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铸陈
释义

概述

谢铸陈(1883-1960)祖籍四川荣昌,出生于贵州贵阳。早年接受传统教育,并初涉新学。光绪三十年(1904)负笈扶桑,主攻法政,凡六年。宣统元年(1909)回国,任法政教员、司法官等职。北洋政府时期,谢铸陈先后任司法官、律师、县知事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谢铸陈在国民政府文官处、司法行政部和考试院任职。1938年为参政员,不久即重操律师业务,1949年去台湾,继续执业律师,1960年病逝于台南。《谢铸陈回忆录》是谢铸陈口述,由其友人笔记、整理、校订而成。

佛法因缘

谢铸陈,四川省乐昌县人,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的中产之家。他幼读私塾,攻八股文。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他曾负笈成都读书。那时留学日本的风气颇盛,如早年追随太虚大师的史一如(四川省万县人),就是光绪末年由四川赴日留学的。光绪末年(一九〇八年),铸陈留学日本,学习法政。戴季陶亦在东京留学,二人以同乡关系,友谊颇笃,季陶小铸陈七岁,对铸陈以兄事之。铸陈于宣统年间归国,入法界服务。入民国后,历任推事、检察官、庭长、县长等职。一九二二年,铸陈任湖北省黄陂县知事。年初,太虚法师在汉口,与护法居士李隐尘、陈元白等计画兴办佛学院,并在汉阳归元寺讲《圆觉经》,湘、鄂各地来听讲者颇众。铸陈在黄陂闻知,乃联络邑绅赵南山、陈叔澄、柳质皆等,共议迎太虚法师到黄陂讲佛法,众皆赞同。四月八日(夏历清明节后三日),太虚法师偕了尘、陈元白、李时谙、陈仲偕等赴黄陂。此事在《太虚大师自传》中记载颇详:

“春间,黄陂县知事谢铸陈初发心信佛,联合邑绅赵南山、陈叔澄等邀我及隐尘等去宣扬佛教。入县境时,谢知事率卫队洋鼓吹打相迎,一路入县署,哄动了空村、空镇、空巷、空城的数万民众来聚观,为我所经集群动众的第一次奇景。寓在前川中学,讲了数天,传了一次三皈,皈依的官绅男女数百人,与陈叔澄以诗唱和,并为谢知事收集战时白骨所造的白骨塔作了塔铭。

后来,谢知事邀了张宗载、宁达蕴去宣讲青年佛化,办过一所佛化小学。”

由上述这一段资料,可知铸陈发心信佛,他不以自己信佛为满足,更联络邑绅,请太虚法师去弘法,使县民共沾法益。他收集战时白骨,建了白骨塔。他请人宣讲青年佛化,且办了一所佛化小学。由这几件小事,可见他做地方官的政绩。一九二二年,铸陈皈依太虚法师。以后多年,他成了太虚法师佛教改革运动中的得力助手。

法令风波

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中国统一,铸陈服务于国民政府,任国府秘书职。七月,太虚法师在南京毗卢寺成立“中国佛学会”筹备处,铸陈参加了佛学会的筹备工作。佛学会成立,铸陈当选佛学会理事,同时当选理事的,还有佛学家黄忏华居士等。铸陈以后连任佛学会理事二十余年,为佛学会尽心尽力,他实是佛学会的台柱。 一九二九年元月,内政部长薛笃弼本是冯玉祥的部属,一向反对佛教。他想以行政命令摧毁佛教,颁布《寺庙管理条例》二十一条,内容严苛无比,目的在以兴办教育慈善事业为名,将地方寺庙强行接收。佛教界感于管理条令之苛虐,由中国佛学会谢铸陈、黄忏华等出面,联络江浙佛教联合会,由太虚、圆瑛、谛闲等具名,召集十七省代表。四月十二日,在上海召开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沪上名流居士王一亭、关炯之等均参加会议。会中决定成立“中国佛教会”,拟定章程,呈请党部及内政部备案,并请修订《寺庙管理条令》。

