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性图说 |
释义 | Xinxingtushuo 《心性图说》 中国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湛若水的主要著作。 《明儒学案》中也有摘录: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其气同也。心也而不遗者,体天地万物者也。性也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谷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归之者耳。终之敬者,即始之敬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心,而外天地万物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心性图说》 中国明代白族思想家李元阳的哲学著作。是李元阳中年用汉文写成的,生前没有刊印,死后收入《中溪家传汇稿》(又称《中溪文集》)中。分 4篇:《性成》、《心识说》、《意识说》、《情识说》,共400余字。后又收入民国三年(1914)刊刻《云南丛书》中的《李中溪全集》卷十。《心性图说》是论述性和心、意、情相互关系的著作。它认为,性是人所具有的、不依赖于外物的先天精神。性,“无体象可拟,非思议可及”,并且没有偏邪错误。圣人保持着性不变。性感于外物而为心识,心识又为外物所感,而发生为意识,意识再为外物所蒙蔽则流行为情识。心、意二识都会蒙蔽人的本性,使人离开本性的中正圆明,而情识则更进而使人完全陷于“忘已循物,背觉合尘”的境地,至此,人已离禽兽的状态不远。普通人若从心、意、情三识中解脱出来,重归于性,即“复性”,也可以成为圣贤。“复性”的方法、途径,就是《大学》所说的“正心”、“诚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