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井县 |
释义 | 新井县简介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隆州,县治在今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先天元年(712)为避李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州为阆中郡;四是肃宗乾德元年(758)又改郡阆州。新井县先后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保宁府。至元二十年(1283)省新井入南部县。 大桥镇(原新井县)区位概述大桥镇位于南部县西北部,距国道212线10公里,省道建盐路4公里,距县城51公里,位于著名升钟湖旅游线上。公元前206年曾置新井县,三国时期是阆中至成都古驿道上的重镇、宋“陈氏三状元”故里,至今仍保留大量文物古迹和遗址,曾是有名的盐卤中心。大革命时期是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是大桥片区十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历史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南部县大桥镇境内有多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因时间推移和世代变迁大多已被损毁,只留下美丽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下面将现存名胜古迹和相关民间传说作如下简要介绍。 1、古新井县址古新井县址位于大桥场上,原旧址已不复存在。其旧址建于盛称“三山五岳”之间,即:逍遥观、金鱼山、火盆山和正东面依东山、正南面翠屏山、正西面老君山、正北面四面山、中间看爬子山。一条清溪水流湍激,映左右,此溪为转转河。可称四围是绿色天然屏障环抱涌泉,千转百回流向东海。 2、漱玉岩漱玉岩位于大桥场东南角书岩湾,现镇政府后侧,属天然石窟,长二十余米,深4-6米,高3米左右。相传是“陈氏三状元”之母冯氏教子之处,有“头悬梁、锥刺股”之说,为子苦学奋进之绝法。后陈氏三子相继升任“两宰一相”等要职。现石窟内保存有清道光年间,南部李澍靖石匠在石室顶面上刻有“漱玉岩”三字,同时在石室顶面平整处有一月形突起,左右两孔相通的小孔,就是陈氏三状元仿效苏秦读书的历史见证。还刻有“咏石笋”的七律诗和诗人黄登礼、杨异悚等的题词。洞内还有泉眼终年叮咚下滴,如明珠击玉盘之妙响。 3、思乡井思乡井位于书岩湾漱玉岩前200米处有一井,乃连山石凿成,深十余米,由山岩石缝渗出的泉水集成,井水常年清澈如镜,其味甘美。相传宋代连出了“陈氏三状元”之后,皇帝宣其母冯氏上京受封,后不久冯氏请求归故里,问其由,乃是思念家乡井水,故赐名思乡井,后为王姓居此,常饮此井水,健康长寿,此地高龄人代代皆多,大多是八九十岁,上五代人中有活到106岁的高寿,个个高大魁伟。 4、瑞笋湾瑞笋湾位于大桥场东北角500米处,又名松树坪,陈氏三状元祖堂前有石笋三根,高两米多,形如竹笋。据传,本地风水先生曾说“三笋对三峰、此地出三公”。后来陈氏三状元的面世,正应此说。 5、瑞笋湾豪宅瑞笋湾豪宅又称黉庙子祠堂,是王姓宗族于清乾45年建成,民国初年当地绅士王文忠的府邸,分内外上中下三层院落,全是雕梁画栋,石条衬砌墙面,刊刻各类花纹和人物图文,如《三娘教子》、《王桂联芳》、《刺目幼学》、《丁郎刻木》等,富丽堂皇,让人赞叹不已。解放后,在院内办学堂五十多年,现保存完好,是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 6、佛尔岩石像佛尔岩石像位于大桥场西北角的金鱼山脚下,建在一石山夹之中,形同削壁,虽是小庙一座,但庙中二三十尊石像全是连山石凿刻而成,形象如真人般高,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庙外侧一巨石,既作墙又作柱,堂上立九根短柱,有九柱一磉礅之传说。 7、金鱼山三陈公园金鱼山三陈公园是近年建成的一处供集镇居民和外来游客观光玩乐之地,占地面积12000㎡,建筑面积有500平方米。建有“三陈祠”、“将相堂”、游乐园、滑冰场以及群众休闲场所等设施,金鱼山公园内交通便道四通八达,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 8、金鱼桥和豇豆树金鱼桥位于大桥场中心小河沟上,南北方向横跨长10米、宽2米、高4米,两边石栏高80公分,桥旁10余米外有古名树—豇豆树,高15米,直径80厘米,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长茂盛,所结豇豆甚多,每根长50—80厘米,但不能食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未很好保护,被建造房屋者挤占地盘枯萎而亡,留得小树一株,移至金鱼山。