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农村 |
释义 | 1 词语释义"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 基本概念"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 "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意义影响1、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2、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3、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4、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 新农村与新民居1、新民居是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 中国农民的传统,有了钱,首先要盖房,因而民居的建设水平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体现之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经过统一规划而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民居,将成为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 2、新民居是现代民居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间。 民居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空间场所,它同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是居住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体现。新民居的建设是建设农民的新民居,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建筑手段中,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新民居有望成为农村旅游的重要接待设施与景观组成部分。 民居,顾名思义,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构成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娱是农村旅游中可以在民居空间中进行的主体内容。人们常说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样的“农家乐”等就是以民居为主要游憩空间而进行农村旅游的具体体现。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与建设中,保存并很好体现出来的传统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也能够成为农村旅游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 建设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保障 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作用,坚持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避免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破坏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依托旧村落的现有规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加大农村基础产业的改革发展力度。禁止农用土地的建设用地开发,实施社区高层化住宅建设,整合资源,发展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路线,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破坏土地资源,大搞房地产开发的政府部门和其他人员,坚决给以严厉的打击。确保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顺利的进行下去。 ◎ 新农村建设案例2007年底,受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承接了鄯善县蒲昌村新农村建设的改造工程,负责整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及后期的施工监理工作。 蒲昌村位于城市郊区北部,紧邻AAAA级旅游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区、乡村的交汇节点,非常适合于开发旅游。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确定的设计手法和目标是: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用多样化的生活情景体现城市的活力和生命的传承。 1.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打造“楼兰古村” “鄯善”县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楼兰”古城我想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楼兰”姑娘的传说几近家喻户晓,“楼兰”城更是每个旅行者心中的“圣地”。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役中,“楼兰”国被“且末”所灭,“楼兰”国从此灰飞烟灭,当时的一部分楼兰人就迁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区。所以充分反映鄯善和楼兰的渊源,充分利用楼兰的神秘和沧桑打造鄯善的厚重与醇美的人文景观是进行主题定位的不二首选。 2.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建设“生土村落” 通过反复的选择和比较,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最终确定用极具当地特色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筑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建造工艺,此种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当地较为贫困的地区还能发现这种建筑形式。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形式美感,同时恢复和挖掘这种几近绝迹的建筑样式也是最好的旅游价值所在,为今后旅游品牌的建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民俗街区与民俗客栈。 2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杂志◎ 杂志简介《新农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指导,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管,黑龙江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23-1552/S,国际刊号:ISSN 1674-8409, 邮发代号:14-93。 本刊为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新农村建设、三农研究、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法制、环境保护、生物科技、园林园艺、食品工程、生态农业、农村城镇化、教育纵横、学术研讨等。 ◎ 来稿要求一、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二、论文25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三、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全称)、作者姓名、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等),不需要摘要,关键词等信息。 四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3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图书◎ 图书信息书 名:新农村 作 者:刘永佶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501798698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 内容简介《新农村(第4辑)》内容简介: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自从秦始皇武力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废封建,立集权,将全国土地收归以皇帝名义的国家所有,释放农奴为农民,并均配土地占有权由其耕种,两千余年来,农民就是华夏大地生产的主体、文明的主体,但不是社会的主体。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却也在小农经济中被异化为以皇帝名义的国家土地所有权的附属物,以自己剩余劳动所提供的税租供养统治自己的官僚地主,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中再生产着集权官僚制的经济基础。 ◎ 图书目录理论探讨 民族地区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的失衡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深层制约机制与化解对策 新中国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与农村能源消费问题研究 当农民成为农民工 农户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静态分析 谈谈农民的城市化 田野调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社会效应 辽宁绥中县旅游客源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庭院经济调查分析 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析——以云南省西双板纳自治州基诺族乡为例 基于能值分析的大园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CEM模型的恩施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中平村的实地调研 试论四排村赫哲族产业结构调整 以文化产业引导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香堂村为例 专题思考 内蒙古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完善建议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运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民间金融发展综述 朝鲜族农民对子女教育的理性选择 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省布朗族乡勐昂村为例 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回顾及思考 关于中国集约农业发展必要条件的探讨 提升农民表达利益诉求能力的新举措——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豫西山区贫闲原因分析 新农村生态文明构建探微 4 安徽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下辖村新农村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位于紫蓬镇西北,东面向紫蓬山,北于官亭镇相邻,西于铭传乡接壤。现域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山地面积3450亩,19个村民组,396户,总人口1926人,党员3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5名,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中以蚕桑、畜禽养殖、林业种植为主体,农聚路穿村而过。新农村地大物博,有山有水,风景十分优美,2008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 5 辽宁东港市新城街道下辖村新农村位于新城街道办事处的最北部,是新城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村里没有企业,没有经济收入。全村共2250人,618户,土地面积3340亩,有村民组6个,村里主导产业是水稻。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村民自主创办了林业苗木专业合作社和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创办带动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拉动了地区以济的发展。 现在新农村林业苗木基地随处可见,有50%的农户都栽种了不同品种的苗木,有的农户一年卖树收入就可增加5万多元。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也带动了大批群众的参与,原来新农村养猪只有二、三户,现发展到不同规模的近二十户,并且年收入都很可观,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到目前为止,有存栏仔猪、生猪、母猪3000余头。苗木百万余株。有线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覆盖面达7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2008年达到了4900余元。 6 云南红河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新农村委会隶属屏边县玉屏镇,地处玉屏镇东南边,距玉屏镇政府所在地55公里,到玉屏镇道路为公路,交通方便,距屏边县55公里。东邻白河桥,南邻河口县,西邻大围山,北邻前进村委会。辖啊诺咪、鸡窝、田心村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01户,有乡村人口1150人,农业人口1150人,劳动力8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9人。 全村国土面积27.5平方公里,海拔94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8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473.9亩,人均耕地2.12亩,林地22054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1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73.9亩,其中:田1111.7亩,地1362.2亩,人均耕地2.12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205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23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76亩,主要种植草果、八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6亩,荒山荒地5700亩,其它面积10973.4亩。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301户通自来水,有3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2.08%。有30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9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32.89%;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1户,占总数的27.18%。 该村到玉屏镇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9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摩托车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49亩,有效灌溉率为34.3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4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3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6户;已完成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6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7 云南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下辖村◎ 乡村概况新农村隶属于大街镇上头营村委会,位于大街镇南边,距离大街镇2.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沙石、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399亩,海拔1747米,年平均气温15.6℃,适合种植水稻、烤烟、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5亩,人均耕地0.48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5亩。全村有农户49户,共172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65人,劳动力151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7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畜牧业、务工为主。 新农村今后发展的重点:蔬菜种植。 ◎ 农村经济2010年新农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2%;畜牧业收入23万元;林业收入1万元;外出劳务收入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7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2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的农户22户,砖木结构住房的农户5户。 2010年底全村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2台,摩托车5辆。 ◎ 基础设施该村目前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9户通自来水;4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的农户45户,49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4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沙石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沙石路。全村装有太阳能的农户12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