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加坡河 |
释义 | 新加坡河(Singpore River),是新加坡唯一的一条河流。她是一条在海水冲涌的基础上由人工开凿而成的运河,长约4.1公里。出海口处矗立着狮头鱼尾雕塑,"鱼尾狮"是新加坡的象征。 简介贯穿于整个城市的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生命之河,早期移民都是依靠这条河流来维持生计。漫步在河畔,您可以参观许多富纪念性的标志和建筑如鱼尾狮公园、莱佛士登岸遗址和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宗教机构如奥马清真寺、保赤宫,还有驳船码头、克拉码头等繁华的街区。 新加坡河岸边有驳船码头、克拉码头和罗拔申码头,是了解新加坡历史和享受美食夜市的胜地。 地位新加坡河是早期新加坡的经济动脉,是繁荣的起点,主要指的是它和转口贸易的关系,独立以前,新加坡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主要依赖转口贸易,新加坡河就成了新加坡最主要的经济动脉,当时的货物是由远洋来的大货轮,从海上卸到驳船,再由驳船沿着新加坡河,存在两岸的仓库里。当时,新加坡人的收入中75%,可以说就是来自于这条河。 新加坡河其实颇为短小,可是它的出口就是新加坡海港,并且面向印尼群岛,东南亚各地以致于东西方航运的船只,都要经过新加坡河口,这样一来,新加坡河口自然成了一个货物集散地。 历史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坡河登陆,就预见新加坡适合发展转口贸易的经济潜能,于是,把新加坡开设为自由港,由于豁免进口税,货物价格低廉,各地商人都乐意前来进行贸易活动。1821年,到新加坡停泊的船已有3千多艘,大大促进了转口贸易的发展,1823年,贸易总额达到1,300多万元,新加坡就成了一个繁忙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了新加坡河,在两岸建了很多房子,一些是出入口商行,华人称为“九八行”,一边建的都是仓库,对岸就是他们办公的地方。新加坡河沿岸建起数以千计的各国商行,可谓万商云集。 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建国以后新加坡经济已经转型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新加坡河岸的繁荣也告时过境迁,新加坡政府于是拟定一项翻新发展计划,把新加坡河变成一条旅游的河。今天,新加坡河已经改头换面,昔日污染的河水经过了净化,保留下来的旧建筑物都经过翻新,河岸边的百年老店屋和货仓则被改造成娱乐、饮食、休闲和商业服务场所,不断美化的两岸,使本地人和游客流连忘返。 市区重建局耗资1,600万新元兴建的新加坡河畔林荫道已经开幕,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表示,新铺设的林荫道将提供另外8,000平方公尺面积,供设立露天餐座和露天小吃亭,进一步将这世界知名的独特的饮食、消闲和娱乐之地发扬光大。这条行人林荫道长6公里(两岸各3公里),宽10到15公尺,从新加坡河口一直延伸到金声路。建造工程始于1992年,包括新建三座行人桥和修复渥桥、李德桥。此外,当局也在横跨新加坡河的汽车天桥下兴建地下行人道,让人可以通畅无阻地往来于驳船码头、克拉码头和罗拔申码头。 昔日新加坡河上典型的运输工具--驳船,如今已变成接载游客作“新加坡河之旅”的工具,沿河经过的景点,包括旧国会大厦、皇后坊文物馆、福康宁堡垒、克拉码头、驳船码头、鱼尾狮公园、莱佛士坊等等。 码头和周边区域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码头东面有福康宁山,相传这里曾是苏丹的王宫所在,莱佛士登陆后,他的官邸曾经设在这里。当驳船往南面朝河口行驶时,游客可以在东面看到即将作为新闻艺术部的禧街大厦。这座建于1934年的大厦,原为警察局。接着,驳船会通过哥里门桥和霭仁桥,来到南岸的驳船码头,在1983年迁离新加坡河之前,这里每天上演着起货卸货的忙碌情景。如今,这里的数十座货仓和办公室已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翻新后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成为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外国旅客夜晚最爱光顾的消闲去处。 驳船码头对岸,原是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办公地区,目前还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物有旧国会大厦(更早时期的法院大厦)、皇后坊和维多利亚剧院和音乐院(1905年为市议厅)。其中,皇后坊和旧国会大厦之间沿岸地带竖有莱佛士爵士的白色雕像,一般相信他应该是从这里上岸的。 然后,驳船会通过加文纳桥和安德逊桥。安德逊桥旁便能看到新加坡旅游业最为人熟悉的标志——鱼尾狮公园和它背后的浮尔顿大酒店,浮尔顿大酒店的前身是1924年建成的邮政总局,后来它成为新加坡邮政总局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办事处。离浮尔顿大酒店不远就是俗称“红灯码头”的克利福码头。驳船来到码头外的滨海湾后,调头可开到克拉码头去,这里是欣赏新加坡金融区景色的理想角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