据传,此处在北宋时三陈状元之长陈尧咨守荆门回家过新井城内桥,其母冯氏责其“不务仁化”,杖击佩之金鱼坠落桥下,此桥由此改名金鱼桥。 经济发展大桥镇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10个社,总人口1800余人,耕地面积1400亩。集镇人口5600人,其中非农户口3600人,个体工商户1200户,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5600万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28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财政税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一)常规农业稳步推进。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常规农业生产是该镇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小麦950吨,水稻1900吨,玉米1200吨,油菜850吨,花生400吨;年出栏生猪1.4万头,小家禽2.2万只。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求快。近年来该镇按照“保大枣、兴蚕桑,重点打造核桃品牌”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该镇沿大升公路线栽植大枣2500亩,形成8公里大枣长廊,目前已顺利投产,可年产大枣750吨,大桥大枣以脆、香、甜、水分充足等优点,享誉市内外。2007年新建一步成园3000亩,目前桑树长势良好,可望今冬嫁接明春投产,可实现年发蚕种5000张,产茧17.5万公斤。省林科院在该镇10、15村实施“林业厅长”工程,建起了优质核桃实验基地500亩,核桃高稼实验成功,今年已初步投产,可望成为川东北核桃穗条供应基地。 (三)基础设施完善。投资5万元维修改造老观斗渠,和马槽沟农渠(新建和维修山平塘和蓄水池35口),确保该镇水稻满栽满插,投资250万元,建人畜饮水卫生井310口,蓄水池35口,集中供水站10座。配套设施齐全,保证了人人吃上自来水,告别了过去挑水、背水、拉水的历史。充分把握“村通道路”工程有利契机。该镇10个村投资1500万元,建起46公里水泥路,改变了该镇人民“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落后面貌。为了丰富人民文化,丰富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该镇投资55万元,村村安通广播和电视信号。 (四)乡镇企业成效显著。胡氏豆瓣享誉省“”内外,2003年注册了“福记酱园”商标,在全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建市十周年商品展销会最畅销产品”奖,2004年县销委授予“十佳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7年胡氏豆瓣参加了“西博会”展销,很受广消费者的欢迎。胡氏豆瓣,以胡氏家族胡云柏为龙头,年产豆瓣80吨。 (五)发展中的省级试点小集镇。2000年该镇顺利通过了省级试点小集镇的申报、验收工作。近年来,相继整治桂花街、文庙街、禹王街、沿河街、新井街和金鱼街6条街道,总长4000余米,硬化面积4万平方米。扩展新区2平方公里,建漱玉街、三元街、龙泉街、龙王街新街4条,总长2500米,硬化面积6万平方米。新老街道绿化、亮化基本达标。共建路灯250盏,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建起了“状元” 休闲娱乐广场,为集镇居、休闲娱乐提供场所。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西河饮水工程”,供水量达3000吨/日,可供5万人生活和工矿企业用水。2003年招商引资10万元建起了桂花街农贸市场,结束了多年以来以街代市的历史。天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医疗卫生、中国人寿、财保、农行、信用社)等企业积极入驻该镇,为集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陈氏三状元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大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新井县就建址于大桥场东侧。