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电学新进展
释义

本书有百余名教授翻译,编撰。使广大的心电图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了解心电学的新进展,提高心学方面的水平。并促进中国心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

版权信息

书 名: 心电学新进展

作 者:方丕华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11360714

开本: 16

定价: 160.00 元

内容简介

回顾心电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的篇章。自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发明弦线式心电图机,并于1905正式应用于临床以后,心电图为心脏病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关键作用。早在1911年,英国的ThomasLewis就发表了第一部心电图专著《TheMechanismofTheHeartBeat》,至20世纪50年代,通过Lewis、Wiggers、Katz、Langendorf、Pick、Schamroth等医学先哲和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和实践,心电图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古老的心电图学跨越了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冲击和洗礼,却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今,心电图学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并由最初单纯的体表心电图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分支专业的心电学。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各级医院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远程心电监测、心磁图、心电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各项无创心电学技术在心脏病诊断、预后和心脏性猝死分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心电图技术发展而来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起博技术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心电学的研究涵盖了心脏病的许多领域,或者说心脏病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对心电的研究观察。为了让广大的心电图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了解心电学的新进展,提高心学方面的水平,我们邀请全国高等医科大学的100多个知名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心电学新进展》。

《心电学新进展》分12篇,有近120个专题,9个国际指南解读和10个国内心电学规范。第1篇和第2篇主要介绍心电图和无创心电学技术的相关进展;第3篇至第6篇介绍心脏性猝死、离子通道病、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方面的诊断、治疗、预后和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第7篇介绍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相关心脏病的心电学、循证医学和基础研究;第8篇和第9篇介绍心脏电生理和心脏起博的新进展;第10篇和第11篇介绍有关的国际指南解读和国内心电学规范;最后,第12篇集萃了约50篇国外近年来有关心电学研究新进展的摘要译文。

当广大的临床医师和心电学工作者阅读此书时,一定和我们一样激动不已。除了部分参与翻译等编辑工作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的研究生和心电学的新秀外,绝大多数作者都是我国心电学和心血管病学的知名专家。他们当中有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医学泰斗,有学冠中外、成就卓著的院士,有多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心电学会的掌门人—现任或候任的主任委员,更多的是各个医学中心、医科大学和各个学会年富力强、硕果累累的学术带头人。在我们编纂此书时,读大师名家之佳作,收获良多,同时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惟有感激之情在胸中澎湃。感谢各位医学前辈对中国心电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和对后辈的勉励与支持,感谢众多专家教授为《心电学新进展》付出的艰辛劳动与无私奉献。我们希望,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实现的今日,这本由百余名专家教授撰写的《心电学新进展》一书也将促进中国心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

作者简介

方丕华,男,1958年3月生,医学博士,籍贯湖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先后在意大利著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治疗。2001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6项,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文60余篇。已主译和主编专著多部。

专业特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和随访、无创心电学检查的诊断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主要研究方向: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和介入治疗,以及用无创心电学方法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性分层研究。

张澍,男,1959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并担任美国JCE杂志中文版主编,欧洲心脏起搏杂志(Europace)国际编委,亚太心律协会(A:PH。:RS)杂志Jourmal0fAnhythmia国际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性心脏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等多个杂志的编委。社会任职: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

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2004年分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5年5月起赴美国进修学习,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心内科、阿拉巴马州大学伯明翰医学中心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多年来一直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牵头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2项、卫生部、教育部研究课题多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5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目录

第一篇常规体表心电图

1心电图各波发生机制的现代观点

2早期复极变异与临床

3EASI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比较

4心电图导联与心电图图形

5Epsilon波的特征、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6J波和J波综合征

7PCI术后心电图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8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

9二联律法则与长短周期现象

10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11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良恶性判断的价值

第二篇无创心电学技术

1无创心电检测在评价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

2T波电交替

3心室晚电位

4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5窦性心率震荡研究进展

6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测定及应用

7QT离散度研究进展

8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作用

9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一定优于3导联动态心电图吗?

