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加坡警察局 |
释义 | 一、新加坡的简要概况 新加坡共和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有着“花园城市” 的美誉,全国面积710.2平方公里,总人口508万人。华人即汉族占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马来人占13.4%,印度裔占9.2%,欧亚裔和其他族群占3.3%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全国人口的83%,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2011年GDP总计2,919亿美元,约是我省总量的两倍,人均GDP 59,936美元,约是我省人均GDP的十倍。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就严格落实精细化、精致化、精确化的管理理念,以规划为统领、以法制为先导、以严管为手段、以精细为目标,严格科学高效的进行管理。在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下,从更新理念、健全组织、提供服务、依靠制度、打造文化等方面切入,逐步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格局。 二、新加坡警察部队简介 新加坡警察部队(SPF)隶属国家内政部,担负打击犯罪、管理交通、维护新加坡水域及海上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任务。警察部队共有警力34513人,其中正规警察7793人,非制服人员(文职人员)1221人,全职国民服役警察4267人,战备警察20217人(每年只从事两个星期的警务工作),志愿警察1015人。新加坡警察部队粗看起来人数不少,但真正能到一线执勤的警察只有11700人,警民比例约为1∶400,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警察部队中的正规警员都来自新加坡警察学院,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并熟悉武器的使用,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忠于职守,他们是新加坡警察部队的骨干力量。根据新加坡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时间两年半,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被分配到警察部队。这些服役者虽然没经过警察学院的正规训练,但和正规警员一样执行各种任务,他们退役后成为警察战备人员。志愿人员则由社会热心人士组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警察部队做事,一般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每小时只象征性地给3.5新元补助,他们是警察部队的重要补充。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警署、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全国设6个警署(大的警署管辖人口超过100万),管辖31所邻里警局(每个邻里警局辖区人口大约有15万),69所邻里警岗。警署类似于我国的城市公安分局,一般设立规划、行动训练、人力资源、刑事调查等部门;邻里警局类似于我国公安派出所,更像我们现在的实战化分局,主要负责巡逻防范和做群众工作,直接对警署指挥官负责。邻里警局一般有60至80名工作人员组成,为民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内容包括接警、柜台服务、社区访问等。在邻里警局制度下,警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民众的服务员,他们通过制订社区治安计划、订立服务誓约、分发警方资料、上门访问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为民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邻里警岗则类似于社区警务室,一般由两人组成,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度,一班工作12个小时,一人工作,另一人休息,主要职责是开展各类便民服务。 新加坡警察部队的高效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好评。2002年,警察部队被授予国家素质奖,他们是公共部门中第一个获得此项国家荣誉的。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警察的服务水准名列世界第一。在警察部队的出色工作下,新加坡社会治安良好,已成为世界上罪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三、新加坡警察部队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警察部队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五化”来概括,即正规化、精细化、社会化、国际化、权威化。具体讲: (一)正规化。一是警察来源正规化。警察部队中的正规警察,也就是一线实战人员,都出自新加坡警察学院,严把准入关,确保警力来源正规。二是警务训练正规化。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培训机构十分完善,专门设置了培训局,下设培训发展与控制组、基本训练中心、专业人员学校等若干机构。新加坡警察部队规定,普通警察必须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本训练后,才能执行巡逻任务。晋升为高级警官后,必须接受为期9个月的训练后,才能任职。每一期培训结束后,培训局还要组织课程评估、环境模拟评估,根据警员工作表现情况,检验培训工作效果,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正规警察,每年都要接受专业训练,射击、体能不合格的,不能晋级晋职;战备警察多来自退役士兵,他们在45岁前,每年都有一段时间需要回队训练;志愿警察多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但也要接受培训;文职人员也是经过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工作中,新加坡警察在注重基本工作技能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工作技巧的训练,如怎样与居民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关系,如何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等。