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乐文化 |
释义 | 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辽宁沈阳北郊区新乐遗址的下层遗存而得名。又称新乐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5300~前4800年。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是经常性的生产活动。石制工具有打制的,也有磨制的,器形有斧、铲、凿、镞、磨盘、磨棒等;还有细石器。发现平面为圆角长方形的半地穴房址。新乐文化出土的煤精制的圆泡形饰、坠饰和珠等,是中国最早的煤精工艺制品。陶器多夹砂红褐陶,火候较低,陶质疏松,并常饰有压印的“之”字形纹和弦纹等,种类有直口筒形深腹罐、鼓腹罐和斜口簸箕形器等。 在位于下辽河流域的新乐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过炭化的谷物,在年代稍晚的大连郭家村遗址上层(相当于小珠山上层文化)的一个席篓内,也发现了炭化的粟。最近又有消息传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沟遗址亦也粮食作物出土。这些农作物种子的发现,为进一步说明东北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主要是以种植农业型经济为主,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至于此区存在的渔猎经济,并不是当时的主要经济门类,而是农业经济的一种补充而已。 新乐遗址博物馆由于在新乐遗址发现的遗物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构成一个新的文化类型,所以被命名为"新乐文化"。 新乐遗址按地层关系和文化内涵可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被命名为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这一层文化堆积厚,出土文物多,以石器和素面夹砂红褐陶器为主。石器有石锤、石镞、石杵等。陶器有鼎、鬲、钵、罐等,多为瘤状耳、桥形耳,也有少量柱状耳、三角形耳,质地都比较粗糙,砂粒较大,全部为手工制作。中层为偏堡子类型文化,年代为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000年,文化层较薄,没有出土完整的陶器。从已经出土同一文化类型的陶器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器形有深腹罐、深腹钵、高领壶,上面装饰着堆纹,陶壶上刻着几何图案。 下层被命名为新乐下层文化,据今约7000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聚居地,已发现多处房址,最大的面积有100平方米,中型的面积有70平方米,小型的面积有20平方米,平面成长方形或圆角方形,中间有火膛,四周有柱子洞。出土文物十分丰富,石器有石凿、网坠、削刮器、石镞等。陶器有高足钵、簸箕形斜口器、弦纹筒形罐、之字纹筒形罐。1978年出土的斜线纹高足钵,高12.3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6.5厘米,红陶衣、高足,通身饰以抹压斜线和网格纹,是新石器时代的盛食器。 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玉器、煤精制品、木雕艺术品等。煤精雕刻艺术品有球形、耳当形,晶莹乌亮,雕工细致,在当时条件下能制成如此精细的艺术品,使人难以置信。 沈阳出土的骨制品种类繁多,时代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乐遗址下层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锥为新石器时代骨制品。骨柄长11.2厘米,从侧面观察,很象两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较明显的合缝,用以镶嵌细石片,作复合工具之用。骨锥长10厘米,顶端宽1.4厘米。体扁平,尖部弯曲且锋利,是钻孔工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