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 |
释义 | 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是原郑州铁路局重点中学、示范中学,郑州铁路局双文明先进集体,郑州铁路局和新乡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学校每年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并在学科竞赛、篮球、航模、音乐、美术等方面保持着省内优势地位。在河南省享有较高声誉。 地位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是原郑州铁路局重点中学、示范中学,郑州铁路局双文明先进集体,郑州铁路局和新乡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学校每年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并在学科竞赛、篮球、航模、音乐、美术等方面保持着省内优势地位。在河南省享有较高声誉。 简介2005年5月,新乡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移交新乡市人民政府,更名为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归属新乡市教育局,同年被命名为新乡市示范性高中。2007年8月,新乡市教育局对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任领导班子在继承和发扬铁一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实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校高则立、校特则兴、校协则和、校美则润”的办学思想,勇于面对教育竞争的挑战,果敢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即:教学现代化、教师科研化、管理科学化、办学特色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师生的道德文化水平,将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办成一所面向全体、全面育人、校有特色、质量一流、社会赞誉、学生向往、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豫北名校。 综述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创建于1940年,校舍气势恢宏,校园绿树成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学校曾被评为“全国模范单位”,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务院的嘉奖,1958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重点高中,是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2005年首批通过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 学校现有班级126个,学生7000余人,教师420人。拥有一批包括特级教师、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队伍;拥有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手段和设施。铁路高级中学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科研诸方面走在河南省前列,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面积校园占地面积755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51平方米,绿化面积17920平方米。铁路高级中学教学设施先进,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优美,是新乡市花园式学校,省市级绿色示范学校。 办学成效铁路高级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铁路高级中学在学科竞赛、会考、特长培养、高考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培养出四个河南省高考理工状元,一批国家、省学科竞赛奖获得者。1999年以来,学校高考上省控大专线的人数逐年上升,1999年455人,2000年476人,2001年768人,2002年798人,2003年714人,2004年914人,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名列新乡市区八县第一名,2006年高考成绩取得骄人成绩,一、二、三本及体育艺术本科上线率居新乡市第一,新乡市考生总成绩前十名中,铁路高级中学理科占5名,文科占2名,3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高考更是捷报频传,共有1314人参加高考,一、二、三本上线人数分别为332人、766人和1001人,上线率分别为25.27%、58.30%和76.18%,分别06年增长81.42%、57.61%和49.18%,1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600分以上282人,各批次上线率和考生高分率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各项考核指标名列榜首,全部学科排名第一,综合名次新乡市第一,再次荣获新乡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学校荣誉1960年,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被评为“全国模范单位”,出席全国群英会;197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嘉奖;1983年受到河南省政府嘉奖;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河南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评为“中小学管理先进学校”;1993年被评为河南省“育人先进集体”;1994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省教委、团省委、省科委联合命名为“省级先进学校”;1997年被省总工会评为“模范教工之家”、被省教委评为“体育达标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文明学校”;2005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共有十所学校榜上有名,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是豫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07年被评为新乡市“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获市“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年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学先进学校”,年年获“新乡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名校。 学校创新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在创卫工作中积极探索,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创卫活动,使该校师德师风、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可喜变化,师生素质明显进步,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已初步形成了师生热爱校园、热爱集体、齐心协力共创和谐、平安、卫生校园的良好风气。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创卫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校长、书记亲自挂帅,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教研组组长为成员,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爱国卫生工作、传染病管理、常见病防治领导小组,艾滋病预防、控烟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网络。 (二)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机制》和《教师控烟学生禁烟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对创卫工作有任务,有安排,有措施,有记录,把创卫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月一个卫生主题,每月一次卫生校长办公会,随时研讨,随时解决创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明晰分工,落实到位。“卫生无小事,小事层层抓,铸就大环境。”把学校创卫分为三块,即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宣传。每位小组成员实行包块落实到人的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 (四)明确职责,常抓不懈。每学期与班主任及各部门管理人员签订创卫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明,责任清,讲追究,有奖惩,并把创卫工作纳入教师目标考核,日查周报,并在每学期末予以兑现。 (五)加强联系,聆听意见。加强与市、区文明委、文明办和新乡市健康路办事处等有关单位的联系,认真听取各级领导的指导意见,确保该校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学校环境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是新乡市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2005年以前一直隶属于郑州铁路局,2005年5月划归地方。由于企业管理模式与全供全控事业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学校在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方面一直落后于市属学校,四幢教学楼年久失修,很多基础设施陈旧、校园文化缺失,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2007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针对学校现状,暗下决心,彻底改变学校在环境和人文建设方面的滞后状态,努力把铁路高级中学打造成一流教学质量、一流人文环境的示范性高中。创卫攻坚战打响后,学校领导视为机遇,克服难度大、任务重的困难,投入资金几百万元对学校硬件设施、软件设备以及校园环境卫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更新。 (一)按照创卫要求,清理了学校沉积多年的垃圾,对食堂和学生宿舍以及校外西墙的下水排污口进行整理,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二)对食堂进行修缮,扩大食堂面积,改善就餐环境,加强对食堂工作的卫生监督检查,将食堂的灶台改造为清洁的煤气管道,并定期对食堂和小卖部的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杜绝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消除学校用电安全隐患,彻底改造六号教学楼陈旧老化的供电线路,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校产和师生的安全。 (四)修葺被权威部门鉴定为危楼的二号教学楼,消除安全隐患,采用最新防水材料对二号、四号和六号教学楼漏水的屋顶进行重新铺设。 (五)将教室的课桌椅凳更换一新,粉刷了教学楼、办公楼的室内外墙壁,并将征集来的励志标语上墙,营造“墙壁会说话,草地会说话,走道会说话”的创建氛围。 (六)精修学校篮球馆、画室、琴房和多功能排练厅,铺设了国内领先水平的人造草皮运动场,并克服学校空间狭小的难题,修建教师专用车棚,种植大量花卉苗木,使校园秩序井然,绿意盎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提供了安全、舒适、优雅的环境。 (七)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开展“校园是我家”系列活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实现学校多年来无污染现象,把该校创建成为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 学校教育加大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爱我新乡”征文活动以及创卫图片、书法展,使学生通过对新乡市创卫前后卫生、环境的变化,感受创卫给我们带来的新局面、新气象,提高全校参与创卫活动的的思想认识。 集思广益,创办健康知识报。每月由医务室牵头,学生会配合,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编写健康知识手抄报《白百合》和心理健康报,对学生进行防病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踊跃参与,投身社会实践。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都要有30天的社会实践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擦洗马路两边的护栏、灯箱,到敬老院进行敬老爱老义务劳动等。 关爱师生,开展健康体检。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每学年对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关注广大师生心理、生理健康。重视住校生的健康体检,定期进行抽血化验,防止传染病。 认识到位,效果明显,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 (一)重视体健课开课率全校共58个教学班,体健课开课率为100%,且各年级有专任的体健课教师,有专项教学计划,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有教案、有考核,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一一齐全,同时教案书写整洁、简练,教具配备完备。 (二)重视师资培训保证授课老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接受40课时以上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参加培训班、集体备课、教学活动、观摩活动。要求授课老师自身要对健康知识的概念清楚,在教学中做到语言生动,板书工整,师生互动。 (三)重视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学校针对学生实际,自2005年以来,创办健康教育宣传栏50余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02次,有85%以上的学生参与。通过多次测试、问卷、检查、分析,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已达标。100%的同学学会了测量身高和体重;89%的学生学会了测量脉搏和体温;96%的学生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100%的学生懂得吸烟有害身体,拒绝吸烟;90%的学生读写、坐姿正确。 历史沿革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是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公立新乡中学于1949年新乡解放后,奉令接收原国民政府河南省立新乡中学后两校合并而成,迄今已有65年的历史。 1938年2月,新乡沦陷,原国民政府河南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济源县山区办公。该专署为收容豫北沦陷区失学青年,于1940年9月1日在济源县南桃村建立第四区联合中学,首任校长皇甫尚武。学校设高中、初中、简师、后师共九个班。后因日寇扫荡,学校于1941年10月迁黄河南岸荥阳县。1942年2月,学校迁往洛阳县大阳河村。1943年8月,学校奉令将简师、后师并入河南省战区第二师范,校名改为“河南省游击区济源联合中学”。1944年4月,日寇进攻洛阳,学校迁至洛宁县陈宋村。未几,日寇攻陷洛宁,学校又迁往卢氏县戴家村戴氏祠堂。 先进集体 1944年2月,学校奉命将校名改为“河南省第六临时中学”。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学校由卢氏迁回新乡。校名改为“河南省立新乡中学”。校址设在新乡县中正路(现解放路)中段原日本人设立的“日本国民寻常小学”旧址。同年12月底,校长皇甫尚武奉省教育厅训令,接收原日伪政权在新乡建立的“省立新乡中学”。学校迁回新乡后有较大发展,共有高、初中13个班,学生600余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行政公署于同年10月在林县临淇镇建立太行公立豫北联合中学。1948年3月5日,太行行署按照专区的划分,将校名改为太行公立第五联合中学。1948年10月,经华北教育会议决定,将太行公立第五联中改名为太行公立新乡中学。1949年5月,新乡解放,同年8月,学校迁来新乡,奉军管会命令,接收原国民政府河南省立新乡中学,两校合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