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野汉城区 |
释义 | 新野县历史沿革据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汉置新野县,意为新形成的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一说: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一说: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一说,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千米,《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还有一说: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摘自“新野县政府网”) 新野县境商、周时属邓国,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前312—301年)曾被韩国占领秦时属南阳郡穰县。 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治所在今县城,属南阳郡,后置清阳县,治所在今沙堰夏官营。高祖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张庄村。汉高后八年(前180年),置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统属南阳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41-249年),荆州治所移驻新野。晋太康年间(281—28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在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2县。元康八年(298年),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5县。 南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年),河南郡侨治棘阳,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统属雍州部(今襄阳);元嘉三十年(453年),废新野郡;大明元年(457年)复置,遂废朝阳县。齐永泰元年(498年),新野郡屑北魏,析新野县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在棘阳置汉广耶,二县属之。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县,二郡统属荆州部。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汉广郡为黄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改为棘阳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复为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为镇,属穰县。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民国3年(1914),新野县属汝阳道。1928年,道废隶省。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1月州属南阳市。 1947年全县设6个区下辖158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1950年,改设为7区辖174个乡。 1958年8月建立公社,公社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9个公社,下辖142个生产大队。1963年增设城关镇,全县为9社1镇。 1975年4月,增设前高庙、上港、王庄、樊集、上在5个公社,全县为14个公社(含航运公社)l个镇。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85年12月,沙堰乡、新甸铺乡、王庄乡改为镇。 1994年歪子乡改为镇。1995年,施庵乡改为镇。 1996年10月五星乡改为镇。至此全县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72.9万,设7镇7乡,下辖7个居委会、257个村委会,2973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629106人,其中:城关镇59208人、五星镇43956人、王庄镇26625人、施庵镇53135人、沙堰镇40823人、歪子镇55997人、新甸铺镇51239人、城郊乡82330人、溧河铺乡42654人、前高庙乡34021人、樊集乡24516人、上庄乡40515人、王集乡39722人、上港乡34365人。 2001年9月溧河铺撤乡建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野县辖9个镇、5个乡:城关镇、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 2006年,根据豫民行批[2006]5号和宛政文[2006]66号文件精神,新野县撤销城关镇,设立汉华、汉城两个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管理7个社区居委会,汉城街道管理9个社区居委会。 新野汉城街道2006年设立汉城街道。管理9个社区。 附:城关镇位于新野县中部偏西。县政府驻地。辖解放街、民主街、东关、南关、西关、北关、红旗7个居委会,42个居民小组。镇政府驻朝阳路76号。豫022省道穿境。西邻白河,北依老白河;地势平缓。 [代码]411329100:~001解放街居委会 ~002民主街居委会 ~003东关居委会 ~004南关居委会 ~005西关居委会 ~006北关居委会 ~007红旗居委会 [沿革]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东关、南关、西关、北关、红旗、解放街、民主街7个行政村。2005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1573.5万平方米,市区在册常住总人口1243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5922人,农业人口为38416人;暂住人口为3909人,流动人口24854人。2006年,根据豫民行批[2006]5号和宛政文[2006]66号文件精神,新野县撤销城关镇,设立汉华、汉城两个街道办事处。 汉城区街道办街道管辖新野县汉城街道办事处辖9个居民委员会(村),66个居民小组(段),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2.6万人,耕地面积9600亩。近年来,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通揽工作全局,坚持"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建立东、南、西、北四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纺织产业为主,以机械加工、商贸流通、包装印刷、高档家具等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止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5家,产业支撑强有力,“磁场”效应辅四方。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城市建设、财务征管”三大永恒主题,大力发扬“知荣辱、存仁爱、懂宽容、讲团结、重实干、求创新”的汉城精神,与时俱进谋发展,重点突破求跨越,实现了街道经济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度,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五好”街道党工委,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街道工业园区被授予“市级示范工业园区”等。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1522万元,上缴县财政800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再次蝉联全市第一,被评为南阳市魅力乡镇(办事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