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加坡福建会馆 |
释义 | 简介(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n)新加坡闽籍华人社团。其成立年代无考。据推测当在1860年之前。这是从1860年一份福建人结婚证书上已有天福宫福建会馆字样的历史资料上确定的。早期该会馆属天福宫,而天福宫是福建省泉州、漳州移民最早在新加坡建立的神庙。 历史该馆成立后经历了以下各历史时期:(一)1929年前,薛中华、陈精仙任总理和协理时期。该馆为少数人所控制,并不代表全体福建人的利益,也没有为闽侨举办公益事业。(二)1929年至1949年,陈嘉庚任主席时期。在兴办教育、完善组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革劣俗与丧仪、推动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30年代的会务活动大都具有启发性、社会性和改良性,特别是在对故乡故国各种天灾与反日本侵略的筹赈运动中,使会馆从一个涣散的组织逐渐脱离帮派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团结新加坡全体闽侨,又进一步团结马来联邦各闽侨会馆以至全南洋各地的华侨、华人。该运动使陈嘉庚成为闽侨和整个华侨社会的领袖,也培养和带出众多的骨干分子。(三)1950年至1972年,陈六使领导时期。经历新加坡从自治到独立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并做出应有的贡献。1953年献出产业云南园,作为创办南洋大学的校址(后改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四)1972年后,黄祖耀领导时期。为继承和发扬先贤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于1988年成立云南园实业私营有限公司,利用南洋理工大学未使用完的云南园土地,进行云南园土地发展计划,将其盈利用来资助福建会馆属下的南侨中学及道南、光华、爱同和崇福四间小学,以及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资助学金,为国家培养人才。1991年3月决定设立文化艺术奖学金,赞助有才华的青年攻读艺术课程;并加强该会馆的文化艺术团属下的合唱团、舞蹈组、儿童演艺班等的工作,使之成为推动华族文化活动的主力。该文化艺术团于同年9月21至22日举行中秋节会员联欢会,发动会馆属下的五校中小学生及会员参加灯笼制作比赛、作文比赛等。 会馆改建该会馆从1994年起改为6层商业大厦,并有地下多层停车场;辖下的天福宫后殿和崇文阁也予以重建。第32届(1994-1996年度)理事会主席为黄祖耀,副主席为孙炳炎、陈笃山、陈共存、吴水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