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息经济学教程 |
释义 | 《信息经济学教程》一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系统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也称理论信息经济学。它是从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出发,对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其要旨在于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以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的角度,探讨经济体系发展的测度、道路、方向及策略等问题。信息系统经济学则以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为背景,研究其中的成本、效益、费用以及产品、价格等经济问题。 版权信息编者:陈禹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1998年 ISBN:9787302028017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全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 市场价:¥17.00 目录第1章 导论 1.1 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1.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1.2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1.2 信息经济学对象、体系和方法 1.2.1 信息经济学的对象 1.2.2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1.2.3 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 1.2.4 方法论基础 1.3 信息经济学基础 1.3.1 不确定性 1.3.2 风险 1.3.3 信息 1.3.4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1.3.5 费希尔一克拉克体系 思考题 第2章 经济信息基本形式及其效用 2.1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2.1.1 完全信息 2.1.2 不完全信息 2.2 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2.2.1 公共信息 2.2.2 私人信息 2.3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2.3.1 对称信息与对称性市场 2.3.2 非对称信息分析 2.3.3 非对称性市场 思考题 第3章 委托人一代理人理论 3.1 委托一代理关系 3.1.1 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3.1.2 激励机制 3.2 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 3.2.1 阿克洛夫模型 3.2.2 不利选择 3.2.3 道德风险 3.3 市场信号 3.3.1 产品质量不确定性 3.3.2 信号制造 3.3.3 信号显示与失灵 3.4 广告 3.4.1 告供求 3.4.2 告竞争效用与福利 思考题 第4章 最优信息经济决策 4.1 价格离散及其离散率 4.1.1 价格离散 4.1.2 价格离散率模型 4.2 信息搜寻 4.2.1 搜寻模型 4.2.2 最佳搜寻次数 4.3 最优信息系统选择 4.3.1 基本概念 4.3.2 信息系统成本与价值 4.3.3 信息系统选择 思考题 第5章 信息资源配置 5.1 信息结构 5.1.1 团队信息结构 5.1.2 厂商信息结构 5.1.3 经济体制信息结构 5.2 价格体系与信息资源配置 5.2.1 价格的信息内容“ 5.2.2 作为信息资源配置系统的价格体系 5.3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与失灵 5.3.1 信息效率 5.3.2 格罗斯曼一施蒂格利兹悖论 5.3.3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 5.4 信息资源宏观配置 5.4.1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 5.4.2 信息资源配置的宏观结构 思考题 第6章 信息市场机制 6.1 信息市场假设与模型 6.1.1 赫什雷弗模型 6.1.2 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模型 6.1.3 沃尔金模型 6.2 信息商品生产与需求 6.2.1 信息的商品特征 6.2.2 信息生产与需求 6.2.3 作为公共财贷的信息 6.3 信息成本与价值 6.3.1 信息成本特征 6.3.2 信息成本的影响 6.3.3 信息价值 6.4 信息价格 6.4.1 信息为什么有价 6.4.2 风险价格理论 6.4.3 信息商品交易模式与结算方式 思考题 第7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7.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息系统的成本 7.2.1 信息系统成本构成 7.2.2 信息系统成本测算 7.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7.3.1 信息系统效益及其分类 7.3.2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征 7.4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7.4.1 评价方法及其分类 7.4.2 生产函数评价法 7.4.3 费用/效益分析 7.4.4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思考题 第8章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营销 8.1 信息系统产品的价值 8.2 信息系统的价格 8.2.1 价格构成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8.2.2 信息系统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8.3 信息系统的定价策略 8.3.1 系统开发方式与成本加成定价 8.3.2 信息系统产品利润的特点 思考题 第9章 信息经济测度与理论 9.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论 9.1.1 知识与经济 9.1.2 知识产业 9.1.3 知识职业 9.1.4 评论 9.2 波拉特信息经济论 9.2.1 波拉特测度体系 9.2.2 主要测度结论 9.2.3 评论 9.3 国内外信息经济测度概况 9.3.1 国外信息经济测度概况 9.3.2 国内信息经济测度概况 9.4 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 9.4.1 信息经济的发展 9.4.2 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 9.4.3 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比较 9.4.4 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理论 思考题 第10章 信息产业基本理论 10.1 信息产业的构成与分类 10.1.1 信息产业的基本含义 10.1.2 信息产业分类体系 10.1.3 信息产业的基本构成 10.2 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 10.2.1 信息产业的主要特征 10.2.2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 10.2.3 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 第11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11.1 信息化及其测度 11.1.1 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 11.1.2 信息化的测度 11.1.3 简单评价 11.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1.2.1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11.2.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1.3 国民经济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11.3.1 国民经济信息化 11.3.2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主要表现 11.3.3 中国信息化进程及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 思考题 第12章 国际信息经济 12.1 信息产品及服务的比较优势 12.1.1 信息产品的比较优势 12.1.2 信息服务的比较优势 12.2 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 12.2.1 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 12.2.2 世界信息经济结构 12.3 国际信息贸易 12.3.1 概念与范畴 12.3.2 发展现状 12.3.3 发展前景 12.4 信息贸易政策 12.4.1 关税 12.4.2 非关税壁垒 12.4.3 信息贸易自由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如果从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发表著名的《信息经济学评论》算起,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随着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门学科也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直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今天,它已经成为经济科学中得到普遍重视的、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与进展的活跃的前沿之一。只要举出1994年和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结果,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内不少院校已经陆续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已开设了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的有关课程。许多同行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教材,以便更完整、更准确地传播人类在这方面的知识成果,为我国有志于这一领域的学子,提供一些帮助。在他们走向信息经济学的浩如烟海的文献之前,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本书就是为此目的编写的。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来说,40年的时间的确是非常短暂的,加上这门学科本身的丰富内涵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其实质、内容、范围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毫不奇怪的现象。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简略地说明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看法,一方面是与同行探讨,另一方面提供读者在阅读与使用本书时参考。 首先,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经济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不论外界环境对经济学科有多么大的影响或作用,这些外部原因都只是在与学科内部的固有的、本质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出具有生命力的分支或部门。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及社会在生产与交换中的行为和规律,包括个体(个人或企业)、行业以及作为一个大系统的宏观经济体系。在生产与交换的过程中,信息无疑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信息的分布状况、流逝状况、应用状况显然直接影响到个体、群体以至系统全局的行为与规律。只不过生产与交换的范围还不够广,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此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与认识。即使一些敏感的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并未引起普遍的重视,也未得到深入的研究。这种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把原先处于现代商品经济之处的上十亿的人口卷进了统一的全球市场,行业与地区的分工得到空前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各种物质财富的有限性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土地、矿产、能源已经不再像我们的前辈那样,被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的赐予物了。人类必须学会合理地安排与使用有限资源,这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迫问题。这两方面事实的自然而然的推论,使信息的作用与地位大大增强了。与物质因素相比,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应用,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如果说,在几十年之前,人们还可以在信息完全的假设下,比较抽象地讨论经济规律的话,那末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这种做法与现实的差距已经绝对无法回避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