唐未,任新井县令的陈翔就是陈氏三状元的祖父。陈氏祖籍河北(今河北省安平县),据《陈氏族谱》载:“陈氏自唐有德公其后入蜀,居阆州西水等处。唐未,陈翔为新井令,因家焉。”陈翔之子陈省华有三个儿子,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北宋初年,三子相继中进士,尧叟、尧咨考中状元(南部俗称三状元),大桥镇因此而闻名当世。古老的新井县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南部县,因“三陈”状元事,留下了不少佳话和古迹。 陈尧叟陈尧叟(961-1071)字唐夫,(今四川南部县大桥镇)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后累官至宰相。 陈尧叟29岁中状元,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见。陈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皇上垂询时口齿清晰,辞意畅达。皇上很高兴,问左右的大臣们:"这个年青人是谁的儿子?"王沔回答说:"他是楼烦县县令陈省华的儿子。"太宗于是召陈省华进京陛见,觉得陈省华是个人才,就委任陈省华做了太子允中。 第二年四月,太宗皇帝在同一天提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并同赐绯袍以示恩宠。秘书丞虽不是很高的官,但父子同日升同样的官,受同样的恩赐,确实是旷代殊荣,所以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陈尧叟31岁时作了广南西路转运使。广南西路在今广西一带,宋时还是落后闭塞的地方。这里气候炎热,山上石多树少,夏季劳作行走极易中暑。那里的人又不知道打井,饮水一是靠下雨时的积水,二是到河沟取用,很不卫生。几年后,到处的荒山都绿化了,各地都凿建了水井,既改善了气候,又保持了水土,人们饮用井水,也减少了疾病。 陈尧叟还叫人们在大路旁边每隔二三十里就修一座亭舍,供来往的人们避雨、休息,夏天,亭里还设有盛茶水的缸,有饮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轮流供给。这项措施,极大地方便了来往的行人、客商。 当时岭南风气未开化,人们有了病只知道向神灵祈祷。陈尧叟劝导人们有了病一定要求医服药,他还搜集了一些岭南常见病的验方,刻在石上立于道旁,使之广泛传播。后来那里的人们有了病都知道用药疗疾,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而得救了。 广南西路南边是交趾,交趾即今越南北部。当时宋朝一些杀人放火抢劫犯了滔天大罪的人逃到交趾,交趾王黎桓把这些人收留下来,让他们作海盗经常到宋的边境骚扰。宋朝官员也就将交趾国逃来的罪犯隐匿起来,让他们去交趾边境骚扰。陈尧叟认为这样对两国都不利,他责成地方官将交趾逃到宋朝境内的罪犯全都遣送回交趾。交趾王黎桓受到感动,把宋朝逃到交趾的罪犯也全都抓起来遣送回宋。于是双方边境都安宁了,宋和交趾的关系也和睦友好起来。 陈尧叟52岁时,由谏议大夫、枢密使升任宰相。他任宰相后,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主张。北宋时期官僚机构十分庞大,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繁文缛节甚多,办事效率很低,而在位者多庸碌之辈。因此,陈尧叟向朝廷建议"裁冗官、去繁文、决滞务、启优士"。他还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强国富民。在他的推动下,这些主张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实施。 陈尧叟晚年患脚疾,行走困难,因此他请求辞去宰相职务,真宗皇帝没有同意。陈尧叟告假在家养病,真宗皇帝车驾亲临其府第探视。后来陈尧叟又恳切地请求辞职,皇上这才同意了,让他到河阳作通判。他出京之前,坐着小轿前去向皇帝辞行。皇上特许他的小轿一直抬到便殿,又让他的儿子把他扶到皇上近前,并叫他不要下拜,还赐他坐着谈话。这些都是非常的恩宠,平时连皇亲都得不到。 陈尧叟卒后,皇上特为之辍朝二日,加赠待中官衔,赐谥号"文忠"。 陈尧叟能文善诗,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惜己不传。 