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信息粒子论
释义

简介

信息粒子论描述了一种事物形成过程——即,所有物质皆由源物质构成,源物质携带信息,并且这种信息的量为固定值。信息量的携带,可以控制物质的变化,形成各种物质。

信息粒子论首次出现于2009年9月13日,由华裔科学家戈瑟姆-贾提出,并且在第二年在强子对撞机之中获得了部分证实。但是他的一套理论依然存在争议,即便如此,他的数学模型依然让部分物理学家相信,这也许可以解释出为为什么这个宇宙更加偏好正物质。

信息粒子

信息粒子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为描述信息量而虚构的单位,每一单位信息粒子携带的信息量为1sen,其携带的信息量可以在信息荚膜之上形成一个投影,被称之为电子。

信息荚膜

信息粒子并不与物质直接接触,在信息粒子和物质之间存在于无法被观察到的荚膜。这种荚膜只有在数学层面上被计算到,目前为止,信息粒子在荚膜上的投影可以产生的效果,被观察到的一共有九种。

信息投影

信息粒子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当信息粒子在受激发情况之下,会在荚膜上留下投影,被称为信息投影。

信息海

信息粒子论认为,宇宙之中的一切全部悬浮在信息海之中,信息海由信息以及源物质构成。黑洞被认为是信息海的空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黑洞会将物质抛入信息海之中,导致物质世界的坍缩,宇宙压降低。被吸入的物质会被转化为源物质,源物质可以通过信息荚膜回到物质世界,形成新的物质,重新补充宇宙压。物质总量守恒。

信息共振

信息粒子并非单独存在,目前已经被证实,具备同样信息量的例子会发生无视空间的共振,这被描述为信息纠缠。信息共振拥有一个固定的延迟,而非同步,以目前的实验程度,只能发现信息共振不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始终为一固定值。T=G/C^2,T为延迟,单位为秒;G为信息量,单位为sen;C为完美光速,单位为米/秒。

综合

信息粒子大量存在于信息海之中,并且由于荚膜的存在与物质隔绝。通过观察荚膜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信息粒子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状态全部以投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电子的运动,光的运动。现在,对于信息粒子的观察依然在起步阶段,只有在最极端的环境之下才能观察到其活动。例如黑洞事件视界边界,信息粒子论认为,黑洞的产生是由于信息荚膜的损坏导致物质的逆向流动。通过事件视界边缘的观察,能够证实此项论点。

现在,美国和欧洲的私人科研基金已经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向戈瑟姆-贾的项目小组拨款五千万美元,资助他的小组对此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基金的负责人表示,这种研究方向的未来不可限量,也许在将来,这将会成为主导未来的主要动力。

关于信息粒子的未来前景

如果能够控制整个地球的信息粒子,那么就可以控制地球的信息逆转,让地球回到数万年前——当然这样做所消耗的能量也是惊人的。而我们还能通过控制信息粒子的方式,使一切物质都能够被重新再利用,能源问题将再也不会困扰人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