三是装备正规化。新加坡对每个警种的装备都是规范设置的。一线警察(警署的巡警和邻里警岗、邻里警局的警察)的警务装备齐全,有十余件之多,重达7公斤( 我们的单警装备大约4公斤),但每个人都佩戴的非常整齐。警察在室外任何场所都必须戴警帽,每个警察都遵守的非常好。四是工作模式正规化。新加坡警察的工作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所有警员每天都要写工作日志,详尽地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一线指挥官也主要通过警员的工作记录来考察警员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警员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记录,重要工作要形成报告,指挥官像批改作业一样对警员的工作纪录和工作报告进行批阅,指明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以及努力方向,重要情况则与警员面谈,共同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精细化。首先是服务的精细化。新加坡警察的服务,实行的是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有统一的服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例如:有人拨打999(报警电话),必须在10秒钟内作出反应;接警后,必须在15分钟内抵达紧急事故现场;非紧急事故现场在30分钟内抵达;对群众来信(包括电邮),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告知受害者案件的进展情况;在邻里警局,不能让民众等待超过15分钟,等等。其次是警用装备配备的精细化。新加坡警察部队,从服务实战角度出发,精心细致地研究,配备了各类警用装备。例如:一个小小的警用沙袋,用途之广,用意之细,发人深省。出命案现场,尸体用布单盖上后,怕风吹走,沙袋可以将布单压住,比起我们的砖头、石块,是否“精细”,不言而喻。还是这个小沙袋,设置停车牌时,其自身重量难以经得住风吹,这时,沙袋又有了他的用途,压在底座上。再次是盘查过程中,查缉战术、方法的精细化。一个嫌疑人在接受警察的搜身时,双手、双脚的姿势和放的位置都时候明确规定的。进入到警局留置室后,搜身检查时,脚和手放的位置,都有明确的标识。另外,新加坡警局所有的电话尾号都是“9999”,便于公众掌握。这些细小的地方,无不体现了警务工作的精细化。 (三)社会化。一是建立社区巡逻制度。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警察部队就建立了社区巡逻制度。因为他们发现,与其把大部分警力花在抓捕罪犯上,不如花更多的警力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警察的人数有限,而大量的情况掌握在基层,因此警察必须依靠社区的力量,和社区结合进来,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治安。警察们骑着自行车在社区巡逻,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街头的一道风景线。二是成立罪案防范理事会。1981年,为加强警察与社区的结合,吸纳社会人士参与社会治安建设,更好地预防和阻止犯罪,新加坡成立了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理事会下设13个小组委员会。小组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工作领域的人士组成,分别负责乐龄人士、青少年、住宅区与邻里以及酒店业等不同范围的罪案防范。理事会采取商议式的合作模式,针对特定的范围和对象,探讨及推进罪案防范计划,全面提高新加坡人的防范意识。三是校园安全由内抓起,交通安全从小抓起。在校园安全问题上,不以警察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主要是发挥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他们将每所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聘为荣誉警察,授予其荣誉,赋予其执法权。同时,还设有学生警察,荣誉警察和学生警察都由国家出资统一配发警察服装,经过学习培训后,开展宣传防范活动,给学生上法制课,从小抓遵规教育。在交通安全问题上,新加坡从孩童抓起,建有交通安全公园,全世界也不超过3家,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四是发展出租车司机为治安志愿者。新加坡共有5万多名出租车司机,他们都是警察机关的志愿者。警察通过培训等途径,让司机学会了如何开展自我防范,如何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并及时将获得的信息提供给警察机关。这个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每天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维护新加坡社会治安稳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据统计,新加坡40%的重罪案犯是在民众的协助下抓获的。 (四)国际化。新加坡目前的警务模式,是通过学习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警务理念,结合本国实际,形成的一套警务模式。新加坡的警察架构和巡逻模式是英式的;警务装备是美式的;邻里警岗是日式的;邻里警局是学习我国的派出所模式。现在他们仍在学习外地先进的方式方法,哪怕是落后国家的,只要符合新加坡的实际,他们就加以吸收利用。这种谦虚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五)权威化。新加坡的法律严厉,违法者受处罚的概率高,付出的代价大。而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更是具有绝对的权威。新加坡居民对警察的执法权威必须尊重,对警察的执法活动必须服从。新加坡警察被誉为政府仰仗、人民信赖、罪犯惧怕的“执法先锋”。早在建国前,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各种暴动、罢工、示威游行、种族骚乱不断。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权时接管警察部队,并以铁的手腕维护社会的治安和安宁,防范和调查犯罪及逮捕犯罪者,使治安环境大为好转,成为世界上罪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