 g 作者简介鄢显俊,男,1966年生,云南昭通人,现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政治学分委员会”委员。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9.7,党史专业)、清华大学法学硕士(2004.6,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云南大学法学博士(2010.12,科社与国际共运专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论文三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学术研究方向:1.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变迁及“两制”关系;2.现代教育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内容简介这是作者十一年研究的心血之作。该书既是作者主持的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信息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的最终结题成果,也是作者的博士论文。这一研究肇始于《信息资本与信息垄断——一种新视野里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1年第6期,作者在国内学界率先提出“信息资本”与“信息垄断”这两个概念并对“信息垄断”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追踪研究……。 此书揭示—— 信息垄断的前世今生 信息垄断的掘金之路 此书是—— 国内第一部以技术创新史和商业竞争史的视角全景刻画英特尔和微软垄断之路的学术著作 IT厂商生存修炼必读,IT“发烧友”科普经典 《信息垄断揭秘-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本书的创新之处和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书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创新性。第二,本书所研究的视角具创新性。第三,本书研究的内容具有创新性。第四,本书既很好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又大量借鉴了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多种科学方法。第五,本书文笔畅,可读性强,许多段落或篇章,行文表达颇具文学色采,读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 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 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 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 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此书的几个创新点研究角度的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及其复杂的问题,通常的研究特点都属于“宏大叙事”型的研究,这些研究往往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出发,构筑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研究资本主义所有领域、所有问题并囊括所有类型的资本主义。从微观角度切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并不多见。考虑到科技--产业革命在社会变迁中的巨大作用,而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其作用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产业革命。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信息技术革命为立足点来观察当代资本主义——即研究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并探讨蕴藏其中的规律并运用SST理论综合考察信息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突破口聚焦于资本主义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信息垄断,丰富了学术界的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研究。 研究对象既问题的创新。 依照研究角度创新的逻辑,进而把创新的突破口聚焦于当代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出现的最新垄断形态——信息垄断,以此管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是研究对象暨问题的创新。基于此,用“解剖麻雀”方法、以信息垄断作为观察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窗口,由点及面,由特殊到一般,由微观研究到中观讨论进而宏观阐述,通过研究信息资本主义条件下,信息垄断的起源、特征、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等问题,尤其是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的特殊“生态环境”、竞争策略,信息垄断与反垄断的博弈,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即当代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多维表现及信息资本主义发展前瞻等问题。之后,进一步探讨与信息资本主义共时态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信息化进程的特点与规律,以及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而制定的国家创新策略。 总之,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切入点,通过研究信息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的新型垄断——信息垄断来管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在国内学界尚属初步探索,其学术价值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著名社会学家彭玉生在谈及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好问题的参考标准”时指出:“原创诚然可贵,但却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能提出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显然,本研究就是力图对“老话题或普通现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即通过对信息时代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垄断的前世今生进行抽丝剥茧的解剖,以此作为切口来探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追求研究问题的“独创性”。 微观层面研究方法的创新。在微观层面提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框架,采用西方学界常用的“范式分析法”及其具象——“信息技术范式”,以此作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的操作类研究方法,该方法的逻辑主线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就目前查阅到的中文文献看,很少有学者运用这一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运用OECD提供的“信息社会统计模型”和ORBICOM研发的“国际数字鸿沟模型”,测度了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差距并探究了中国特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研究工具的创新。在研究中,为了说明影响事物发展的多维变量间的关联性,研究还大量使用了能够形象描述这种复杂关系的原创性图表和逻辑框架图,使得对相关问题的阐述更加生动和形象。以“序言”前的“全篇研究逻辑框架图”为起点,以最后一章“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逻辑结构图”为终结,这样的研究工具创新几乎贯穿研究全过程,在第一、二、三、四、六、七章得到充分展现,使严肃的学术论文因此变得样式生动且更加深刻、耐读。 研究资料运用的创新。针对信息垄断的研究在国内基本没人涉足,相关资料较为匮乏,因此大量资料必须借助英文文献,这虽然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无意中也成为本研究的一个创新所在。较多使用英文文献及权威资料成为本研究的一大特点,也是优点。研究共计采用英文文献24份,绝大多数为电子文献,下载自:美国政府相关网站,如商务部、劳工局、人口统计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贸发组织官方网站、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经合组织官方网站、美国知名的学术网站、社团组织网站和企业网站等等。诸多权威英文文献和资料、数据的获得,增强了本研究的客观性并使所开展的研究能够站在学术的最前沿。这也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本研究所揭示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威力:它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交往方式,人们获取信息更加高效、快捷——只要拥有一部能上网的电脑,只要能够熟练运用英文搜索引擎,研究者就可以获得异常丰富且权威的资料。 6. 研究结论的创新。研究结论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一系列问题的深化与拓展,丰富了学界对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资本主义演变为信息资本主义。信息垄断是信息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的特殊垄断现象。信息资本主义并没有超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范畴,新的称谓意在揭示当代资本主义进入信息时代后的显著特征。 2)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在信息垄断形成过程中,还诞生了一种值得警惕的特殊的“信息垄断”,即对互联网核心设施的垄断。 3)通过构建信息垄断的“生态环境模型”可以揭示其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涉及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制度三大要素。为维护其垄断地位,信息垄断厂商实施了一系列法律策略和商业策略。自Wintel联盟形成以来,信息垄断所面临的压力主要不是来自竞争,而以欧美各国风起云涌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4)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它是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左翼运动”在信息时代的表现,是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5)信息垄断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的特殊表现。信息垄断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垄断,其危害已超越经济层面而涉及到一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乃至军事安全。 6)经由信息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重塑”,当代资本主义在一个多维度的领域继续其“创造性的破坏”的过程,而“数字鸿沟”的出现则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 7)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 目录序 作者自序:“信息垄断”何以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好问题? 本书研究框架 前言 一 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 二 文献综述 (一)信息技术革命的缘起及内涵 (二)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三 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二)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三)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四 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一 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一产业革命 二 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一 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二 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 三 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一 何谓wintel联盟 二 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一 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二 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一 “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二 “摩尔定理”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一 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二 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三 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四 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 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二 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挥舞“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一 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二 专利战略这向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三 “盗版”痛并;陕乐着: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一 “捆绑”(bundllng)策略:竞争对手挥之不去的梦魇 二 oem策略:唯我独尊的“知识霸权” 三 “歧视性价格”策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用户生存状态 四 “标准战争”:得标准者,霸天下的终极致胜之道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一 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二 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一 “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 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一 “万圣节 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二 “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一 信息垄断的本质 二 信息垄断的危害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一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二 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三 信息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一 “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二 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三 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一 “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年) 二 “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年)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 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二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三 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一 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 二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结束语 一 全文总结 二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