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学院
释义

(The New School)

这是一所美国纽约的大学。

简介

新学院(The New School)是一所位于纽约市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其校舍大部分位于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一带。大学部跟研究所的学生共约9300人,主要科系包含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公共政策、美工设计跟艺术音乐相关科目。

校名变迁

自1919年创校到1997年这一段时间,它的校名其实是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Research),之后,被重新命名为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直到2005年又再改名为现今的新学院。“社会研究新学院”这个名字现在仍用于这个学校著名的研究部,以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跟人文为主的这个研究所部门起初被称为流亡大学(University in Exile),之后更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现状

目前新学院大学的校长是前美国参议院议员巴伯·凯瑞(Bob Kerrey),他于2000年就任校长职位。他的治校政策-统整学校里诸多不同特色的学院-招来正反两面的评价。他支持2003年美国派兵伊拉克的政策以及反对新学院师生于校内公开场合表达反战理念,这种种行为引起传统上左翼色彩浓厚的新学院师生一片不满及反对的声浪。凯瑞于2004年指派阿巴杜赖(Arjun Appadurai)为学务长(Provost),阿巴杜赖于2006年初卸下学务长一职,但仍担任约翰杜威社会科学讲座教授(John Dewey Professor in the Social Sciences),现今担任学务长的是人类学暨哲学教授本杰明·李(Benjamin Lee)。

校史

创立

于1919年,在桃乐思·潘恩·惠特尼(Dorothy Payne Whitney)的财富资助下成立,其宗旨在成为一个宣扬进步理念的成人教育机构。主要创始人包括历史学家查尔士·贝尔(Charles A. Beard)、经济学家范伯伦(Thorstein Veblen)与罗宾森(James Harvey Robinson)、以及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创始人中有些人本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因为宣扬和平主义理念遭到校方言论箝制,故图思建立一个能自由表达进步思想的成人教育机构。

“流亡大学”

1933年,为收容当时被欧洲极权主义政权排除于学术圈之外的学者,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底下成立了流亡大学(University in Exile)这个研究所部门。最初的资金源自于Hiram Halle跟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流亡大学稍后改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到2005年才再度改名为社会研究新学院。以流亡大学之名创始的这个研究及教学机构是新学院的知识重心,许多著名的知识份子与学者皆透过这个机构来跟新学院大学建立学术关系,如心理学家马科斯·韦特墨(Max Wertheimer)、现象学哲学家Aron Gurwitsch,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哲学家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

新学院当时也支援法国流亡学者机构“人文学科高等学院”(École libre des hautes études),在戴高乐主导的流亡政府“自由法国”的授权下,这所高等学院招罗了法语系的流亡学者,如哲学家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人类学家克劳德·李维-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语言学家杰考森(Roman Jakobson)。École libre des hautes études在二次战后逐渐发展成巴黎一个先进的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高等学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且跟新学院保持密切关系。在欧洲极权主义垮台后,流亡大学改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之后名称的演变如上所述。

学术传统

新学院自创校以来着重在社会科学与人文思想的教育,融合美国本地产生的进步思想跟欧洲传来的批判哲学,秉持着自流亡大学以来的思想传承。其中特别是哲学系,更是美国少数以完整现代欧陆哲学训练为课程基础的系所之一。强调的哲学课程包含以下诸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齐克果、马克思、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佛洛伊德、本雅明、汉娜·阿伦特、维特根斯坦、傅科、德里达、德勒兹等人。

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学说,诸如霍克海默、本雅明、阿多诺、马库色、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思想,也在诸多学门之间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因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及印度在全球事务的影响力,新学院也设立了新的研究机构“印度中国机构”(India-China Institute)。

所设学院

基础研究新学院

基础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General Studies)

社会研究新学院

社会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汉娜·阿伦特,列奥·施特劳斯曾就职于此学院

帕森思设计学院

帕森思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米蓝诺管理暨都市政策学院

米蓝诺管理暨都市政策学院(Milano The New School for Management and Urban Policy)

尤金梁学院

尤金梁学院(Eugene Lang College The New School for Liberal Arts)

蔓尼斯音乐学院

蔓尼斯音乐学院(Mannes College of Music)

爵士与现代音乐新学院

爵士与现代音乐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

戏剧新学院

戏剧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Drama)

前学院

演员工作坊戏剧学校(The 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