10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和局限性

11心脏性猝死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12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研究进展

13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及进展

14动态血压测定与临床应用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昼夜心率变异性

16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最新进展

17心电信息管理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8国产多道生理记录仪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第三篇心脏性猝死

1积极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的应用

2心脏猝死防治进展

3AED:人类征服猝死的又一个里程碑

4CRT—D在心衰患者猝死防治中的价值

5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表现

6心律失常性猝死概述

7猝死发生的心电图特征与触发因素

8心电远程连续监护与预防心脏猝死

9长QT综合征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10心室电风暴

第四篇遗传性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病

1心律失常基因研究最新进展

2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与危险分层

3Brugada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4遗传性长QT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5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及危险分层

6短QT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

7Lenegre病:一种SCN5A基因相关离子通道病

8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9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第五篇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间期的交替

2左束支传导阻滞研究进展

3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左束支病理相关性研究进展

4迷走性间歇性房室阻滞

5心脏变时性不良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再认识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型及治疗

8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9睡眠呼吸暂停与心律失常

10缓慢心律失常的继发性长QT综合征

11急性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治疗策略

12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新流程图

13特发性室颤与早复极综合征

14应用基因修饰和干细胞调控生物起搏器

第六篇心房颤动

1心房颤动心电图及治疗策略

2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几个临床问题

3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4房颤的节律控制与频率控制:2007年再审视

5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的选择与争议

6房颤消融的主要术式比较

7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进展

8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处理的对策

9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疗效分析

10肺静脉狭窄的识别与预防

11左房食管瘘的识别与处理

12房颤射频消融的围手术期处理

13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新进展

14心脏外科手术后房颤治疗进展

15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第七篇心电图与相关心脏病

1急性冠脉综合症的ECG改变及其意义

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进展

3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和诊断误区

4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性心电图

5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

6心力衰竭时产生心律失常的基础

7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8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变的特征

9心肌病与ST-T改变

10应激性心肌病心电图

11直立性低血压

12心血管循证医学的历史回顾与进展

13Meta分析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14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

15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第八篇心脏电生理与导管消融

1心脏电生理标测新技术进展

2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与评价

3心室颤动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困惑

4射频消融中如何避免损伤房室传导

5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6房性心动过速及导管消融进展

7特殊旁路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8小儿射频消融进展

9窄QRS心动过速诊断与消融治疗

10经导管消融的能源概述

11常见室上速消融失败的原因分析

12冷冻消融治疗室上速的进展

13超声和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进展

14外科术后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15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九篇心脏起搏和ICD

1起搏器感染及处理

2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预防和处理

3起搏导线导致心脏穿孔的识别与处理

4起搏器现代诊断功能

5频率适应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进展

6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进展

7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8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进展

9不同起搏方式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10起搏治疗神经介导性晕厥

11植入式循环记录仪的临床应用

第十篇国际指南解读

1ACC/AHA动态心电图指南简介

2ACC/AHA运动试验指南

3ACC/AHA/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

42006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和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指南

52007欧洲心脏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读

62008年ACC/AHA/HRS心律失常植入装置指南解读

7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

82007年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9冠心病指南中有关心电图的评价

第十一篇国内心电学规范

1常规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4远程监测心电图

5心率变异性

6心室晚电位

7T波电交替

8食管心脏起搏技术

9直立倾斜试验

10心电图药物试验

11心电图报告格式和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建议(草案)

第十二篇国外心电学研究集萃

1心电图导联发展的十字路口

2心电图最佳导联数目

3应用24导联标准心电图判定急性冠脉闭塞的部位

4从不标准的记录位点获得标准心电图记录的可能的方法

5标准心电图中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最佳导联

6深入理解心电冲动的扩布

7多种形式的电交替

8心电图个体内差异

979743例门诊病人心电图正常值范围测定.

10心电图在心腔肥厚和扩张诊断中的价值

11非缺血性ST段抬高

12心电图能否鉴别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与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不同心电图标准对诊断左室肥大的可靠性

14起搏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15评价心电图在儿童大孔房间隔缺损中的筛查作用

16高频心电图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

17计算机化心电图的现状

18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评价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价值

19心磁图用于胎儿出生前心源性猝死危险的评估

20心室颤动的成像技术

21药物导致的QT间期离散:是否能预测尖端扭转型室速?

22QT间期延长与药物安全性

23心源性猝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24猝死的心电图标识.

25迷走神经介导的血管痉挛引起的致命性心室颤动

26风险因素评估:确定人群及个体的危险性

27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28短QT综合征

29长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机制

30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

31心肌病的现代分类

32室性心律失常流行病学改变

3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4室性心动过速的基因治疗初现曙光

35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标测

36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37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38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佳的心电图导联

39P波离散度增加预示着电转复后房颤复发率增高

40房颤的神经基础

41房颤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基础

42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

43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心电图标志

44心电图诊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45针对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心力衰竭靶向治疗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