陈尧佐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今四川南部县大桥镇)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陈尧佐小时候就非常聪慧。在他还没有开始读书的时候,父亲就教哥哥陈尧叟读书了。往往陈尧叟还没有读熟,而站在旁边听的陈尧佐却己背熟了。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26岁的陈尧佐就中了进士,比他哥哥陈尧叟还早登一年。 宋真宗即位后,表示要广开言路,一再下诏求直言,陈尧佐于上上书指摘时弊,他所批评的,许多涉及到皇帝、皇室,这是作为臣子很少有人敢讲的。陈尧佐因此获咎,被贬至潮州任通判。 潮州地处岭南,宋时还是偏远蛮荒之地,文化落后,民俗鄙陋。陈尧佐到了潮州,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这里的民众得到开化,而要开化这里的民众,首要的工作是传播文化。于是,他筹备修建了孔子庙、韩愈祠堂,宣传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各地开办了一些学校,又不辞劳苦地动员民间有供给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通过陈尧佐的努力,潮州的文化事业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潮州鳄鱼为害,唐代己有之。韩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谴责和警告鳄鱼,并限期让其离开潮州。据说鳄鱼还真的被韩愈吓住了,率其同类离开了潮州。 到了宋朝,潮州的鳄鱼为害又严重起来,而潮州的官民都以鳄鱼为神物,不敢冒犯。陈尧佐决心破除这个迷信,他组织了一批精壮之士,用强弩毒矢射杀了许多鳄鱼,而且还用铁网捕捉到了几头巨鳄。陈尧佐让人将巨鳄拖到潮州城内,当着众百姓杀之。至此,潮州鳄鱼之患得除。 陈尧佐算得上治水专家,他一生多次治水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钱塘江潮水为患,历来的防御方法是编竹笼,在笼中装石块垒成堤来阻挡潮水。可是竹笼几年时间就坏了,石块就散了,堤也就垮了,当时的钱塘堤是"频坏频修"。陈尧佐认为这样筑堤,不但难以防患,反面足以困民。通过研究,他提出了以薪土易竹石的筑堤方案。陈尧佐认为,石块虽坚硬,但不能紧密结合,竹笼坏则石块散,而用泥土筑堤,土能紧密结合,再植上树、草,能起到护堤作用。但朝中执政大臣却认为这是擅改旧规,不肯采纳,而仍用老办法笼石筑堤,修了几年都修不成,最后只好采用陈尧佐的建议,堤很快就修好了。钱塘一带的百姓很感激陈尧佐,为他建立了祠堂,绘了他的像,加以供奉。 陈尧佐57岁时,太夫人冯氏病故,照常规陈氏兄弟均应为母亲守三年的孝。但第二年三司使李士衡就向朝廷建议:"现在滑州正准备修河堤,陈尧佐素来善于治水,希望委派他去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于是皇上特下诏书,让陈尧佐免去为母守孝,去任滑州知府。这种情况是很特殊、极少有的,表明了朝廷对他的特别信任和倚重。 治理滑州水患的工程完成得非常好,皇上特颁谕旨予以嘉奖。陈尧佐在滑州修的河堤,被人们称为"陈公堤",在滑州创造的木龙护堤法,直到清代还在使用。 陈尧佐任寿州知府时,寿州大饥荒。陈尧佐一方面向朝廷报告灾情,请求减免赋税和开仓赈灾,一方面把自己的薪俸捐出来,买米煮粥救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寿州地方的官员和富裕之家,都纷纷拿出粮食来救灾,使数万灾民存活了下来。 在任河东路转运使时,他见这一带(今山西)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人都靠开采煤铁为生,而当时煤炭和铁矿的税都是很重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陈尧佐就上奏朝廷,请求免除煤税,减轻铁税,朝廷批准了。这样,公煤铁两项一年就少征收数十万两银钱的税。 陈尧佐在任河东转运使和河北转运使时,发动群众开凿了泽州、怀州一带的太行山道路,把太行山险要地区的道路互相连结起来了,不但有利于国家调运物资,也方便了民间交往、运输、生产。 陈尧佐67岁时,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75岁时,被宋仁宗用为宰相。 陈尧佐为人宽厚,为政清简,生活节俭朴素。家里有什么器物损坏了就叫人修补,他说:"器物一有损坏就要修补,不要待到损坏严重或物件不全时只好扔掉。" 陈尧佐卒后,朝廷加赠他司空兼待中官衔,赐谥号"文惠"。 