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辛丰镇
释义

辛丰镇,古称新丰镇,别名辛度寺(为纪念辛翼救济一方百姓而名),是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是著名化学家戴安邦、爱国民主人士冷遹先生的故乡。地处镇江市东南部,北依沿江高等级公路,南靠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镇江大港港口,西接丹徒新城,总面积76.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83万,常住人口6.1万。

中文名称:辛丰镇

别名:新丰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镇江市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电话区号:0511

邮政区码:212000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吴语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苏L

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贯穿全镇,岸线资源十分丰富,312国道、241省道、沿江高等级公路、京沪铁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轻轨、镇江经十二路在境内交织成十分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络,距南京禄口机场90公里,上海虹桥机场220公里,常州机场50公里,距大港港口15公里。即将建设的城际轻轨在辛丰设有站台,建成后到上海只需45分钟。

历史沿革

辛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群在此开拓生息,春秋吴越时为朱方的一个村落,原名新丰,秦时属丹徒县。秦开凿“徒阳运河”(即大运河江南段前身,是秦汉时期丹徒至太湖地区漕运重要水道,新丰处于河畔,因水运便利而设集市。秦末汉初,此方战乱,大批商绅显贵开始迁徙而来。春秋韩国赵候辛翼定居此地后,即“置四千亩茅屋数椽”,可见当时新丰的农业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东晋大兴四年(321年)建成新丰塘(湖),“溉田八百余顷,每年丰稔”,“葛洪为其顷”。从此新丰地区人口大增,商人和手工业者纷纷来此开店设坊。南北朝时,此地用湖水配制的酒,备受称赞,梁元帝萧绎赋诗赞扬:“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隋代,大运河南北贯通,这里成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唐时新丰称市,贸易遍及大江南北,尤以新丰酒驰名。李白到了江南,留下“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的名句。宋时,新邮丰设镇,置邮务、驿站。清设船场修行船只,新丰镇、靳家坟2处置有船篷木楼。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辛丰乡,驻新丰镇。民国18年(1929年),设镇江县第四自治区,驻新丰镇。1949年4月23日,丹徒县人民政府设于辛丰,辛丰区人民政府(驻谏壁镇)和县辖辛丰人民政府同时成立,新丰从此改称辛丰。

经济发展

辛丰是镇江市经济发展“十强镇”之一,丹徒区五大经济板块之一。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以轴承、纺织、电子、笔刷为主导产品,并配以新兴特色旅游产业,凸现极强的产业优势。全镇有工业企业970家,其中有轴承及配套企业100余家,年生产各类轴承5亿多套,年销售30多亿元,主要生产高精尖轴承、超薄不锈钢轴承、陶瓷轴承等产品;具有8.5万锭生产能力的浙江维科纺织已建成投产,还将着力引进一批高端纺织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打造高科技纺织基地;笔刷、电子等传统产品,历史悠久,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许多电子产品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与国际多家知名公司配套;以龙山豪苑生态居住区、占地约1000亩的龙山龙恩木屋旅游度假村、冷遹故居等为景点的新兴旅游业方兴未艾。镇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有110KV变电站2座,与镇江京西水厂并网实现区域供水、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在境内穿过,天然气泵站正在建设之中。中学、小学、幼儿园均为江苏省现代化工程示范点,为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工业发展

辛丰镇的工业经济发达,现有工业企业970多家.形成了轴承、笔刷、纺织、电子四大支柱产业.2008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8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定报工业产值25.93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451.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0.6%,顺利实现“双过半”。年初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已有21个项目开工,开工率达84%,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4亿元,实到外资418.6万美元。

农业发展

辛丰镇土壤肥沃,河渠密集。全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4度,年降雨量1071.6MM适合果树种植及水产养殖,已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师范园,特色果林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辛丰镇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特种水产品、优质大米、草制品、无籽西瓜、珍禽珍畜(野鸡)、茶叶等六大支柱农业产品。尤其是荣炳优质大米,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茅峰牌大米,并列为省农业重点开发项目,同时,2000亩无公害大米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可持续产业发展

辛丰,现在已制定出一套科学、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培植轴承工业区、纺织工业区、民营工业区、仓储物流区、农业观光园和现代服务业区。重点发展机械、纺织轻工、电子、高效生态农业、服务业,充分依托北侧京口科技工业园、西侧丹徒新城科技、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创造新的产业亮点和特色,构筑最具魅力的新兴城镇。

历史名人

辛翼

(?一前202年),字大鹏,灌阳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邻接湖南省),少时,任韩国郎中。秦起兵破韩时,“天下皆乱,唯公独守坚越,韩相皆城立为赵侯”,辛统率韩军御秦。秦兵多将勇,抵挡不住,遂泛海而南人闽。辛在闽“以家财求客,为韩报仇于秦”,然抗秦将士难求,晓夜与家僮陈奎谋划。辗转十六载,陈奎背叛,公追至毗陵(今镇江、常州一带),未捷,又以千金悬赏,于句容将其杀之。辛病于毗陵,邑人赠紫虚君丹药,痊愈后闻秦已破,遂定居辛丰。时值此时灾荒,“饥人互相食啖”,辛翼“倾帑藏,救饥民”,汉兴天下稍定,他就在此“置田千亩,茅屋数椽”,潜心农桑,安度晚年。汉安五年(前202年),公无疾而终,卜葬辛塘之南(现辛丰河西北街,1958年大运河拓宽该墓压埋)。“隋立祠于南岗之东,唐中兴时,土人以君之事告于朱方守臣”,请予表彰,“至宋真宗方封王号”。“宋绍兴七年(1137年),敕立辛王庙于新丰镇”