后来,国民政府亦感到此一法令酷苛难行,坚持下去恐引起更大风波,乃于五月二十五日经立法院第二十七次会议,将《寺庙管理条例》二十一条重新草拟,改订为《监督寺庙条例》十三条,在措词立意上均较前者缓和。这件事在近代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虽是集众人之力,向政府力争获致的结果,唯铸陈以国府秘书的身分,幕后协调联络,实为佛教尽了最大的心力。

新旧之争

关于成立“中国佛教会”之事,经太虚法师与王一亭居士联名致书蒋中正主席,且由王一亭亲谒蒋主席说明原委,乃得由内政部准予备案。一九二九年六月三日至五日,在上海开佛教会第一次执监委员会,太虚法师当选常务委员。两年后的一九三一年四月,佛教会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中国佛教徒代表大会,并改选执监委员。出席会议的缁众如圆瑛、太虚、德浩、惠宗、仁山、台源等,居士如王一亭、闻兰亭、谢铸陈、范古农、黄忏华、黄健六等中国各地代表一百数十人。四月八日开会,九日下午改选,改选结果,太虚法师一系获得胜利,太虚法师及释仁山、释台源、谢铸陈、黄忏华等均当选为执行委员,太虚法师当选会长。 京沪杭甬一带的佛教,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太虚法师领导的革新派,一个是沪上居士及诸山长老拥护圆瑛法师为首的保守派。太虚法师一系选举获胜,由仁山、谢铸陈等接管了中国佛教会,并将原在上海的佛教会迁移至南京毗卢寺办公。太虚法师驻锡毗卢寺的佛教会办公,一面向政府备案,推行各种改革运动,一面也展开弘法活动。月余之间,会务进展迅速,谢铸陈辅佐法师处理会务,推动工作不遗余力。

太虚法师与铸陈见事无可为,乃于一九三一年六月声明辞职。铸陈辞“佛教会”职,仍在中国佛学会协助太虚法师推展会务。一九三三年五月,太虚法师在中国佛学会开讲《唯识三十论》,铸陈与张大千、张仲如、姚雨平、黄忏华等多人列席听讲,使他对唯识宗义颇有心得。

晚年事略

一九三四年,西藏达赖喇嘛圆寂,中央对此事特别重视,在南京举行“追荐达赖大师大会”,由戴季陶氏主其事,而以铸陈襄助。其间有关设坛诵经及供养等仪规,戴氏均与铸陈妥商办理。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铸陈随国民政府迁播至重庆。一九三八年,民国参政会成立,铸陈出任参政员,在会中增提案政府应推动组织“佛教访问团”,访问东南亚佛教国家,以争取国际友谊。后来,太虚法师组团出国访问,即由此一提案而来,亦为铸陈幕后多方面运作所促成。

抗战开始后,太虚法师在汉口,一九三八年八月底应四川缁素之请,抵达重庆。十二月,法师召开中国佛学会临时会议,在渝理事谢铸陈、许崇灏、周仲良、陶治公、欧阳浚明、廖维勋、陈泽普、宁达蕴等均出席。会中决议,中华佛学会迁重庆,会址设于长安寺,铸陈仍于公余到佛学会,协助太虚法师处理会务。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主任秘书李炳南居士,至长安寺谒太虚法师,奉法师命与一位定九法师赴监狱弘法,以此因缘常到长安寺去,并与铸陈相识,结为好友,时相聚首讨论佛学。这一段友谊一直维持到二人老年。

抗战胜利后,铸陈一度出任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一九四七年并当选中国佛教会理事。一九四九年,随政府播迁来台,时已自公职退休,以夫人在台南法院服务,故寓居台南。这时佛教界人事全非,知交凋零,他不再参与佛教活动,而闭门自修。偶尔因公北上,必在台中下车,与老友李炳南居士促膝话旧。他每感叹佛法之衰微,皆由佛教徒自行破坏所致,而外界破坏犹在其次也。

一九六〇年二月九日,他在台南寓所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谢夫人任台南法院推事,由司法界同仁组织治丧会,在湛然精舍开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5:50