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系 |
释义 | 一、概述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系设置在学院南校区。主要承担医学类各专业的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全部教学工作。开设有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和药学等特色专业,是学院医学类教育的重点系部之一。目前在校有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三个层次,各类在校学生约500余名。内设有公共课、体育课、解剖学与组胚学、生化与化学、生理学、病原免疫学、病理学、临床检验、药学等九个教研室和一个基础医学实验中心。 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实验设备先进齐全、功能完善。建有各类实验室、示教室、标本陈列室23个,实验场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大型教学仪器设备近600台(件)。在省内外建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现有实验设施和条件完全可满足医学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二、师资队伍基础医学系现有专任教师62人,校内兼职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27人;研究生学历10人,在读博士生1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基础理论扎实,业务技能娴熟。专任教师中70%为“双师型”教师,既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带教能力,是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有2人为省级优秀教师, 1人获省级师德标兵称号;有2人分别获省上组织的赛教一等奖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的教学竞赛2等奖。基础医学系学术风气浓厚,有多位教师担任着省内外相关专业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有多位教师参加了全国医学教育教材编写工作,主编的有《生物化学》、《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大中专教材;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三、办学目标基础医学系注重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建立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教学资料建设,按规划已完成了各专业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学配套资料的编写;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齐备完善。 学生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系学生在学院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多次获得表彰奖励,其中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从我做起”和“双创”演讲比赛中我系两名学生两次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基础医学系全体教职员工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秉承“博学、敬业、修身、育人”的宗旨,为创建品牌专业,建设医学教育强系,为学院的建设发展而努力。 四、专业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医学检验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科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材。 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 掌握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 3、具有将各种检验项目与临床各科疾病相互联系的能力。 4、具有对本专业基本业务进行管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7、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五、就业前景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属贫困山区,随着中央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现有的临床医疗人员相对不足和学历水平偏低已经影响到卫生服务整体质量,使许多医疗设备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是我市解决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匮乏问题的必由之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可扩充和提高农村基层医疗、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到2010年我市需补充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约500余人。为了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基础医学系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综合素质的教育,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性强为特色,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近几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为95%以上。今年我院有28名学生与省人事厅签订了到基层从医从教协议,占全省高校第一,而我系就有15名,占全院人数53.6%。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修业年限与入学程度 修业年限:高职:三年、五年(初中起点);中职:三年。 入学程度:高中;初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学科。 主要课程: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基础、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及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学、生化检验、卫生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常用仪器使用与维修。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医学科学事业,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能在卫生行政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卫生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2、具有适应基层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刻苦耐劳的毅力。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有必备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字秘书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文字秘书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和专业技能;具备适应卫生管理和其他部门行政科室办公事务与文字处理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熟悉公共卫生领域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和常见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具备应用现代管理程序处理卫生行政和科室事务的能力。 5、熟悉卫生法规和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基本具备依法行政和防范、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6、熟悉公共关系学和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思想沟通能力,能够领会领导意图、实现工作目标。 7、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知识,具备熟练使用和定时保养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的读、写、听、译与会话能力,能够参加一般性外事活动。 修业年限与入学程度 修业年限:三年 入学程度:高中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信息技术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科学 主要课程: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法律、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少儿卫生学、公共卫生管理。 就业前景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加之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对农村的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市、县疾病控制中心中专以下学历和无学历人员占73.3%,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只占到11.8%,尤其在乡镇、村均无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全市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只有108人,远远不能满足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而且全市卫生监督队伍无专业公共卫人员。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学历水平偏低已经影响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使许多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到2010年我市需补充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约300余人。 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能掌握药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大输液生产、新剂型研究开发、药品经营、医院药房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药剂专业人才。 药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必备的药物化学基本药学和临床药学知识。 2、具有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知识及制备技术,能运用药剂的基础理论和通用制剂工艺技术,指导各类剂型的制备,并具有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特殊质量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掌握常用药物分类、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用途以及构效关系、稳定性。能运用药效学、药动学的原理,阐明药物分类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4、初步掌握药物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的方法。能运用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典型药物及其制剂能进行鉴别试验、含量测定、特殊杂质或物质的检测,以控制质量。 5、具有药事管理和药物法规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药事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具有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7、具有药品营销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以及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8、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能正确地阅读、翻译普通外文、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9、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0、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药学专业修业年限与入学程度 修业年限:三年 入学程度:高中 药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中医药学、生物制药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