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灵超市
释义

心灵超市,指的是专门出售精神商品,使买家在情绪、思想上获得收益的超市。在设计者的眼中,这些瓶瓶罐罐就像一个实用的艺术品,可以摆放在家里装苹果、口香糖,也可以当旅行罐来使用,把它融入平常的生活中,带给人们提示、警醒,或是心灵的共鸣。

出台背景

压力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SOHU在2008年八月发布了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72%的白领族感觉承受巨大压力,但忙碌的工作往往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寻求解决方法。

调查显示,人们现在每天所面对的压力是20年前的5倍,90%的人正打破正常的生活规律。压力是亚健康现象的重要原因,它增加了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甚至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减压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灵超市的缘起

心灵超市,始于2004年的丹麦,是一间为了让消费者思考、生活并让shopping这件事更有意义的商店。商店的产品包装低调而简单,最大的特色是“空”,空瓶子、空盒子,称之为“想象商品”,商店贩卖的是以“个人”、“社会”和“环境”三大类别的“心灵补给品”。

心灵超市的商品

心灵超市中摆放的商品,其实是贴有各类标签的瓶瓶罐罐。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容器,有的像牛奶盒,有的像罐头瓶。从外表看,它们再普通不过了,并且都是空的。但拿起瓶子仔细一看,便会发现上面粘贴有不同内容的标签,如“每天多点儒家思想”、“暂停一下”、“中庸”、“如何放手”、“安全感”等等,标签一共有关于情感、社会等43个不同的主题。设计“心灵超市”的瓶子,大部分采用环保材料制成,标价从10元至100元不等,标价是依据瓶子的成本,而不是依据标签主题来确定的。

心灵超市的意义

在心理学家的眼中,心灵超市中的商品具有别样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许维素认为,其实选择怎样主题的商品,反映出了人们的一种补偿心理,即在心灵的某方面是有所缺失的,如选择“离开办公桌”,可以看出其内心是怎样看待工作的,可能觉得压力太大、太疲劳,或者有更想做的事情,“挑选这些瓶瓶罐罐的同时,也是人们在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整理自己的内心所思。

上海的心灵超市

2007年5月27日,位于上海新天地北里的国内首家心灵超市开业。这家与众不同的超市来到上海之前,曾在丹麦哥本哈根等地展出。设计者MadsHagstrom先生说,心灵超市是期望通过一些主题概念的提炼,提示人们去关注、去思考他们本应该关注却又忽视了的一些东西。在工作、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人们如同一只只身不由己不停旋转的陀螺,无法停下,从而忽略了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情感、意识还有品质。

除了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共同关注的主题外,“心灵超市”开进上海,还专门为这座城市量身定做了一些“商品”,如“传统觉醒”、“每天多点儒家思想”、“睡满8小时”、“新活力”等。上海“心灵超市”在开业首日的销售中,“不要迷失自我”和“睡满8小时”是最俏销的“商品”。而在欧美城市展出时,最受欢迎的则是“无条件的爱”、“暂停”等。

在设计者的眼中,这些瓶瓶罐罐就像一个实用的艺术品,可以摆放在家里装苹果、口香糖,也可以当旅行罐来使用,把它融入平常的生活中,带给人们提示、警醒,或是心灵的共鸣。

各方观点论超市

 有人赞赏有人质疑

“心灵超市”中摆放的“商品”,其实是贴有各类标签的瓶瓶罐罐。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容器,有的像牛奶盒,有的像罐头瓶。从外表看,它们再普通不过了,并且都是空的。但拿起瓶子仔细一看,便会发现上面粘贴有不同内容的标签,如“每天多点儒家思想”、“暂停一下”、“中庸”、“如何放手”、“安全感”等等,标签一共有关于情感、社会等43个不同的主题。

设计“心灵超市”的艺术家一共带来了16000个瓶子,大部分采用环保材料制成,标价从10元至100元不等,据称标价是依据瓶子的成本,而不是依据标签主题来确定的。

“心灵超市”里已经迎来了不少顾客。大部分人都会在自己相中的瓶子前停留片刻。就读于本市某大学艺术系的迟小姐很喜欢这个超市,她说:“在这里可以让行色匆匆的都市人稍稍放慢脚步,想想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位来自香港的女士买了一盒“新活力”,表示带回去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提醒自己每天都充满新活力。

不过,也有人对“心灵超市”持怀疑态度。物理学专业出身的韩先生认为,找来一些普通的瓶瓶罐罐,上面随便贴个标签就当特殊商品出售,有“忽悠”人家钱之嫌。

关爱的药方

白领们并非出于新鲜好奇,而是因为现实中的缺少或无法获得,他们才愿意花钱将一个个并无使用价值的空瓶或长筒买回家,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们缺少社会关爱或提醒,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工作压力,他们在精神上难以承受,只想借助“心灵”药品以求得短时的轻松或释放,以便以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这种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若站到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试图从“心灵超市”购回药方医治心病,无疑已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心灵空瓶”里需要尽快装进社会关爱的药方。人与人之间,平时都要互相主动关心,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相互关爱成为浓浓的社会风气之时,“心灵超市”的生意恐怕就不会有那么“火”了,有精神需求才愿到现实中寻找排难的药方。

理性分析

这类“心灵商品”的走俏说明了都市人群中存在着大面积的精神危机、信仰缺失,恰恰“心灵商品”能让他们仿佛找到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于是他们像瘾君子一样暂时获得了美好的幻觉。

与“心灵空瓶子”相对应的是人们的“心灵空镜子”。心灵一天天苍白起来,慢慢地进入了一个“空”的世界,像在镜子制造出的“无物之阵”里一样找不到方向。

如何告别虚无主义的亡灵,实现人们精神上的“真正富足”,也许将成为人们要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心灵鸡汤”里的伟哥不是最终出路,“心灵超市”里瓶子上面的标语更不是。他们的本质是“空”,所以价值是“零”。无所谓进步与落后,它们只是现代社会精神贫乏制造出的文化垃圾而已。希望迷失的心灵能找到真正的出路,而不是在“心灵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活活渴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