陈尧佐政事之余,勤于著述,有文集30卷,还参与编撰《三朝国史》《真宗实录》各150卷。可惜他的诗文大多亡佚。 陈尧咨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新井人(今四川南部县大桥镇)人,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 陈尧咨和两个哥哥陈尧叟、陈尧佐一样,从小就受到父亲和母亲良好而严格的教育。不知怎的,他两个哥哥一直都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惟独他年青时毛病不少。 欧阳修在《卖油翁》一文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陈尧咨在家中的靶场上射箭,十有八九都射中靶上红心。围观的人们不断喝彩叫好,只有一个老头略微点了点头。陈尧咨问老头儿:"你认为我的射箭技术不高明吗?"老头说:"这没什么,只不过手熟而己。"陈尧咨一下变了脸色,怒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头说:"请你看我往葫芦里倒油。"原来老头是卖油的,他拿了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小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用勺子从油篓中舀出油来,将油慢慢地从钱孔中倒入葫芦里,一勺油倒完了,钱孔周围一点没沾油。围观的人和陈尧咨都看得目瞪口呆,老头却笑了笑说:"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手熟而己。" 这件事对陈尧咨是一个教训,从此不再那样骄傲自大。31岁那年,他也秋闱大捷,高中状元。 陈尧咨为官不久,就犯了一次严重错误。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陈尧咨当了考进士的考官。他的朋友三司使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也在这年参加考试,刘师道来找陈尧咨帮他弟弟考中,陈尧咨竟糊涂地同意了。他们商量的作弊方式是让刘几道在试卷中作一个秘密记号,谁知事情暴露了,陈尧咨因此获罪贬官。 陈尧咨作荆南知府任满回家后,其母冯太夫人问他:"你在荆南作知府,有些什么政绩呀?"陈尧咨说:"荆南来往的官员很多,经常都有宴会迎来送往。我常在宴会上表演我的射箭技术让客人们欣赏,客人们没有不佩服我的神箭的。"其母生气地说:"你作官不勤政爱民,却专爱炫耀你的什么神箭,这符合你父亲的教导吗?"冯太夫人越说越气,举起捌杖朝陈尧咨打去,把陈尧咨佩戴的金鱼也击碎了。 通过这些教训,陈尧咨有了很在的转变,后来作了很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陈尧咨曾在吏部任职,吏部是负责考核官员政绩,确定官吏升降的部门。有些地方官员有政绩有才能,而地位较低,朝中又没有靠山,这样的人很难有升迁的机会。陈尧咨却注意发现这些人才,并把他们向朝廷推荐,不少这样的人因陈尧咨的推荐而得到了提拔。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陈尧咨参加阅进士考试的试卷。天禧三年,有人揭发钱惟寅对官员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又命陈尧咨参与审查钱惟寅的考核情况。从以上事情看来,陈尧咨确实改正了错误,做到了严格执法,公正无私了。 陈尧咨能文能武,所以朝廷几次派他担任军事长官。他在知永兴军府时,做过一件大好事,就"导龙首渠水入城以给民用"。永兴府治所即今西安,那永兴一带尽是盐碱地,地下水不适合饮用,陈尧咨组织军民把龙首渠的水引进城中,解决了人民的吃水问题。这件事做得很好,皇上下诏书予以嘉奖。 长安有许多贵族子弟,仗着祖辈有国而横行霸道,地方官把他们没奈何,陈尧咨决心惩治他们。陈尧咨有个老朋友的儿子尤其骄纵不法,有一天,这个花花太岁到了陈尧咨府上,陈尧咨先是很客气地接待了他,然后板起脸来严厉地说:"你这样胡作非为终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和你父亲就像亲兄弟一样,今天我要代替他教训你。"于是把他狠狠责打了一顿,长安贵族子弟都被震慑住了,也规矩了许多。 陈尧咨晚年,被派往天雄作军事长官。天雄是北宋边防重地,紧靠辽邦。陈尧咨到了那里,只见城墙多年未修葺,己有损坏,城防设施及武器也破旧不堪。他认为北方有强敌,这样大意是非常危险的,于是把这些一一加以修葺、整治、完善,大大加强了边防力量。 陈尧咨卒后,朝廷加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