王文治

(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辛丰镇东石村人。幼时异常聪慧,9岁能文,12岁诗书已为乡里所重,“自少以书法称天下”。24岁拔贡赴京,得姚鼐等人的重视与引荐,渐与京都名士结为友好。“唱和无虚,自公卿皆延礼之”。27岁应翰林侍读全奎之邀,从他前往琉球考察,途中遇飓风翻船,幸被救起,在琉球交结了一班异国朋友,偕游列岛。他的书法遂在琉球流传,琉球人“亦传宝其翰墨”。后来他又把这一时期的诗文结集为《海天游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殿试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又获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八年翰詹大考第一,擢翰林院侍读,弃国史馆编修。乾隆二十九年初夏,放任云南省临安府知府。乾隆三十三年秋,罢官归里。他回到故乡后,即在镇江东门梦溪旁赁屋而居,因而改号梦楼,此后30多年除出游外,主要就生活在这里。他曾远游关中、洛阳、杭州等地,一度曾掌杭州西湖崇文书院,所到之处,都以名师礼尊之。后朝庭欲复他官职,他不出。继而在乾隆南巡镇江时,见到他书的碑文,称赞不已,欲召他复职,他因厌于吏事,坚不肯出。他不愿做官,安贫乐道,悉心诗书乐律。

文化底蕴

辛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清代文学艺术家、乾隆探花王文治“自少以书法称天下”,任云南临安知府兴学育才,辞官后一度主持杭州西湖崇文书院,潜心研究诗书乐律、著书立说,有国士之称。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学家陈庆年,不思功名悉心治学,先后在江苏和两湖书院讲学近40年,曾任湖北译书局总纂,主持南京江楚编译局、江南图书馆工作,发表了数十部历史著作,并以翔实的史料挫败日本公使抢占我东沙诸岛的图谋,捍卫了祖国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新时代的英才,在祖国各地更有建树,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教授等高级研究人员,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各行各业中还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技艺精湛独步一时的钟表技师李正琦,早在40年代在上海就能手工制作进口手表部件,改换长三针。解放后在上海手表厂参与研制国产手表,造成第一块名牌—上海表。退休回乡后,他带徒传艺,协助村里开办钟表元件厂,壮大了集体经济。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所作的重大贡献,永远激励着后人。

特色产业

辛丰以“轴承之镇”享誉中外,轴承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现有轴承研究所一个、轴承企业近100家。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五家。主要产品有“O”类深沟球轴承、汽车轴承、不锈钢轴承等。辛丰轴承发展将以轴承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围绕高精尖轴承,积极开发超薄不锈钢轴承、陶瓷轴承、专用轴承、非标轴承等新产品,扩大规模,提成层次,实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环境建设

辛丰作为镇江市“十强镇”,始终坚持高点定位,不断提升标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出“四个更优”,打造富民小康。突出规划先导,让发展空间更大。辛丰镇在发展中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在镇域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带动、错位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五个区:以经十二路、沿江高等级公路、镇江驾培中心为中心的服务业区;以江苏钱潮轴承、241省道为核心的规模工业区;以龙恩木屋、龙山豪苑为依托的旅游、休闲、观光区;以运河岸线资源为依托的仓储物流区;五是以中心村5000亩优质稻米基地为基础的高效农业区。协调一、二、三产业经济比重,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板块。突出环境为先,让城乡面貌更美。重点抓好投资2000万元的污水泵站管网项目、投资1400万元的辛黄二线、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国土所大楼、街心花园等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00万元实施集镇主干道维修,全面实现道路美化、绿化和亮化。完善垃圾处置长效机制,积极实施农村改厕。认真搞好镇域环境保护规划,抓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严格控制企业污染,发展循环型经济。

突出富民为本,让和谐局面更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辛丰。一是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抓好辛丰、辛桥、龙山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同时,将新农村建设的触角拓展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形成一批具有辐射效应的特色村;二是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以医保、养保、低保为主体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三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创三优”机关活动,实现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社会保障覆盖面、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指标新提升。突出强基工程,让富民干部更强。强化干部责任意识,以责任感和事业心催生压力、激发动力,提高效率,围绕优化服务,狠抓机关作风,开展述职述廉,狠抓管理、严格考核,规范工作行为,让基层干部成为“全面达小康、实现新提升”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以“富民党建”、“双富双强”为切入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腐倡廉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推进发展、富裕百姓本领。

劳动力转移

一是建立党政联席会汇报制度。定期听取劳动力转移情况工作的汇报,协调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工作。

二是建立劳动力供需信息发布会制度。对劳动力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就业走向等每月进行发布。

三是建立定期劳务供需见面会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一场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会,促成劳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四是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五是建立帮扶制度。及时解决劳务输出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转移就业后农村劳动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1-4月份,全镇已转移劳动力420名,举办培训班2期108人,帮助解决劳务纠纷26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